整理有五个步骤,可以简单地用五个字来概括:空、类、减、归、舍。
把同类物品从收纳空间里拿出来,集中放在一起。做这一步有四个目的:
①掌握物品的数量。大部分的女性朋友都觉得自己的衣柜里少一件衣服。当你把衣服放在一起时,就会发现并不是少一件衣服,而是拥有一座“衣服山”。
②了解空间。还原空间原本的样子,弄清楚它的状态,比如:能不能继续使用?格局能否满足收纳需求?
③“新陈代谢”。我见过 20 多年没有清理过的衣柜,把衣服拿出来后,隔着口罩都闻得到霉味。把东西掏出来,给空间换气,空气流通顺畅了,心情也会舒畅。
④空间清洁。我们平时通常不会清洁柜子,借着清空的机会,为你留下来的“宠妃们”打造一个舒适的家。
首先,按照物品的归属人分类,将每个人的物品分开收纳,先把自己的所有物品都收纳好,再协助家庭成员进行收纳。其次,按照物品的大类进行分类,比如衣服、书、厨房用品、客厅日常用品等,将这些大类再分成中类,比如功能、颜色、材质等,后面再分成小类。
衣服分类
将同类物品集中收纳。物品分类的好处在于:不需要每天靠记忆去找要用的东西,记忆不如系统可靠。分类收纳,可以简化找东西的流程和节省精力。烘焙用具全部放在橱柜右边,下次要用直接去那里找,用完及时归位,方便下次使用。另外,将同一个类别的东西放在一个地方,避免找不到东西而重复购买,也提醒自己及时补充。
收纳和减重是相通的,吃健康的食物,身材通常会相对苗条。只收纳有用的东西,家里也不会凌乱不堪。
之前我爸爸来广州,每天都做很多好吃的“投喂”我们。他做饭有两个特点:分量大、油腻。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足足重了 10 斤。原来的裤子穿不下,裙子也变紧了,吃进肚子的食物变成了囤积的脂肪。后来我刻意调整饮食,尽量少油少糖、不吃外卖、少食多餐,把我爸喂重的 10 斤基本减掉了。其实,身体不需要那么多食物,家里也不需要那么多东西。
我有个减肥的小诀窍,就是把大的餐盘换成小的,容器小了,菜的分量自然也会减少。吃得少,胃也跟着变小,之后稍微吃多一些,胃就会发出信号:“再吃我就撑了。”
整理时总是想着“这个东西还能用,我先留着”“这个东西以后会用得上的”“等瘦了 10 斤再穿”……这是以物品为中心的思考模式,认为东西还能用所以留着,而不是我需要、我喜欢所以留着。
“万一有用,丢了怎么办?”试着默念这句话,有什么感受?是不是有点底气不足?不妨转换思维模式,把以物品为中心的思考模式转换成以“我”为中心,物品来到我身边,是为我所用的,因为我需要、我喜欢,所以才会出现在我家。
默念“即使没有这个东西,我也可以找到解决办法”,有什么感受?当感到对未来不可控时,一下子就没了底气,但你认为自己可以、有办法的时候,就会变得豁然开朗、从容淡定。说过的话、用过的东西带来情绪反应,这些情绪作用在身体上,身体会记住这份感受。不舒服的感受让人越来越收缩,愉悦的感受则会让人越来越舒展。以下是做减法收纳的五条参考:
①是正在使用的物品吗?有多久没用了?下一次准备什么时候用?
②使用起来是否舒心?身体层面:使用时有没有感到不适?使用后身体是否不舒服?感受层面:使用这个东西是否开心?
③是否喜欢?包括材质、款式、手感、颜色、功能等。
④能否让生活变得更好?这个东西能否带来帮助,让生活变得更有效率?
