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驱动人生的发动机:价值观

一、价值观的真相:成长与做事的驱动力

二战时期,巴顿将军在一份报告中发现,前线牺牲的伞兵,竟然有一半不是战死的,而是跳伞时摔死的。

巴顿非常愤怒,找到负责生产降落伞的厂商兴师问罪。负责人却说:“将军,我们的降落伞合格率已经达到99%,是全世界最无可挑剔的降落伞。”

巴顿不买账,训斥道:“这些降落伞可是关系到每一个士兵的性命,为什么不能达到100%安全?”

负责人笑了,回答道:“99%已经是极限了,不可能达到100%。”

负责人以为,他的一番话可以把问题搪塞过去。结果,巴顿来到车间,随手抓起一个降落伞,扔给负责人说:“既然如此,那么就让你背着降落伞去测试安全性吧!”

一听到要让自己去跳伞,负责人吓得面如土色,双腿顿时软了,心想:这是刚生产出来的产品,还没有经过质检,要是那1%的概率让我撞见,我可就粉身碎骨了!

巴顿看出了他的胆怯,大笑着说:“以后,就由你们这些负责生产降落伞的人来亲自测试安全性!”

从此以后,前线再也没有发生过一起士兵因为降落伞安全问题而摔死的事故。

巴顿将军很聪明,他知道降落伞的安全性关系着士兵的生死,这就是它的价值。但是这样的价值,显然不足以引起负责人的兴趣,他对士兵的死活漠不关心。于是,巴顿把降落伞的价值从士兵身上转移到负责人身上,让他们亲自去进行安全性测试。这下,对士兵死活漠不关心的商人们就不得不为了自己的性命安全去主动提高降落伞的安全性了。

这就是价值给人带来的巨大驱动力。当一件事情的价值与自己无关时,我们很难有真正强大的动力去做好这件事情。然而,当一件事情的价值和我们息息相关,情况就大不相同了,我们会竭尽所能地完成这件事。

价值观是信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某件事情的意义和一个人能够在事情里得到的好处。 比如,我们常说:“我做这件事能得到什么好处?”其实就是在问这件事对我的价值。我们心里无时无刻不在衡量价值,思考这件事情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

一个人对价值的追逐,是他做与不做一件事的内在驱动力。因此,想要让一个人去完成某件事情,我们不妨从价值入手,为他提供有价值的东西。

国外有一个犯人,收到妻子的来信,信里说:亲爱的,我一切都好,只是马上就要种土豆了,我的腰不好,翻地是个大问题。

犯人看过信,想到一个办法,于是给妻子回信。他在回信里写道:屋子后面的那片菜园,埋着很重要的东西,千万不要翻。

过了几天,妻子又来信了。这一次,信里说:有几个调查员,来菜园把土全都深翻了一次,这下种土豆就方便了。

这个狡猾的犯人利用了警察的价值倾向——希望找到嫌犯的罪证,于是在信里故意留下马脚,让警察免费帮妻子翻了地。

实际上,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其价值,且价值绝不是单一的,只是很多时候我们没有注意到。在一件事情带给我们的众多价值中,往往有一些被我们重视,而另一些则被我们忽视。比如:工作带给我们的价值,除了工资,还有学习和成长的机会、社会交际和获得更多资源的可能等。但是,在绝大多数人看来,工资是最重要的,其他方面的价值往往会被淡化和忽略。

对于价值,我们会根据其重要性做出排序,放弃一些价值较低的方面,而去保护一些价值较高的方面。在事与事之间的选择上,我们也会根据它们所提供的价值高低进行取舍。

比如,我们想要找一个工作。甲公司开出6000元的工资,并且提供培训和学习的机会;乙公司开出8000元的工资,但没有培训和学习的机会。那么,对于一个更看重工资的人来说,他的首选是乙公司;而对于一个看重学习机会和进步空间的人来说,他或许会选择甲公司。这就是价值排序带给他的不同选择。

事实上,只要你仔细想一想,就不难发现生活中每件事都有很多价值。 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曾经说过,每个人做一件事,不是为了得到一些乐趣(正面价值),就是为了避开一些痛苦(负面价值)。 我们的潜意识会不自觉地为这些价值排序:从最想要的正面价值,到轻微的正面价值,再到轻微的负面价值,最后到最不想要的负面价值。

价值高低的排序,最终会影响我们的行为。比如,在我的价值观里,陪伴家人是最重要的事情,那么,我可能会为了陪伴家人而牺牲某些工作。因为我毕生追求的是亲子关系、两性关系、家庭关系的和睦和健康。如果我认为事业更重要,那么我可能会为了工作,放弃一些和家人相处的时间,有时候为了事业,我甚至甘愿牺牲家庭利益。这就是价值观的真相。

