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尊重自己的内心世界

自我关怀始于了解自己。只要你愿意倾听,你就会发现,你的内心世界会不断地指引你走向更快乐、更充实的生活。但你可能在童年时期就已经学会忽视自己内心的声音,做些别人觉得对你好的事情。之后你会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过上一种你并不想要的生活。相反,你要试着从内心重新发现自己,倾听内心的声音——你该寻找什么、该避免什么。

Honor Your Emotions, Nurture Your Self, and Live with Confidence

011 听从正确的内心声音

充满智慧的那个内心声音平静而坚定,然而社会的声音、自我的声音、情感不成熟的父母的声音却总是在逼你做事情。

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内心有许多声音。当他们突然说出其中某个声音在说的内容时,他们很快就会改口说自己并不是这个意思。然而实际上,我们大多数人确实总是听到各种“声音”,它们就在我们的内心之中。事实上,这种内心对话能够让我们保持理智。大多数人在思考时都自然而然地采取一种内在的语言形式,通过与自己对话来把问题想清楚。

让我着迷的是,我们如何决定听从自己内心的哪个声音。我们如何得知哪个声音能很好地引导我们,而哪个声音会给我们带来麻烦?很多人告诉我,他们在采取行动之前就已经对要做的事情了如指掌,一个平静而微弱的内心声音会告诉他们事情真相,即使他们对此还没有做好准备。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甚至在多年以后,当你回忆往事时,你发现自己一直都知道自己不应该做某件事,当时却听从了一个让你不顾自己的感受和认知,无论如何也要做这件事的内心声音。

充满智慧的那个内心声音平静而坚定,然而社会的声音、自我的声音、情感不成熟的父母的声音却总是在逼你做事情。之后你可能会感到悔恨,那个微弱而平静的内心声音太小声了。你可能会想:“它为什么不叫停我呢?”“它为什么不把我解救出来?”为什么那个正确的内心声音如此微弱,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那么小的空间?

最初,这个声音一点也不微弱。问问任何两岁孩子的父母就能知道,大多数人一出生就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想去哪里,想和谁在一起。那时候,我们知道谁在伤害我们,我们会努力避开那些让自己感觉不好的事情。我们原始的内心声音就像船上的浓雾号角一样响亮而尖锐,警告我们远离危险。但是,当这些内心声音与我们所依赖的人(尤其是父母)的意愿发生冲突时,我们便被教导不要相信自己的内心指引。我们一次又一次地不信任它,它就变得越来越微弱,越来越低沉,但它永远不会离去。

随着我们真实的内心声音越发微弱,一个咄咄逼人的刺耳声音便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它便是自我的声音。这个声音强化了我们的内疚感和羞耻感。最初,情感不成熟的父母和一些权威人士为了让我们顺从他们,制造了这些感受。这个自我的声音滔滔不绝,反复使用“应该”“必须”“得去”这一类词汇。这是一种强迫的声音,它让我们充满怨愤,即使我们已经把对自己生活的控制权拱手让人也于事无补。这种声音中夹杂着一种不切实际的紧迫感,经常把我们逼入困境,然而另一个内心声音一直在低声对我们说:“这样对你不好。”

这个响亮的、滔滔不绝的自我的声音不停地推你向前,令你疲惫,让你永不放弃你“应该做的事情”。听命于它,你感到很有压力。(“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我应该更加努力一些!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就是要付出这么多!”)你很难注意到,这个声音非常贪婪、永不满足,你不断试图取悦它,它对你的要求却变得越来越多。虽然你坚信,听从它的指令会使你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但通常你只会感觉更糟。

本能地表达你的意愿、提醒你自我保护的那个声音,便不是强迫性的,它确实会为你提供更多选择。只有在紧急而危险的极端情况下,它才会变得滔滔不绝。除此之外,在你感到不舒服或者不安全的时候,它只会轻轻地提醒你一下。它似乎希望你有所选择,似乎它非常愿意让你犯些错误并从中吸取教训。它从不会说“我早就告诉过你会是这样的”,因为它不想让你感到难过。当你终于听到它的声音时,你就是会感到开心。

不难看出哪一个声音才是真正对你好的。平静而微弱的那个声音想让你多多思考。“慢慢来,”它似乎在说,“我想让你把这件事考虑清楚。”响亮而充满要求的自我的声音则正相反,它想让你听从它的想法。它似乎在说:“快点!谁在乎你的感受?我来告诉你什么是对的!”

