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章
可怕的王世充

在朝廷准备招降李密的前夕,身为留守五大臣之一的元文都曾经对同事卢楚说过这么一段话:“今化及弑逆,仇耻未报,吾虽志在枕戈,而力所不及。为国计者,莫如以尊官宠李密,以库物权啖之,使击化及,令两贼自斗,化及既破,而密之兵固亦疲矣。又其士卒得我之赏,居我之官,内外相亲,易为反间,我师养力以乘其弊,则密亦可图也。”

这段话看似很长很复杂,但是并不难理解。元文都想要做的是导演一部新版的鹬蚌相争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弑君叛徒宇文化及和叛乱贼首李密要分别饰演傻鹬和呆蚌,且要打得你死我活、不亦乐乎才好,等到李密与宇文化及斗到两败俱伤的时候,再由朝廷出面扮演好运的渔翁伯伯,一举解决两个蠢物。

应该说,元文都的预测能力是相当强的,因为出征前就连李密也不敢确定自己能否击败宇文化及,但元文都居然早就做好了迎接李密得胜归来,并进一步分化瓦解对方的打算。

然而有一件事,元文都还是没有料到,那就是既然要上演新版的鹬蚌相争,故事的结构肯定会有变化,因为上天是一个挑剔的观众,从来不会喜欢一成不变的样板戏,所以他偷偷为这部翻拍戏增添了一个角色:打击滥捕野生动物行为的执法者。而这一角色的出演人选被锁定为王世充。

李密的归降,对于王世充而言从来不是喜剧,而是惊悚剧,每天一惊,终至毛骨悚然。对于这种感受,王世充从不加以掩饰,每次李密从前线发来捷报,在举朝官员弹冠相庆、欢呼胜利的时候,王世充都会私下对自己的部下进行一番思想教育:“以元文都的斗争水平(刀笔吏耳)肯定搞不定李密,而我们与李密交战甚久,杀了不少瓦岗军的亲朋好友,李密一回来,我们就要倒霉了!”

要倒霉其实不用等到李密回来,因为已经有人磨好了刀锋,准备向王世充下手。这个人就是元文都。

作为王世充军中思想教育讲话的远程听众,王世充的话,让元文都很害怕。元文都知道王世充为人够狠且足智多谋,在李密入朝之前一定会采取什么行动来阻止这种不利于己的局面出现。而如果王世充出手了,自己苦心策划的大局必然会就此崩盘。于是出于对王世充的恐惧,元文都决定,先下手为强,除掉王世充。为此元文都召集了卢楚等老同事共同制订出了一个趁王世充入朝之际伏兵擒杀之的行动计划。

这是大家唯一的翻盘机会,但这个大家里面,不包括段达。

回家后不久,段达叫来了自己的女婿张志,让他火速赶往王世充的住处。

正如元文都在王世充军中有耳目一样,段达做卧底也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现在潜伏多日的段达决定浮出水面,而且看着船上相处多年的老友们一起沉下去。

听完张志的详细汇报,王世充当即大惊,他远没有想到,自己心目中的刀笔吏元文都到了关键时刻居然也有胆量扔笔玩刀。但王世充到底是王世充,短暂的慌乱后,他很快恢复了以往般的平静,一个绝地反击的方案已然在他的脑海中成形。

既然你们要玩刀,那我就奉陪到底吧。

当夜三更时分,王世充突然领兵包围宫城,并集结主要兵力开始攻打含嘉门。

元文都等人随即接到了消息,并马上反应了过来,大事不好。

平心而论,也许是久经官场各种历练的缘故,元文都等人应急反应能力比普通人明显要快上一拍。刚刚得知出了事,若干自救措施后一秒钟就出台了:第一,将皇帝紧急转移至乾阳殿,召集亲兵严加守卫;第二,火速命令诸将关闭各门,以本部兵就地开展防御作战;第三,派出右武卫大将军皇甫无逸领一部出太阳门主动迎战王世充,元文都自己则统率宿卫兵绕个圈子,出玄武门去踢王世充的屁股。

从这个临时想出的作战计划来看,元文都等人多少还是懂一些兵法的。不过,不得不提的问题还是有两点:第一,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第二,对手可是王世充。

事情的发展表明,就是这两方面的疏漏,最终葬送了元文都等人的活路。

超出预想的变化最先出现在皇甫无逸那一边。为压制住王世充一伙的迅猛攻势,皇甫无逸接连派出跋野纲、费曜、田阇三位将军承担阻击任务。其中跋野纲一出宫门即单枪匹马,一马当先地朝王世充所在的位置猛冲了过去。只见跋野纲熟练地操纵着前驱的方向,熟练地躲过了各种阻碍,熟练地挥起手上的武器(挡箭),离叛军首领王世充是越来越近。

在场的双方士兵都为跋野纲这次奋不顾身的冲锋惊呆了,就在大家缓过神来,准备目睹一次现场版的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时,却见到几乎冲到王世充跟前的跋野纲突然落马,紧接着又是一声无比清晰的大叫传来:“小将跋野纲特来归降!”

