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交叉性的特点与生俱来,可以说,没有交叉研究就没有传播学。交叉、融合、多样、差异,既标志着传播学科的生机与活力,也反映了传播学科的丰富度和均匀度,预示着可持续发展与繁荣。商业传播,不仅需要有多学科的知识背景,也需要有混合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更需要有敢于打破学科界线、突破自我封闭和勇于创新的胆识。兴通的大作充分展示了他融合社会学、传播学、心理学、信息学等领域知识和方法的能力,具有创新性。他提出的新4C法则,是经过认真梳理和充分论证的独特体系,也是应对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一把利器。推荐阅读。
——邵培仁
浙江大学传播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读来如沐春风,内容厚重新锐。提升营销素养,重在解决问题。
——杨伯溆 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大学创意产业研究中心主任
这是一部值得期待的著作!大家都在说我们已经进入移动互联时代,但我们的经验却常常是传统媒体的经验,这就难以避免用传统媒体思维去面对和处理新媒体事物,包括广告、营销、推广等,或者已经开始以互联网思维处理新媒体事物,却只有零碎、偶发的经验,不成系统。唐兴通先生这部大作的好处就在于“打通”,让拥有丰富传统媒体经验的人们可以尽快将现有经验转化为新媒体经验,让拥有零散新媒体经验的人们可以获得系统化的认识与提升!
——胡智锋 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本书介绍的新4C法则是运用多学科知识并结合全新沟通技术构建出来的新型营销模式,可以说这是利用交叉学科知识组合创造的新思维、新观点。从社会实践及未来发展趋势看,跨界及联合经营可以产生新的商业价值,跨部门协同可以创新社会治理、增进部门及社区之间的相互理解与融合。这是一本引爆思维的读物,既适合从事理论研究的学者阅读,也适合作为商业领域从业者践行新4C法则、创造商业价值的财富增长秘籍。
——于显洋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社会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这是一个移动互联的时代,当今的社会可被定义为通过互联网进行互动的人们所构成的社群。在一个被如此界定的社群内,互动的链条是无限复杂的,并以众多不同的方式覆盖着整个社会,这意味着信息传播打破了传统的大众媒体传播方式。它针对特定的目标群体,通过关键成员传递特定的信息,以影响舆论和购买决策。由于信息像病毒一样传播,不仅节约了资源和费用,而且具有更持久的传播效果和冲击力。信息是嵌在整个社群网络中的,而不是嵌在一个人的头脑中。引爆新注意力,从《引爆社群: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4C法则》开始。
——沈浩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这是一片热土,一片激情四溢、富有创造力、渴望变革、拥抱未来的热土。
在这片热土上,层出不穷的电商、娱乐、游戏、社交、智能装置、健康运动、社会公益等的创新和创业故事,为观察、总结、提炼其背后的内在机理和规律提供了丰富的营养与土壤。兴通正是这样一位细致入微的观察者、提炼者和萃取者。我相信,他总结的新4C法则一定会为中国方兴未艾的移动互联网注入智慧的力量。
——段永朝
苇草智酷创始合伙人,信息社会50人论坛执行主席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过程中,场景(Context)决定着传播的逻辑起点和技术环境,社群(Community)决定着传播的动力和目的,内容(Content)决定着传播的方向和效果,连接(Connection)决定着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只有理解了这4个C,才可能理解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这就是本书的价值所在。
——唐润华 新华社新闻研究所研究员
作为手艺人和电影导演,我的作品是娱乐产品。读兴通兄的《引爆社群: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4C法则》让我受益匪浅,借助本书介绍的法则可以准确找到受众,学习如何直击人心,让娱乐传播更有效。创作是感性的,电影的市场和传播是有规律的。《引爆社群: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4C法则》是电影导演适应新环境必读的工具书。
责任印制责任印制朱少宇 影视导演,资深传媒人士
我和唐兴通先生是因为“社会化媒体”而结缘的。在2007年和2008年的时候,搜索“社会化媒体”,排在搜索结果列表第一位的就是唐兴通先生关于社会化媒体的博文。在过去的多年里,唐兴通先生一直在为传播和普及社会化媒体的价值而奔走,可谓真正的社会化媒体理念的布道者。如今在移动互联网的大潮之下,唐兴通先生以其敏锐的数字嗅觉,再一次引领风潮。相信本书的出版会让更多企业和个人在这个变幻莫测的移动数字世界受益。
——Putting
新锐营销人知识分享和知识成长社区SocialBeta创始人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很多传统领域不断被颠覆,几乎没有哪个领域没有因互联网的发展而受到影响,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对于人类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的改变——从碎片化到聚合,从一个个割裂的小圈子到相互连接的无数社群,从随时随地人与人的连接到人与物和物与物的无线联通,让我们看到了在营销传播领域蕴藏的无限商机。《引爆社群: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4C法则》将为您支招。
——陈徐彬 虎啸奖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