这些声音有着截然不同的指导风格。在现实生活中,你会选择相信谁的指引呢?答案就是,你应该听从你在内心深处真正信赖的那个声音。

012 情绪有何用处

当事情对我们不利时,情绪会告诉我们。

我们没有办法自己选择产生何种感受。长期以来,心理治疗中有一种流行的观点,即感受总是由想法引起的——发现某个想法,进而改善相应的感受;换个想法,会有更好的感受。然而,这显然是不正确的,这种观点变得流行起来,其实令我感到非常惊讶。我们的情绪往往是由想法引起的,但并不总是如此。你当然可以不用思考就拥有许多情绪,这要感谢人类数千年来的演化。你不需要思想、文字或概念来体验它们,这是人类的一种本能的情感反应。

一个正在大喊大叫的人,一个厌恶的表情,一张喜气洋洋的笑脸——所有这些都会触发你大脑中的镜像神经元,让你感受到对方的情绪状态。这与你是否有消极的想法、是否让它影响你无关。不管你是否有意为之,他人的行为都会直接进入你大脑中的情感中心。追溯人类的起源会发现,我们对他人的表情做出情感反应,这是人类最古老的一种互动形式,早于人类语言的出现。所有文化背景下的人们都有着相同的基础面部表情,这些是即时可读的通用信息。它们展现了他人的情绪状态和意图。作为一个人,无论你是否有意为之,你都会在许多细微的层面上感受到情绪的作用。人类演化至今,对一个人来说最大的威胁是他人。快速判断陌生人意图的能力可能会决定一个人的生死。人类的不同族群之间之所以能够进行交易,是因为人们可以凭借直觉来判断一个陌生人是否值得信任。

但在现代,人类的精神已然处于失控状态。现在人们在设定自己的目标时完全不考虑自己的情绪。谁能让你接受某个想法——尤其是当它与你的内心感受相悖时——谁就能够拥有你的灵魂。几个世纪以来,这都是善于洗脑者的目标,情感不成熟的父母也是这样做的。一旦你被规训成愿意相信自己的想法而不是自己的感觉,你就会相信那些糟糕的情况和善于剥削他人的人对你来说是必要的,甚至是有益的。

把情绪想象成煤矿里的金丝雀。当情况对你不利时,你的感觉能够很快检测到它们。它们能够比有意识的思维更快地预测危险。情绪在你生活中出现只有一个目的:让你关注与你当下处境有关的重要信息。如果你不去听从情绪的指引,它就会“提高自己的音量”。心理治疗在大部分时间中所做的事情就是,让人学会尊重这些指引。

但你并不总是需要心理治疗来让自己感觉好一点。你可以通过自我反思或者写作的方式来探索自己的感受,这可以帮助你解读这些指引;向一个值得信任的朋友倾诉自己,这可以让你以一种治愈的方式来吐露心声。你的情绪不是愚蠢的、无意义的,也不是无缘无故就想要让你心烦的。它们是你的哨兵,它们的存在就是为了你的幸福和自我完整。你若愿意听从它们的指引,它们便会拯救你。

013 为何感到恐惧

有时候,对于一个问题,最好的办法是远离它,而不是解决它。

恐惧才是我们真正的情感指南针,它几乎比任何其他感觉都更为可靠。我们都对恐惧有所了解,我们了解那种当我们无法使自己前进时,沉沦而糟糕的感受。想象一下一只狗要去看兽医的场景,那就是恐惧的样子。

没有什么比突如其来的一阵恐惧更能让你意识到,自己正朝着错误的方向前进。当恐惧来袭时,你很难说服自己摆脱它。你会试着把一切都合理化,但你仍然会对那些对你的灵魂不利的事情感到恐惧。

问题是,权威人士——尤其是情感不成熟的父母——经常教导你,不要相信自己合理而健康的恐惧反应。如果你害怕上学,会有人告诉你,上学对你有很多好处。如果你害怕完成某项任务,会有人告诉你,这件事会让你成为一个更好的人。现在,作为一个成年人,如果你对某件事心存恐惧,你可能会告诉自己,是自己太弱了。这些都是父母的情感强迫的回响,让你无法明白最初是什么引发了你的恐惧。情感不成熟的父母常常能够说服你,你的本能反应一点儿都不合理,直到这些反应后来得到了其他人的认可。

当我回想起那些令自己感到恐惧的经历时,我不得不说,当我以各种方式感受到当下的处境对我非常不利时,事实证明我每次都是正确的。我几乎从来没有出错过,我的一部分自我总能预先告诉我,做这件事会让我付出一些代价。

若你邀请我与你一同解决你的个人成长问题,那么我们要迈出的重要一步便是,相信自己的恐惧。有时你的直觉是要避免接触某些人或卷入某些事,而你在童年所建立的条件反射可能会让你对这种直觉产生怀疑,而不是相信它。通过逃避来解决问题,这似乎不可思议。大家都在鼓励你要向前冲,要去直面挑战、做出改变。如果你有想要回避所恐惧的人与事的冲动,你可能会感到内疚,甚至感到自己是胆小鬼,你觉得自己本该直面问题并克服它们。好吧,这要看你的目标是什么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得到解决。有时候,对于一个问题,最好的办法是远离它,而不是解决它。我来举个例子:我的一位来访者,她的母亲非常专横,在生活中经常对她的选择指指点点。再多的解释、设立边界、对抗都无法阻止这位母亲提出自己并不恰当的意见。不用说,我的这位来访者非常害怕接到她的电话。有一天,她意识到自己完全可以和母亲一句话也不说,这样就可以避开那些会暴露母亲最坏一面的话题。这并非一种软弱的表现,而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在某些情况下,这种回避是有意义的。恐惧会告诉我们何时需要做出这样的回避;恐惧会告诉我们,头什么时候要撞到墙上了;恐惧会告诉我们,我们马上要做的事情会让我们付出高昂的代价,而收到的回报却是微薄的。