当时一同领兵的费曜、田阇二位见跋野纲冲了出去,立刻挥军上前,准备保障接应,但冲到半路才发现,那位老兄之所以这么急,却是赶着投降的。不过费曜和田阇显然比跋野纲硬气得多,明知被战友涮了一把,竟没有丝毫的动摇,而是继续带领剩下的弟兄们完成他们被交付的任务。他们坚信,只要再坚持一会儿,王世充的后军就会出现大骚动,届时,胜利的天平最终会倒向自己的这一侧。

然而直到王世充杀进了太阳门,费曜等人被打得崩溃,他们也没等到王世充后方大乱的一刻。

因为元文都始终没有出现过。更具体地讲,应该是元文都始终就没出过玄武门。

元文都真的不是故意的,这是由于元文都那里也出了问题——没拿门钥匙。

个人认为,对于此事元文都不必承担具体责任,要担责任的应该是管理门钥匙的专职人员——长秋监段瑜。不过不能否认,元文都必须承担领导责任,因为他坚决拒绝了破门而出的这种故意毁坏国家财物的行为,一定坚持要找到钥匙再开门出去。

没有钥匙就开不了门,开不了门就不能包抄王世充,不能包抄王世充就通通死定了。面对一座城门(还不是文物)和众人的生死大事,元文都难能可贵地做出了保护城门,掉头奔向太阳门的决定。

有了这么耿直的领导,元文都的手下们只能自叹命苦了。

元文都带着人一路狂奔,刚跑到乾阳殿,王世充已经完全占领了太阳门,守门的皇甫无逸不愧久经战阵,见大势已去,老婆孩子什么的都不要了,当即砍开右掖门,奔长安去了。元文都的另一位死党卢楚的情况就没有那么幸运了,这位仁兄不知道是怎么想的,居然趁乱躲进了主管皇帝饮食的专门机构太官署里,且当场被王世充的人抓住,然后让王世充下令砍了。至此昔日杨广任命的留守五大臣里,只剩下了元文都和段达。

当时王世充虽说攻进了宫城,但一时间还无法进入皇城,只好一面继续采取包围战术,一面派人前去敲门。王世充当然没有天真到能够只靠敲门就进去的程度,他之所以这样做,只是为了给今夜发生的事情一个合理的说法。

“元文都等人预谋挟持陛下投降李密,段达得知此事告诉了我,我并非谋反,而是要诛杀反贼啊!”

里面的段达等的就是这句话。

紫微宫中,素来老实的段姥姥(希望大家还记得这个光荣的外号)突然雄起,假称奉皇帝杨侗的旨意下令逮捕了元文都,与此同时又派人开门迎接王世充进宫护驾。

喧嚣了一晚的宫廷混战,终以王世充的彻底胜利告终。

处理完元文都及其同党,王世充因救驾有功被委任为尚书左仆射,总督内外诸军事,实际上掌握了朝中的军政大权。举目四望,洛阳城内,王世充已经再无对手。

王世充是一个比较有追求的人。一般说来加官晋爵、掌控朝政之类的荣光,在普通人眼里已经是很不错的成就了,但王世充很清楚,如今的大隋所能实际控制的地方也就是洛阳到洛阳远郊这巴掌大点的地方,这距离自己所追求的掌控天下的终极目标差得太远,所以他打算走出去,让自己的名字享誉四方,威震万邦。

不过要达到这一效果,王世充有必要先搬开堵在洛阳家门口的庞然大物——他的老对手李密。

虽然此时的瓦岗军经历了童山大战,整体实力已经大不如前,但是由于最后与李密的几次交手,都是以王世充大败而告终,又加之目前李密已经在名义上归顺了朝廷,再出兵也没啥合适的理由,因而王世充的部下对于要不要再和李密作战一事始终存有争议。

因此为实现个人的天下理想,王世充的当务之急是平息争议,统一思想。通常情况下,要实现这一目标,摆事实,讲道理,广泛开展针对下层士兵的心理疏导和理念教育工作是最为常规的手段。但王世充身为一个奇才,自然是不走寻常路,不用寻常招。所以他采取了一种更为符合军情的方式,迅速统一了全军的认识。不过这一招,如今被称为封建迷信。