排序越高的价值,带给我们的驱动力越强劲和持久。在巴尔扎克的小说《欧也妮·葛朗台》里,老葛朗台视财如命。在他的价值排序中,钱的地位远远高过一切,他的一生都执着于搜集钱财,即便在临死前也牢牢抓住自己的钱不放手。在《西游记》里,唐僧把西天取经、普度众生看作最重要的价值,为了完成这个使命,他不近女色、不畏妖魔、不惧艰难……

其实,不仅是葛朗台和唐僧,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样,被自己潜意识里的价值观操控着。凡是我们认为有价值的东西,都会激发我们的欲望、动力和潜能,让我们用行动去维护这种价值。

所以,推动或者激励一个人,最重要的就是找出他所注重的价值,然后增大和转移这些价值,从而让这个人对某件事情产生兴趣,积极、主动、认真地去完成这件事。

生活和工作中,有一些价值是每个人都普遍在意的。比如:在工作中,每个人都会关心自己的薪酬和福利,希望获得别人的认可和尊重,期望在工作过程中感受到开心和愉悦,并在工作中有所收获。

对于孩子来说,我们也可以利用价值来引导他的学习和成长。在学习、看书或做家务时,我们可以给孩子加入一些他们重视的价值,比如一句肯定和表扬,一份奖励和犒赏,一些挑战和竞赛,或者营造一种新奇、神秘、刺激、有趣、富有变化或意想不到的氛围等。

其实,最擅长利用价值的人,往往活跃于市场经营、企业管理、产品销售等商业行为中。他们深谙人类追逐价值的本性,并利用这种本性,来创造、增大和转移人们所期望的价值,从而实现自己的商业目的。

二、价值观的层次和类型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这是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诗歌《自由与爱情》中的传世名句。在这两句诗里,我们能明确地感受到裴多菲对生命和爱情的珍视,但是相较于前两者,他认为自由对于一个人来说更为重要。

其实这两句诗所传递的,正是裴多菲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我们通过对一系列人、事、物价值的认知和判断,形成的倾向、主张和态度。 它往往表现为我们对事物价值的排序。比如:在这首诗里,裴多菲对于价值的排序是自由大于爱情,爱情大于生命。这是由他的价值观决定的。

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对各种人、事、物的价值进行排序。

周末,你待在家里,突然接到朋友的电话:“兄弟,出来喝酒啊!”你心里高兴得不得了,穿上衣服就准备往外跑。

这时候,老板突然打来电话:“小蔡啊,公司今天聚个餐,你快点过来啊!”你心头一紧,觉得朋友的酒局可以推,但是得罪老板就不太好了。于是你给朋友回了信息,委婉地拒绝了他们的邀请,然后决定去参加公司的聚会。

可是,正当你跨出家门的时候,老婆突然从厨房里走出来问:“你要去哪儿?我做了一下午的饭,你今天必须吃!”你的心里又开始想:老板和老婆,哪个更重要啊?想来想去,你还是决定拒绝老板,乖乖坐回沙发上,等着吃老婆做的晚餐。

显然,你的一系列行为表明你已经对三件事的价值做了排序。你不想得罪老板,所以委婉拒绝了朋友的酒局。又因为老婆的缘故,拒绝了老板的聚餐。这些看似随机的行为,其实都是由你内心的价值观在掌控。

价值观是我们价值的排序者,也是我们行为的推动者。 价值观不同的人,在行为表现上往往也会截然不同。比如:在一位母亲的价值观里,她认为孩子就是自己的命根子,要宠着、爱着。那么,这位母亲在培养孩子时,很可能会过度溺爱。另一位母亲认为孩子从小就要学会自强与独立,那么,她在培养孩子时,就不会过度宠爱孩子,而是让他学会独立,学会自己做事。

不过有时候,两个价值观完全不同的人,很可能在行为上表现出相似性。比如:一个控制欲、占有欲很强的人,一个自卑、患得患失的人,以及一个充满爱的人,他们往往都会表现出对家庭的关切,对爱人和子女的关注。不过,在这份关注的背后,其实有着不同的价值观:控制欲强的人关心家庭,是希望完全掌控家庭的局势,享受这种控制欲;自卑的人关心家庭,是担心自己做得不够好,担心自己失去家人;深爱家庭的人表现出对所爱之人的关怀,是一份纯粹的爱。

由此可见, 通过行为去判断一个人的价值观并不准确。想要准确认知一个人的价值观,我们就必须清楚价值观的类型。

从我们所追求的价值性质出发,价值观可以分为两类:工具价值观和本质价值观。

这种分类很容易理解。比如:你看见一个人掉进河里,正在大声呼救。这时候他大喊:“谁来救救我啊,把我救上去,我给他一百万元。”

你毫不犹豫地跳进河里,把他救了上来。当他从惊慌中缓过劲来,对你说:“好心人,谢谢你帮助我。”

这时候,你会怎么想,怎么说?

