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我国长征系列火箭摆成一排,我们就会发现一个奇怪的地方,有的火箭中间有一截儿镂空,比如长征二号、长征三号,而有的则没有镂空,比如长征五号、长征七号。那么,为什么有的火箭上会有镂空的一截儿?这到底能起到什么作用呢?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要想了解为什么有些火箭有一截儿是镂空的,就要先了解火箭的结构。现代火箭绝大部分采用的都是多级设计,除捆绑上助推器以外,火箭的本体,就是中间那根大圆柱,也可能会分成几段(即“级”)。每一级都有各自的燃料箱和发动机,烧完一级就扔掉一级,一边飞行一边减重,把最宝贵的运载重量留给火箭头,因为那里有我们真正想要放到轨道上的装置和设备。所以,火箭各级的分离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但这也是难度很高的环节。
有的同学可能会有点儿疑惑:分离不就是把上下两级分开吗,这有什么难的?其实说它难,主要是难在火箭所使用的液体燃料上。从火箭的结构上看,燃料箱在发动机的上面,不管里面装的是液氧液氢、液氧煤油还是液氧甲烷,它们都是通过位于燃料箱底部的管路输送到下面的发动机里面的。这就要求燃料必须始终紧贴燃料箱的底部,否则发动机就抽不到燃料。
如果是在地面上,液体燃料输入发动机不是问题,仅靠地心引力就可以做到这一点。在火箭最初上升阶段也不是问题,因为加速度和惯性可以把燃料稳稳地压在燃料箱底部。但是,当火箭的第一级和第二级分离时,问题就出现了。在第一级关机时,火箭会短暂地失去动力,加速状态也会暂时中止。此时,第二级燃料箱里面的燃料就会在失去加速度的压制后乱飞起来。
如果此时贸然启动第二级的发动机,就有可能导致管路进气,引发故障,这是我们绝不希望看到的。
所以,为了让燃料重新沉到燃料箱底部或者始终在底部,设计者提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解决方案:热分离和冷分离。
所谓热分离,就是先点火,再分离。即在第一级火箭还没有关机时就让第二级火箭点火,当第二级火箭正常工作时,第一级的燃料也刚好燃尽。然后,用爆炸螺栓启动脱离,把第一级火箭丢掉,而且第二级火箭喷出的热气还能将第一级推远,也避免了发生碰撞的危险。这样做的好处是,在一、二级传递“交接棒”时,火箭始终没有失去加速度,燃料也始终是沉底的,不用担心第二级火箭的发动机有燃料断供的风险。因为在火箭的第一级和第二级还没有分开时,第二级就已经点火了,如果我们采用的是完全密封的箭身,燃烧产生的气体就无法释放出来,所以,箭身中间要镂空。
但是,热分离方案也有两个缺点:第一,由于第二级喷火时第一级还连在下面,为了防止第一级燃料箱被烧坏,还必须做一些特殊的隔热处理,这就增加了火箭的重量;第二,由于分离时第一级还有推力,如果其产生的加速度高于第二级所产生的加速度,将导致两级无法完全分离,使火箭偏离轨道,最终任务会失败。其实,早期的火箭两级一旦分离,它们之间的信号就会被切断,所以哪怕知道第一级的加速度过大,第二级也很难再控制和处理了。
冷分离,就是先分离,再点火。为了让乱飘起来的燃料顺利沉底,通常会用到装在两级间的级间段上的小型推进器。
比如,我国长征五号火箭的分离方式大体如下:
首先,第一级发动机关机,此时加速度消失,燃料箱里面的燃料开始飘起来。接着,小型推进器点火、工作,开始提供正推力。此时,火箭已经位于低重力环境,只需要一点儿小的加速度,就能使燃料再次沉底。然后,第一级上的爆炸螺栓起爆,同时打开反推火箭,将第一级主动推开。此时,还剩级间段连着第二级。接下来,在级间段上会弹出几根推杆,用反作用力实现同第二级的分离,这也避免了在分离过程中碰到裸露在外的发动机零件。级间段脱离完成之后,开始点燃第二级发动机,整个冷分离也到此结束。
以上就是火箭的两种分离方式。相比热分离,冷分离的过程要复杂很多,冷分离火箭的研发和制造难度也比热分离火箭高出很多。但是,由于可控的步骤变多了,分离的精度也就提升了,就不容易出现轨道偏移的失误。
这大概也是即使需要克服再多困难,我国也要在新一代长征五号、长征七号火箭上使用冷分离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