据记载,王世充的士兵中荆楚籍贯的占大多数,而当时的荆楚一带,最主要的民风民俗就是鬼神迷信。于是王世充宣称自己连续几天都梦见了周公,请求皇帝批准在洛水旁建立祠堂进行祭祀。要知道,这个时候杨侗已经基本上成为王世充的傀儡,别说王世充提出给周公修个祠堂这种小事,即便王世充哪天性起,说要盖金字塔,皇帝也得照批。

就这样,周公的祠堂不日落成,然后王世充专门请巫师来主持最初的祭祀。

祭祀仪式伊始,一切正常,当领导的敬献祭品,普通大兵强势围观,很是热闹。

突然,巫师在未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扑倒在地,随即又立刻站起来,不过声音却变了:“我是姬旦。”

鸡蛋个啥?我还是咸鸭蛋呢!

这句话搁在今天或许很幽默,估计还会被个别爱插科打诨的追问“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种无厘头的问题。但在当时,在那种环境下,此话一出,现场当即肃然起敬。大家都清楚,这是周公的本名。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跟乡村地区常见的跳大神没什么区别了。“姬旦”表示,此番降临不为别的,只是想传达一个消息,那就是仆射(王世充)务必立刻讨伐李密,打了大家就会得大胜,不打大家就会得大病(且还是致命的那种)。

说完,巫师再次晕倒。

听完,王世充的兵跪倒一大片:“请将军出战!”

动员,就是这么简单!

王世充满意地结束了祭祀活动,从踊跃请战的士兵中挑选出了两万精锐,又精选出战马两千匹,强化了部下的骑兵。一切准备都已就绪,只等即将到来的最终对决。

自从得胜归来,李密的烦心事就没有断过。本来说好要入朝辅政的,谁知才走到温县,就得到了王世充杀掉元文都、卢楚等人的坏消息,于是不得不回金墉城。本来正赶上王世充走霉运了(洛阳城内闹粮荒),谁知硬没扛过长史邴元真等人的轮番劝说,于是不得不批准了与洛阳城的衣服换食品计划。本来想要密切军中各部关系,就优先厚待新归附的士兵,以期鼓舞整体士气,谁知却导致了瓦岗军旧部心生不满,于是又不得不四处走访,协调矛盾。

终于,上面的诸多琐事全搞定了,谁知老邻居王世充也打过来了。

虽说是王世充主动打过来的,但是战争的主动权掌握在李密手中。因为李密知道,对手王世充此次的全力出击并没有看上去那样难以应付,只要自己按兵不动,先倒下的一定是对方。一切只因王世充有着同宇文化及相同的弱点:缺粮。

据史料记载,当时洛阳城内的米价是“米斛直钱八九万”,相当于今天花七八千元才够买三百斤左右,那真是实实在在的天价米。

洛阳的高米价在当时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因此在李密开作战会议时,老将裴仁基就明确提议乘王世充倾巢出动之机,分兵切断对方东进的所有交通要道,再挑选三万精兵去打洛阳,逼王世充回援。然后就敌进我退,敌来我还来,总之要让王世充在两地间不断做折返跑,直到累死。

李密认为裴仁基说得很对,不过在李密看来,要赢可以更简单。李密表示,目前王世充的军队虽然有器械精良、意志坚定和求战心切这三大特点,但自己只要凭城固守,坐等敌人粮尽自乱就可以了。就此,李密还做出一个预断,坚守不战的话,不出十日,敌人必定走投无路,王世充的脑袋届时可以挂在自己旗下了。

按照以往的情景,裴老和魏公先后发言并达成高度一致后,在场的将领应报以热烈的掌声并坚定地执行下去。然而这一次是个例外。

李密的发言刚刚结束,当场就有人站出来表示反对,而且不是一个人,据载,反对派的主要成员有岭南骁果军主将陈智略、江淮短矛兵主将樊文超、外马军骠骑主将单雄信(以下省略若干人),基本上占据了在场与会者的大多数(欲战者十七八人)。

李密不是一个容易向多数派妥协的人,然而这一次同样是个例外。因为这段日子的经历已经让李密深刻地认识到,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啊!所以这回李密首次放弃了坚持自己正确意见的原则,选择了向人多的一方妥协,出战。

从失败走向成功必须杜绝任何失误,而从成功转向失败往往只需要一次失误。

虽然只有一次,但事实证明这是李密彻底走向不归路的开始。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决定了瓦岗军最后走向的重要会议结束后,李密手下一个掌管文书的年轻人得知李密决定出战的消息当即大吃一惊,他随即主动找到了李密的长史郑颋,说道:“魏公虽然刚刚得胜,但我军的精锐也损伤殆尽。加上现在我们不掌握府库,不能及时奖赏有功的将士,大家的士气本不旺盛。因此考虑到现状不如深挖沟,高垒墙,耗他粮,等王世充粮尽退兵,我们就可稳操胜券。所以恳请您奉劝魏公,不要出战。”

长史郑颋面无表情地瞅了瞅跟前的年轻人,淡淡地回了一句:“你这些都是老生常谈!”

