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踩了无数坑之后,我发现了问题所在,其实语言学习需要有足够的时间浸润,无论是早教启蒙机构也好、《新概念英语》这种系统课程机构也罢,都只能一周提供1~2次课程,英语的浸润时间是不够的。
其实,在Young四五岁的时候,社会上就已经有原版阅读的概念了,出版社也引进了一些原版书,原版阅读只是不像现在有那么高的认知度、那么深入人心。我想,既然一周1~2次课不行,那天天在家读英语书,总能达到很高的浸润度了吧?那我就买书自己在家教孩子吧。
那时候自然拼读体系刚刚被引入中国,我们这一代人小时候没接触过。我觉得自然拼读很厉害,于是就买了外研社引进的一套自然拼读故事绘本,这套绘本的封面花花绿绿的,挺好看。我记得第一本的书名是 Big Cat ,目的是教孩子big和cat这两个英语中最基本的闭音节单词的发音规则。
书买回来以后,我迫不及待地开始了对Young的教学。那个时候,我就是出于学英语的原始动力,把这套绘本当作一套英语启蒙教材,买回来给孩子做学英语的材料的。这可能是我们那一代人的通病,没有英语阅读的概念,所有东西都是“学英语的材料”。
该怎么学呢?
我制订了一套方案。
首先,我逐句读,读一句给孩子解释一句。如念一句:“I am a big cat.”我就给Young解释:“我是一只大猫。”然后给他看看书上的画。这样一句一句地讲解完了以后,再让Young跟着我读。
Young就像一只学舌的小鹦鹉,跟着我一句一句地读,读的过程就是模仿的过程。我当时没觉得这个方法有什么问题,心中还有点儿小自豪,毕竟我考过了英语专业八级,算是英语比较好的家长了。但现在回想起来,孩子的英语学习过程还是挺坎坷的,因为他经常读不对,尤其是一些发音比较难的单词。
比如this,这个单词中有个舌齿音ð,舌头要放在两排牙齿之间,通过摩擦发音。很多成年人尚且不能正确发音,更别提孩子了。Young就是“不会读的人”其中之一,读不出来的时候他就开始哭。我让他听音频跟读,然后再自己读。他一口气读了50遍,一边哭一边读,不读对、不读顺誓不罢休。
这一系列操作是不是很熟悉?
据我了解,很多家长也是这样要求孩子朗读绘本的,孩子表现出来的状态也和Young一样。他们要求孩子把绘本中的每个句子都读熟练,读完还要知道它们是什么意思,最好还能把整个句子背出来,还要检验孩子的成果——cat是什么意思?big cat是什么意思?记不住那就再读几遍、背几遍。
当时的我就是这样对孩子进行英语启蒙的,还制订了计划——一个星期学1本,每读完10本,就从第一本开始复习,学而时习之嘛!免得学了后面忘了前面。
一顿操作猛如虎,Young两年学完了60本绘本。虽然Young经常因为背不下来哭哭啼啼,我俩亲子关系的小船说翻就翻,不可谓不艰辛,但当时的我真的觉得很骄傲,靠着强大的执行力,让孩子学一本就扎实地掌握了一本,书里的句子他都能背下来。
当时有人来我们家做客,我就会对Young说:“来,给叔叔阿姨背一本英语绘本。”Young就开始背,不仅发音到位,而且背得熟练。听到客人们夸奖:“好厉害啊!这么小的孩子怎么能背出这么多英语呀?”我内心的自豪感瞬间“爆棚”。
但等到孩子一上学,我的自豪感就被击碎了,我这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英语“牛娃”,他们的词汇量比Young丰富太多了!我们翻来覆去也就只会那60本绘本中的单词,词汇量肯定不超过300个。当时Young去参加小学(也是他现在就读的这所学校)入学考试,考完后,Young跟我说:“妈,我什么都不会,试卷上的什么长颈鹿、火山,我都不会。”我顿时目瞪口呆:“什么?还考长颈鹿和火山,题目这么难吗?”我完全没有想到会考这些内容,也没有想到每天扎扎实实地学习30~40分钟的原版绘本,单词、课文背得“昏天黑地”,孩子一天也没懈怠,居然考不上英语实验班,这个世界已经“卷”成啥样了?
我很感激Young的学校,给了我一个能够看到更广阔世界的平台,让我有机会扩展我的认知边界。如果不是后来的那一场讲座,我恐怕也不会推动自己改变原来的观念,可能仍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沉浸在两年能背60本英文原版绘本的“成就”中沾沾自喜。所谓坐井观天,如果没有机会跳出井圈,可能就不知道世界上还有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生活,自然也就不知道还有别的英语学习方法和角度。
我在Young的学校里见识到那些“牛娃”的英语水平的时候曾大吃一惊:小学能参加美国辩论赛?小学能写英语小说?这怎么可能?这一切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