让我感到最有意思的一件事是,我们会对自己曾经追求的目标或者热爱的活动感到恐惧。我们对此已经失去了热情,一想到要继续做这件事,就感觉筋疲力尽。过去的奖励物对我们来说已经失去了吸引力,我们的本能是退出这一情境。这是因为激励我们以原来的方式持续做这件事情的动力已经消失了。我们无法再把自己的发条拧紧来完成这件事。有时候,当我们过于疏远真实的自己时,恐惧就会成为唯一能够引起我们注意的东西。

如果我们能够关注自己感到恐惧的每一个经历,注意到它们所发出的警告,它们就不会逐渐堆积成抑郁情绪。恐惧的来袭通常意味着我们仍然知道自己不想做什么。成功、快乐的人会本能地避开那些可能消耗自己过多精力的事情,这样便有动力去做对他们来讲非常重要的事情——这便是他们保持良好状态的方式。恐惧不会让我们刻薄地对待自己。仔细倾听恐惧的指引,你便能踏上通往幸福和成长的道路。

014 别被削弱能量

几条不请自来的建议就能削弱我们的能量。

只要按照以下简单的三步来做,任何人都能让你瞬间感到情绪低落:①听听你的想法和愿望,之后提出“有益的”批评;②逼迫你接受他们这些“更好的”想法;③当你做出抵抗或感到难过时,告诉你要冷静下来,缓慢而充满理性地解释为什么他们的想法“更为合理”。

如果他们能够说服你,让你觉得他们的想法节约成本、省时省力,他们就能轻易让你情绪低落。如果每次在你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时,他们都这样做,你就会开始变得难以下定决心,你的主观能动性会不知不觉地消失。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开始表现出一些典型的抑郁症状:精力不足、绝望、自卑、自我怀疑、无价值感、悲伤、有睡眠问题。这时,你会想要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专家会诊断你患有抑郁症。事情太简单了!

家庭主妇或是全职父母尤其容易患上这种抑郁。如果一名职员失去了工作、头衔,突然没有了日常规划,我们毫不费力就能理解他为什么变得抑郁。这个可怜的家伙在追求个人声望和满足感的过程中,为何会受到挫折而情绪低落对我们来说并不神秘,这件事的逻辑非常简单,我们很容易就能理解。然而,导致全职父母抑郁的,往往是我们看不到的挫折的缓慢积累。导致他们情绪崩溃的往往是些非常琐碎而平常的事情,使我们没有想到它们才是真正诱因。那些确实会吸引我们注意的事情——遭遇丧失、婚姻问题、难看管的孩子——很可能是最后压垮他们的事情。人们可以忍受很多事情,但总会有忍无可忍的时候。

我认识一位抑郁的女性,当她不再让丈夫对她的计划和选择做出“没有恶意的”改变时,她开始感觉好些了。多年来,每当她想做某件事情的时候,她的丈夫就会跟她分析为什么她的方法是无效的,并提出一个自己觉得更为合理的方法。她被系统性地剥夺了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自主权。

如果你的父母是有着掌控欲的情感不成熟的父母,你可能会习惯与常常打击你的主观能动性的人相处。这件事情非常微妙,也让人非常泄气。几条不请自来的建议就能削弱我们的能量,让我们兴趣全无。自己想做的事情经过了他人的更改,实现它便变得索然无味,我们难以从中体验到什么成就感。

如果放到商业世界中,职场人士马上就能理解这件事。别人打乱自己的想法,或是执行方式与自己预想的大不相同,他们太清楚这是什么感觉了。在这些情况下,他们会有一种被剥削的感觉,一股眼睁睁看着绝妙的想法变成平庸之物的恼怒。这正是发生在许多家庭主妇或全职父母身上的事情,别人一次又一次地把想法嫁接到他们身上,他们自己的计划不得不在最后一刻被改变或放弃。似乎有些人认为,终日在家中操劳的人就是应该容忍爱人不断打消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要是这种情况发生在职场中,任何人都会觉得自己要被逼疯。

你对于未来的想法和期望,对于你精神力量的增强至关重要。它们为你提供能量,令你增强信心,让你相信自己能够掌控自己的生活。要知道,你的生命活力便来自产生自己的想法,然后亲眼见证这些想法从产生到实现——不管这些想法是简单还是深刻。那些试图通过大包大揽、不请自来提出建议来提供帮助的人,即使是父母或配偶,也没有明白的一点是,生活的快乐存在于行动的自主性之中,仅仅是“把事情做完”并不能让人快乐。你要有勇气捍卫自己的选择,并遵循自己的直觉来制订计划。努力拒绝那些你不想要的建议,表现得顽固一点,这是避免抑郁所需付出的小小代价。

Self - Care for Adult Children of Emotionally Immature Parents vJTYT3Z4jVOu/5FgEHm4eKdKIo8SWGwGNE9fvLGsIgCKsa0DxWh8rPAaa5gsF8t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