这是一个极为明显的警告,其中基本包含“你哪位?我很烦!快走开”这些主要信息。

没承想,对面的年轻人却做出了让他意想不到的回复:“这是奇谋深策,何谓老生常谈?”

言罢,拂袖而去,只留下郑长史在风中凌乱。

“你这个人,这么冲的个性,也就我脾气好,不然你早晚要倒霉的!”

郑颋看着远方渐渐模糊的身影,气得浑身发抖。

这个在当时默默无闻的年轻人,从某种程度上讲应该是辜负了郑颋,因为在他此后的人生中一直没有改掉言行很冲的坏毛病。然而从另外一种程度上讲,他也远远超出了郑颋的预料,因为他将在不久的将来遇到那个能够包容自己很久很久的人,并由此充分发挥自己善于提意见的特殊才能,进而几乎超出同时代的所有人,至今仍为后世津津乐道。

这个特立独行的青年,他的名字叫作魏征。

魏公李密的出战决心最终没有再动摇。于是似乎就在命运之神的指引下,李密率领着他的大军来到了北邙山脚下。如果说童山是见证了李密的梦想发光变亮的地方,那么北邙山将会见证李密的梦想归于黯淡。

作为瓦岗旧将中坚定的主战派,单雄信此次被安排率领外马军驻扎在偃师城北,与山上的李密大营遥相呼应。而王世充选定的首攻地点正是这里。

为保证一举击破单雄信的外马军大营,体贴的王世充特意从自己的两千精骑中再次进行了一次严格的遴选,最终选出了一支更为精锐的骑兵特遣部队前往偃师执行破袭任务。

记得一部经典的小品里有这么一句名言:浓缩的都是精华。我觉得王世充的这支骑兵部队恰好是个合适的例子。虽说人数不过数百,但冲击力极强,打得很猛,居然连在瓦岗军中号称“飞将”的单雄信单二哥也不是对手,险些被这群骑兵打飞。要知道,中国历史上猛将虽然很多,但是能称作“飞将”的人极少,在单雄信前,“飞将”这一称呼只属于过一个人:吕布。(注:李广是飞将军。)

既然飞将差点儿硬着陆,那么就派“万人敌”去帮忙吧。

“万人敌”的名字叫作裴行俨。

裴行俨,绛州闻喜(今山西省运城市)人,裴仁基长子。裴行俨这个名字大家乍听起来一定会感到很陌生,但是说起此人在后来的小说演义中的名字裴元庆,那可真的是大名鼎鼎。在下小的时候就有一看过小说的女同学明确表示,嫁人就嫁裴元庆。不仅出身好,而且长得出众,能力也出众(武力天下第三)。所谓上得了战场,见得了丈母娘,是居家旅行的不二之选。

历史上的裴元庆是不是帅男,我不清楚(记录历史的没写),但说是猛男绝对错不了。因为史书上白纸黑字写得很清楚,“每有攻战,所当皆披靡”。我相信这也正是在单雄信陷入危机的关键时刻,李密派出裴行俨的最佳理由。

赶到偃师战场,身为主将的裴行俨连战前热身都免了(我估计马上做过了),二话不说就直接驱马冲进了乱军之中,左冲右突,横冲直撞,搅得王世充的精华版骑兵不得安宁。但是王世充的精骑兵毕竟不是吃素的。我砍不过你,还射不了你吗?当即一箭过去,把裴行俨直接放倒。眼看裴行俨就要如同小说中的裴元庆一样在疆场上英年早逝,另一位猛人出场了。

出场的这位,是程咬金。

程咬金是当年本人在《说唐》中比较关注的人物之一。这是由于小说中的程咬金不但性格直爽,而且有一种特殊的能力:程氏三板斧。据说此三招使将出来,如果对方落荒而逃,那就证明对手是个普通级别的人物,程咬金就可以应付。而如果对方岿然不动,那就证明对手是个高手级别的人物,程咬金就落荒而逃。因此基于这一设定,我一直将程咬金视为书中的武将战斗力测试仪(人体版),靠他来衡量新出场人物的作战水平。后来,翻看史书才知道,又被忽悠了。因为正版的程咬金用的武器根本不是什么宣花斧,而是“马槊”,所以自然也不会有什么板斧三招,更谈不上去验证其他人的武功水平了。