⑤是否适合现在的自己?不同的人生阶段用到的物品不一样,以满足当下的生活需求为首要前提。
收纳的方法有很多,不同场景、不同物品的收纳方式不同。通用的三个方法是竖立收纳、黄金收纳和“二八”原则。
将衣柜里的衣服、橱柜里的“干货”堆放在一起,看不见、找不到,不方便使用,东西也容易被忽略,导致过期、变质,或造成重复购买。超市里大多数货品都是立起来的,物品之间相互独立,方便拿取。
将这种方式运用到家里,尽可能把东西立着收纳,可以自身竖立或通过辅助收纳工具实现竖立。
超市里的竖立收纳
根据使用的频率将物品收纳在不同的区域。立体空间分为上、中、下三个区域,抽屉分为里面和外面两个部分。
立体空间的黄金区域是人体身高舒适区,最高是手臂抬起来不需要垫脚就能够到的地方,最低是不需要弯曲膝盖就可以拿到的地方,收纳常用物品,方便拿取。
上部储藏区:借用工具才能拿放东西的区域,收纳不常用的、换季的、过量的东西。
下部储藏区:收纳当季不常用的东西,使用频率比较低,但比放在最上面的物品使用频率高。
衣柜、书柜、橱柜、杂物柜等立体空间,都可以按照上述顺序收纳。
按照使用频率安排收纳位置
抽屉的黄金区是拉开抽屉首先看到的部分,将常用的东西放在前面,不常用的东西放在后面。这样一眼就能看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不用完全拉开。
把衣柜塞得满满的,看起来衣服很多,但总找不到自己想穿的那件,新买回来的很喜欢的衣服又没有地方放。书柜里装满书,但看书的时间却寥寥无几。柜子里面不必全放满,试着留白。
茶几、餐桌、办公桌、厨房操作台是有特别用途的,而不是用来收纳的。收纳最多只能占 20%, 留白约占 80%。台面上没有多余的物品,减少干扰因素,更加容易集中精力和清洁。
挑选出来不要的物品,有七种处理方式:用、改、送、捐、丢、卖、藏。
①用:还能使用的,先试着用起来。
②改:用作他途,比如用纸箱做收纳盒,将不用的杯垫做盆栽底盘等。
③送:能正常使用但自己用不上、别人可能用得上的物品,可以送人,发在朋友圈是个挺不错的办法。
④捐:捐给当地的机构或其他渠道,确保渠道可靠再处理。
⑤丢:不能用、不会再用的物品,直接丢掉。
⑥卖:将闲置物品放到二手物品销售平台上售卖。
⑦藏:将不想丢掉、用不上的物品藏起来。
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在和它们告别、送出家门的时候,好好感谢它们曾经的陪伴和见证,感谢它们让自己重新思考当下的生活。
1.整理的五个步骤:空、类、减、归、舍。
2.分类和筛选两个步骤可以适当结合,在能快速判断和做决定的情况下,分类的同时做筛选,决定留下的物品仍需要分类。
3.结合使用者的身体状况安排收纳高度,特别是老人和小孩。
“一如,有没有好用的收纳用品?链接发我一下。”每次看到类似的信息,我心里就会咯噔一下。不了解对方的收纳情况,随手发,有点不负责;不发,对方可能感觉不舒服。
信任是一种很好的能力,博主推荐的收纳用品到手后,发现自己用起来不顺手。网红收纳“神器”不仅不实用,用起来还麻烦,浪费时间和空间。你和博主的生活方式、收纳需求不同,就算买了同款,也达不到同样的收纳效果。可以这样选购:
如果变整齐有捷径,那么首先建议统一收纳工具,比如款式、颜色、风格等,家里立马看起来整齐舒适。
房子和柜子多数都是方正的,收纳用品也一样,方正才是空间最大化利用的诀窍。正方形或长方形的收纳用品都可以,方便竖立收纳。
所谓的收纳“神器”基本上都是在原有功能上复杂化。结构复杂,使用步骤也复杂,华而不实,越简单反而越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