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级有别心和同
华夏正统礼乐制
西周有四大制度,除了前面介绍的分封制与宗法制外,还有井田制和礼乐制。
在古代,土地归谁所有、如何使用,是事关王朝稳定与发展的重要问题。周朝实行的井田制,是一种特殊的土地公有制度,土地在名义上都属于周天子,不允许私人买卖。事实上,想卖也没人会买,因为那时生产力水平较低,到处是无主荒地。井田制下,每户农民能分到100亩私田,称为“一田”。除100亩之外,每户农民还要耕种10亩的公田。公田产出归公家所有,私田产出归自己所有。每家每户的土地大小相近,一块块呈矩形整齐地排列。从远处看,就像是“井”字,故称这种制度为“井田制”。那时的耕种方式比较粗犷,一片井田只耕种三年。肥力下降后,就换一片划分的土地重新耕种;使用的农具也比较落后,主要是木制、石制、骨制的。尽管那时是青铜时代,但青铜器是贵族专享的,不是给老百姓种地用的。关于井田制的问题,目前学界还有争论,此处只对普遍性说法进行介绍。
周朝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制度,当数周公制定的礼乐制度。何为礼乐?简单来说,“礼”是指礼仪,“乐”是指音乐。周人重视礼,所有社会活动都有相应的礼仪规范。春秋时期的《仪礼》详细记载了从西周时期流传下来的17种礼仪。后人将其分为五大类,称为“五礼”,分别是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吉礼是五礼的核心,即祭祀礼仪。古人很重视祭祀,《左传》说: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意思是打仗和祭祀是国家的头等大事。周天子是“祭祀狂人”,山川日月、天地神明、祖先圣贤、厉鬼恶灵,统统都要祭祀;举行祭祀的频率也很高,有定期举行的常祀,还有因灾祸、战争、诸侯朝拜而临时举行的因祀。祭祀的礼仪程序相当烦琐,必须有专门的官员来准备,六卿 之一的宗伯便负责此事。天子举行宗庙祭祀时,光是要准备的器物就有18类之多。比如要准备“匰”,一种特制的竹筐。祭祀时司巫要用匰盛放牌位并传送到祭祀地点,绝不能用手持拿,否则就是对神主的亵渎。还要准备稀世珍宝,在祭祀时展示,以彰显天子的排场。此外还有服装准备和祭品准备,动物祭品有牛、羊、猪、狗、鸡、马、鱼7种,统称为“牺牲”。除了准备物品外,祭祀前还要进行占卜、发布戒严令、准备祭祀乐舞节目。祭祀前还要准备“立尸”,就是找一个人来扮演祖先,接受祭祀,象征死而复生。一般情况下,都是让孙子来扮演死去的爷爷。祭祀前的准备活动就如此复杂,祭祀当天的烦琐程序便可想而知了。
五礼中的第二礼是凶礼,即丧礼。凶礼不仅包括丧葬礼仪,还规定了发生祸乱时诸侯国间如何吊唁,遇到水旱、疫病等灾荒时如何救灾,等等。军礼则是有关军事的礼仪,如阅兵、点将、出师等。宾礼是接待宾客的礼仪,如诸侯朝见天子之礼就规定:距离国都方圆1500里以内的诸侯,每年都要朝见一次;以外每远500里,朝见间隔时间增加一年。嘉礼的内容最庞杂,凡是具有喜庆意义的礼仪都属嘉礼的范畴。如君主登基、册立太子、分封王侯、节日朝贺、天子纳后妃等。在民间,男子成年时举行的冠礼、女子成年时举行的笄礼、官府宴请贤者的乡饮酒礼、射箭娱乐的宾射之礼,也属于嘉礼的范畴。
周公所创的礼乐制度,对后世影响巨大
周礼的核心在于体现身份的差异。比如,吉礼中规定,天子祭祀要用9个鼎,“一言九鼎”便来源于此;诸侯祭祀用7个鼎,卿大夫用5个,士只能用3个或1个。这种等级差异不可僭越,否则会遭到暴力制裁。再比如,身份不同的人死了,其称呼都有不同规定: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卿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只有平民才能叫“死”。周礼用一系列日常生活中可耳濡目染的行为规范,让大家在潜移默化中习惯身份差异,实质上是为了维护秩序。近代学者王国维将周礼的基本原则归纳为“亲亲、尊尊、贤贤”6个字。“亲亲”,即亲近你的亲人,使宗族团结友爱,这维护了家族秩序;“尊尊”,即尊重上级,听上级的话,这维护了政治秩序;“贤贤”,就是敬重贤者,尊敬你的老师,这维护了文化秩序。周人通过礼,将各种社会秩序都维护好,这样,天下也就稳定了。
由于周礼过于强调等级差异,难免让不同等级的人之间产生心理隔阂,为了弭平隔阂,周人又用乐来调和礼。“乐”不仅包括音乐,还包括舞蹈和诗歌,《诗经》中的很多内容就源于周礼。庙堂之上、祭祀之地、宴饮场所,身份不同的人听着相同的音乐,看着同样的舞蹈,欣赏着同一首诗歌,大家的情感会自然而然产生共鸣,内心也会趋于和同。这种安分而和谐的画面,正是礼乐制度所追求的。
礼乐制度的进步之处,在于用文化手段来维护统治秩序,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与商朝重鬼神、喜好杀人祭祀相比,周朝用礼乐制度代替血腥屠戮,这是莫大的文明进步。周人这种进步的文化价值观念得到了周边部族的认同,在此基础之上,华夏观念逐渐形成。《春秋左传·正义》说: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礼乐文化不仅被传承给了后世,还辐射到了东亚各国。比如,乐中有一种雅乐,是帝王出席典礼时所用的。当今日本国歌《君之代》,其庄重肃穆的曲风就源于隋唐雅乐。可能是因为它太庄重肃穆了,很多国人听到后,错以为是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