但是抢救裴行俨的这一次,程咬金却验证了自个儿的武功水平。

据记载,程咬金发现裴行俨坠马后,立刻前往跟前抢救。在亲手杀死数名隋兵后,暂时将敌人逼退。于是抱起裴行俨同骑一匹马,掉头就跑。可惜的是王世充的手下们想必缺乏“是你的想跑也跑不了”的觉悟,开始跟在程咬金的马后可劲儿地追。

事实证明,超载是要付出代价的。由于程咬金的马上多了一个裴行俨,他很快被一个敌兵追上,而对方显然认定,这两个最后都是自己的,所以上来就是一戳。程咬金猝不及防被马槊扎成了贯通伤。谁知,受伤了的程咬金不但没有坠马,反倒是大喝一声转过身来折断了对手的枪杆子,顺带手杀死了对方。目睹了如此彪悍的一幕,仍在追击的隋兵终于意识到,这不是我的菜,纷纷放弃了进逼。程咬金和裴行俨由此得以死里逃生。

虽然接连投入了裴行俨、程咬金等大将前往救援,但是交战的结果对李密而言依旧不容乐观。因为傍晚收兵时,统计伤亡情况,李密才意识到虽说保住了单雄信的偃师大营,然而自己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单雄信的外马军损失过半,军中骁将孙长乐等十余人均受重伤。现在唯一可以依靠的精锐只有内军了。

所谓内军,是由李密亲自从军中挑选出的勇士组成的亲卫部队,其兵力总计八千人,分为四骠骑,分别由秦琼、程咬金等将领统领。对于这支武装,李密自己的评价是,这八千人可当百万兵。因此每逢关键战斗的最关键时刻,李密均以内军担当主攻任务,基本上是无坚不克,战无不胜。这一次与王世充决一死战,李密当然不会把这个大杀器放在家里,而是同样领到了战场上。李密深信,只要明天一到,打出这张底牌,王世充必然败北。

作为李密命中的劲敌,王世充却似乎并不这么看。因为王世充认定,胜负的关键是在今天,而非明日。

当夜,王世充秘密派遣精骑两百余人潜入北邙山山北的溪谷中埋伏起来。他知道,第二天的决胜之机,正在于此。

九月十二日,晨。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然而很快,山谷清晨的宁静就被匆忙的行军声打破。王世充率领的隋军已经直奔李密的阵地而来。

李密早就知道王世充今天要来,却没想到会这么早来。仓促之余,李密连忙领兵列阵迎战。

王世充要的就是这种措手不及的效果。

趁着李密排兵布阵的工夫,王世充这边下达了总攻的命令。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担当隋军先锋的部队,大都来自同一地区——江淮,而且有着相同的特点:行走如飞。于是这拨身为步兵却跑出骑兵速度的江淮勇士出其不意地揳入了瓦岗军尚未成形的队阵中,随即动手乱砍。这一下,连主帅李密也控制不住局势了,瓦岗军上下开始混乱起来。

王世充的第一个目的成功达到。下面,是第二招。

正在隋军和瓦岗军的士兵们打得难解难分的时候,突然,部分眼尖的瓦岗军将士发现,对方的士兵绑着一个很像李密的人走过自己的眼前。由于大家正在进行高强度的体力运动(对砍),可能是精神过于疲劳,看错了吧。就在瓦岗军的士兵为自己寻找一个合理的解释的时候,不知道是谁开始大叫起来:“已经抓到李密了!”

很快,这句话喊成了口号,鉴于当时战局太乱,李密不知道被冲到哪里去了,而那位仁兄又确实长得很像,瓦岗军开始陷入了更糟糕的局面:慌乱。

王世充的第二步也顺利实施了。其实,战场上出现的这一幕同样是王世充精心安排的。王世充为保证彻底打垮瓦岗军,颇费精力地找来了一个和李密长得很像的人,秘密将其带在军中,等到两边打到精神高度紧张的时候,故意把人牵过来,绕场一周,以打击对手,提升己方的士气。没想到天助王世充,假李密完美地发挥了作用。瓦岗军开始动摇,隋军已然胜利在望。

不,还需要最后一击,需要彻底击败李密。

王世充的伏兵此时居高临下,趁乱压向李密的大营,并依照计划四处放火,焚烧营帐。瓦岗军遥见后方火起,终于步入了最终的结局,全军大乱。

面对雪崩般溃败的士兵,李密不得不相信,自己已经战败了。但好在被打败时,身边还能召集起万把来人,尚能战。李密就此决定在哪儿摔倒就在哪儿爬起来,于是他勇敢地迈出了下一步。下一步的地面上,有个坑。

王世充到底不是诸葛亮,神机妙算的火候明显不足,所以他并没有预先安排多路伏兵,层层截杀李密,而是当晚统率军队包围了偃师城。偃师的守将是郑颋,估计这位仁兄平时与下属的关系不太和谐,因而王世充的军队刚围城,郑颋的部下就敲锣打鼓地迎接王世充入城了。偃师由此不战而降。

从出兵到大胜,一切均在王世充的计划中,但是胜利之后,有一些小惊喜,却是王世充前所未料的。

惊喜一,见到了亲人。王世充的老哥王世伟及其子王玄应起初跟随宇文化及一同北上,后来被宇文化及留在东郡,再后来东郡守将王轨投降李密,这对难父难子就此又被李密照单全收,准备用在合适的时候招降王世充。没承想,李密最终未能等到那个时候。而王世伟和王玄应在监狱免费参观数月(包食宿)后,至此出狱,权当体验了一把铁窗生活。

惊喜二,见到了名人。由于偃师城失陷太快,许多李密的文臣武将都没跑成,直接被隋军堵在了城里,据说连自杀都来不及。文臣之中,最有名的当数祖君彦。这位仁兄长期担任李密的记室,所以李密的各种往来公文均出于此兄之手。而在这些为李密写作的文章中,最有名的就是那篇《为李密檄洛州文》。此文本人曾不止拜读过一遍,其中那句能让杨广暴跳如雷的“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真可谓生动形象,骂功了得,至今思之,尤为赞叹。然而王世充似乎不这么认为。

王世充之于杨广,个人认为,是有些感情的。因此见到祖君彦的第一面,王世充的问题是:“你为贼子(指李密)辱骂国家,感觉很爽吗?”

祖君彦不愧博览群书,当即给出回答:“盗跖的门客尚可刺杀许由,只是可惜我能力不足啊!”

可惜王世充不是曹操,不太爱好文学,祖君彦卒。

下一个名人是裴仁基。

对于裴仁基父子,王世充很是敬佩,因为王世充知道早在自己还是一个小小地方官,四处钻山沟,打山贼时,这个人已经独挡李密,威震中原。所以他找来了自己哥哥的女儿,指着裴行俨说:“你就嫁给他吧。”

就这样,“粉丝”王世充和偶像裴仁基成了亲戚。直到九个月后,“粉丝”终于转路人,路人终于转黑。

惊喜三,见到了故人。所谓故人,具体说来是前骁果军将领陈智略、张童儿二人,这两位仁兄王世充早在江都时就已经互相认识,如今李密战败,两人带领本部兵顺道前来投奔。对于陈智略、张童儿的到来,王世充表达了最热烈的欢迎并很快委以重任,而事后的发展也表明,这两个人这一次是真正归顺了,王世充将是他们最后的君主。

最后也是最具现实意义的惊喜是入城的隋军俘获了王世充敌人的亲人。其中不但有瓦岗军中普通兵将的家人,更重要的是还包括李密长史邴元真的老婆孩子和司马郑虔象的母亲。这两人之所以重要,原因在于他们镇守的城池叫作洛口仓。而那里正是李密正在赶往的地方。

经过近一天的行军,李密和他的人终于进入了洛口地界。终于到家了,安全了,大家长舒了一口气。下面理应入城洗个澡,吃饱饭,然后好好休息一下,再从长计议。然而李密告诉大家,我们不进城,而是要在这里等一个人来。

谁啊?

王世充。

据史料分析,李密可能很早就知道邴元真是有问题的。之所以一直以来没有下手处理,估计是通敌证据不足,不太敢再拿翟让的旧人开刀。但现在是动手的时候了。李密知道,一旦邴元真得到自己战败的消息,第一反应肯定是派人联络王世充谈投降以及投降的条件。而王世充必定会毫无防备地前来接受投降。这正是打伏击,反败为胜的好机会。于是李密下令全军埋伏于洛水旁边,等到前方的侦察兵传来王世充军渡河的消息,击其于半渡之时。

趁敌人渡河渡到一半的时候,突然出兵予以打击,这是战争中十分常用的破敌方法,远到汉高祖,近到蒋介石,都是这一招的长期稳定的会员级用户。现在,这张用户名单上又要多出一个名字,却是给差评的名字——李密。

李密的伏击计划没有成功,说到底不是兵法运用不到位的问题,而是士兵素质不到位的问题。据说,当王世充的军队开过来的时候,李密派出去侦察敌情的骑兵战士居然没有发觉,当然,也就没有及时发出信号。所以等李密发觉的时候,王世充的军队已经顺利渡河了。

原本最有可能组建新政府的民军第一人李密,就此与他的建国大业彻底挥手告别,主动率领残余部队退往虎牢关。

李密的传奇历程大致到此为止,剩下的只有凄凉的尾声。

邴元真以洛口仓投降王世充不久,翟让的另一位心腹旧将单雄信也带领本部兵前来归顺。加上此前冲入王世充阵中身中数箭被俘的罗士信,战乱中得到的秦琼、程咬金,李密昔日帐下最强的武将阵容终于被王世充凑齐了。不过对于不断追求上进的王世充来讲,仅做到如此是远远不够的。

回到洛阳后,王世充就在自己的新办公室尚书省门外张贴了三张榜文,公开对外招聘三大类对口人才。

诚聘,职位一:文官。人数:不限。条件:文笔好,学识广,才足济世经邦者优先。

职位二:猛将。人数:越多越好。条件:武艺高强,英勇无畏,关键时刻敢冲锋者优先。

职位三:法务。人数:若干。条件:熟练运用各种法律条文,具备处理诉讼经验者优先。

这一公开招聘信息一经宣布,立刻就在洛阳及其周边地区引发了轰动性的效应。据说每天送上来的求职自荐信和各类有关国政要务建议的奏章多达几百份。虽说王世充现在的职务是太尉,本来应该主抓军事,但是鉴于王世充大人认定当下朝中人才有限,自己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还有多余的精力,能够为领导进一步排忧解难,因此王太尉充分发挥了劳模精神,主动兼职人事组织工作,上午亲自批阅文件,下午亲手安排工作,一番匆忙之后,上到皇帝杨侗下至军中小兵一致认定,王大人真是不世出的好官。这使得王世充在朝野中的威望达到了顶峰。

于是第二年在朝中重臣云定兴、段达等人的倡议下,王世充再度升级,这一回是任相国,总百揆,封郑王,加九锡。

如果你对于这几个连续的词语并不陌生的话,相信你已经能猜到后面即将发生的事情了。没错,就是禅让。想当年,曹丕、司马炎、杨坚都是这么一路过来的。现在是老杨家该还债的时候了。

其实,王世充本来没有动手的意思。毕竟当年深受你爷爷的大恩,被一手提拔了上来,如今先帝才刚刚撒手没两年就出手整治人家孙子,实在不那么厚道。因此一直以来,王世充对待小皇帝杨侗都很恭敬,基本上是见面就跪,态度极温和,说话特小声。谁要讲王世充图谋不轨,皇帝陛下第一个表示不信。

然而王世充还是没有把忠臣的光辉形象保持到最后,因为两件小事的发生。

有一次,王世充在朝廷办完事,天色已晚。杨侗见王大人为国事如此操劳,连饭都没吃,很是感动,于是钦赐食物,以示慰劳。王世充满怀激动地吃干净了皇帝送来的食物,然后满眼深情地望了望盘子中自己满足的身影,就此告辞回家。

回家后就出事了。先是犯恶心,然后就吐。满身狼藉后还不成,又来了。于是这顿的,上顿的,最后是黄胆水。折腾了一夜后,日理万机的王大人就剩下了半条命。

过些日子才缓过来的王世充就开始想,这到底是什么原因?要说还是当年的医学不昌明,王世充想来想去,完全没有把原因归咎于暴饮暴食、呛风着凉上,而是得出了一个让他自己也不寒而栗的结论:中毒。而且王世充认定此次中毒绝非食物中毒,而属于有人投毒,至于嫌疑人,只有一种可能。

中毒事件发生后,王世充先是表示身体尚未痊愈,请假不再参加朝会和问安,后来索性不讲什么原因,直接在家办公,遇到大事也只是派人去杨侗那里签个字,盖个章。基本上是把皇帝当行政窗口的办事员使。慢慢地,明眼人都看清楚了,太尉与皇帝的蜜月期已经结束了,下面是暖冬。

所谓暖冬,通俗地讲,就是这个冬天不太冷。这也意味着,此时的王世充虽然对杨侗已经产生了恐惧和怀疑,但他依旧不准备下手。按理说,君臣二人已然公开闹翻,现在的朝堂上大部分是王世充的人,军队里基本上也是王世充的人。而以王世充的性格,更是谈不上顾念旧情,想要收拾手无寸铁、乳臭未干的杨侗,只需要暗示一下就完事。但是王世充的死党们等得花儿都谢了,也没有等到王世充出招的暗示。为此他们大惑不解,纷纷询问:“王大人究竟在顾虑什么?”

这个答案,其实很简单,一抬头就知道。

是上天。

我们之前提到过,这里也有必要重申一下,王世充是一个迷信的人。

因为在半年前的那场宫廷激战后,面对当时惊慌失措的小皇帝杨侗,拜伏在殿下的王世充曾郑重地向天地日月起誓,如果自己心怀不臣,辜负皇帝,必然全家死光光(使臣阖门殄灭,无复遗类)。

如今当日的誓言犹在,王世充虽然为人够黑够狠,是个人就敢晃点,但对于老天爷这种特殊的存在,他心中有的只是深深的敬畏。

只因敬畏,故而恪守。

然而不久,有一个人来到了王世充的身边,拿出了一本书指点了一下,并告诉王世充:“放手去做你想做的,不会有事,因为天意如此。”

王世充点头答应了。因为万众之中,他唯独对此人深信不疑。

能够令身为奇才的王世充如此听话的人,不是他爸(早死了),也不是他哥(本就没主见),甚至不是王世充的老婆、子侄、朋友、部将、谋士、亲兵,乃至有力地保障了王家后勤补给的做饭老妈子。

此人名为桓法嗣,职业是道士。

所谓“所与交友,必也同志”,桓法嗣和王世充正是出于对占卜、图谶这一特殊学问的共同兴趣而走到一起的。作为洛阳图谶解读协会的会长,桓法嗣经常带着副会长王世充一同钻研一些据说从上古时期流传下来的古图书或古文献。久而久之,王世充为桓法嗣独到的观点和深刻的剖析所折服,开始成为桓法嗣大师的忠实信徒。

这一次桓大师能为王世充解除顾虑,据传是由于桓法嗣找到了一本叫作《孔子闭房记》的书,此书中有这么一幅画:一个男子手持一树干在赶羊。

对于此画,桓法嗣的解释是:“隋朝姓杨就是那羊,一干即王就是您了。王在后面赶羊,这就表明上天有意让您驱走杨氏,代隋称帝啊!”

而为加强糊弄效果,桓大师又从身边抽出了庄子写作的《人间世》《德充符》两篇文章指出:“这上篇讲世,下篇讲充,说的就是相国大人您的名字。示意您将德被人间,成为天子。”

这个时候,王世充充分展示了深受迷信思想荼毒之后的效果:欣喜若狂。

这是天命啊!

在极度的亢奋下,王世充热泪盈眶,仰天长啸。

估计两年之后,他会改变自己的想法。

抛下了沉重的心理负担,王世充觉得自己整个人都清爽起来了。那么就不要让上天等太久了吧。

在王世充的示意下,纳言、陈国公段达和左屯卫大将军云定兴再度携手合作,领衔百官入见杨侗,要求皇帝仿效尧舜,将皇位禅让给郑王王世充。

对于这一无礼要求,皇帝杨侗虽说年纪不大,但很有勇气地进行了当场驳斥,从理论兼具情感的高度,有力地捍卫了自己的皇位。

可武器的批判最终没能代替批判的武器,杨侗很快被王世充的哥哥王世恽送往含凉殿幽禁。与此同时,王世充表示正式接受小皇帝的好意,接受禅位。几天后,王世充在洛阳举行了隆重的登基典礼,并定国号为郑,改元开明,大赦天下。

从江都到洛阳,王世充的这条路走了将近十年。他相信,凭借自己的精明强干和文武修为,必将能够统一寰宇,安定天下。

事实上,王世充险些就做到了,如果世上没有那个人的话。

应该说王世充对待让位后的杨侗还是很不错的。虽然杨侗的身份变成了潞国公,治下的百姓也由全国人民变成了五千户人口,但好在王世充并没有杀人灭口的打算,甚至还派人向杨侗许诺等到天下安定后就把皇帝的位子还回来,也算是给了份安慰奖。然而作为杨侗的弟弟,隋朝的另一位末代皇帝杨侑不要说是没有任何奖可拿,就连得到提名的机会也没有。因为自从他把皇位转让给表爷爷李渊后,杨侑的这个名字就像是过期的彩票,被直接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而且是不可回收利用的那一堆。 ynm/43FzmbJDDNNT+Pj6uQijtJ4d0sUfhgaz8LeSWJaIG/TRpEaKqWdOtd9ATtD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