如果你说:“别客气,刚才说好的一百万元给我就行。”这就是工具价值观。

如果你说:“没关系,举手之劳,不用客气。”这就是本质价值观。

工具价值观更侧重于对物质、事物和结果的追求与获取。 比如:我告诉自己要努力工作,为什么呢?因为我要挣钱,我要买车买房,我要买奢侈品……这时候,我工作的目的是对物质的追求,是把工作当成完成其他事情的工具。有了工作,我才能做其他事情,才能赚钱,才能买车买房,才能买奢侈品,这就是工具价值观。

就像上面提到的,从河里救人,如果是为了得到一百万元的奖赏,那就是把救人行为当作获取金钱的方式,这就是典型的工具价值观。

本质价值观更加侧重于自己内心的满足,强调的是一种感觉。 比如:我们照顾家人,不是为了获得物质收益,而是为了得到爱,这是一种内心的获得感,是一种感觉。就像上面提到的,如果你跳进河里救人,不是为了钱,而是路见不平出手相救,这是一种导向我们内心的动力,是本质价值观的表现。

本质价值观追求内心深处的满足——对爱的满足、对欲望的满足、对安全的满足等。 按照不同内心需求的满足,我们又可以把本质价值观分为原始价值观和文明价值观。

原始价值观是人类底层本能的欲望:性欲、征服欲、死亡欲、损失规避、安全欲、爱欲、自卑、恐惧等。

弗洛伊德在自己的精神分析学里强调,人的动力源于原始欲望。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里讲道,人类最本能的动力之一就是自卑,人是通过不断克服自卑,从而实现自我发展的。社会心理学家一再强调:死亡和恐惧等原始本能是人类前进的动力。

对死亡的恐惧、对自卑的规避、对性欲的渴望、对繁衍后代的追求等,都是人们的动力源泉。当然,人类的互助,以及征服的欲望也是我们的动力源泉之一。掌握好、利用好这些原始价值观是有效的社会技能。

文明价值观是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后天教导形成的价值观。 比如:我们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民主的启蒙价值观、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都属于文明价值观的范畴。

实际上,文明价值观的背后存在着被原始价值观所驱使的痕迹。如果我们能找到文明价值观,顺藤摸瓜就可以找到其背后的原始价值观,找到这一点就可以找到行为中的本质动力。

除了上面这种一板一眼的分类,价值观的分类还可以“私人订制”,按照各自的“好恶”,分为追求型价值观和逃避型价值观。

追求型价值观——我们喜欢的、向往的价值。

逃避型价值观——我们不喜欢的、想逃避的价值。

还记得弗洛伊德那句话吗?每个人做一件事,不是为了得到一些乐趣(正面价值),便是为了避开一些痛苦(负面价值)。

在任何事情中,我们都会不遗余力地追求乐趣,逃避痛苦。我们的价值观也不例外,对于那些能给予我们快乐的事情,它总是不遗余力地追求;而那些让我们厌恶的事情,它会竭尽全力地规避。

比如:成功、幸福、快乐、健康、安全、自由、舒适、和谐等,是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得到的,是常见的追求型价值观。这其中,爱、成就感和及时反馈,是追求型价值观中最重要的内容。

而失败、恐惧、压力、焦虑、无聊、欺骗、愤怒、软弱、束缚感等,是我们每个人都不希望遇到的,是最常见的逃避型价值观。这其中,死亡、自卑和害怕损失,是逃避型价值观最重要的内容。对死亡的逃避,让人类创造了宗教;对自卑的抗争,催生了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相关分支;害怕损失,让我们对稀缺之物格外珍惜,同时也让我们产生了厌损心理。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价值观,都会驱使我们去行动。一般来说,逃避型价值观产生的动力往往是追求型价值观的几倍以上。

三、找到自己的核心价值驱动力

很多人感叹,现在的年轻人和以前的不一样了。更有人直言,“90后”是颓废的一代。那么,究竟是哪里不一样了呢?

我想,很可能是新一代年轻人的价值观不一样了。

如果往前追溯几十年,你会发现那时的年轻人能牺牲,爱奉献,最常说的一句话是:我们是革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那时候的年轻人,在一个岗位一工作就是一辈子,从开始工作到退休,一辈子坚守一件事。为了工作,他们甘愿牺牲,乐于奉献,这是他们的价值观。

如今,“90后”“00后”的年轻人已经不认同老一辈对于工作的价值观。他们不断寻找机会,不断尝试新的工作,他们希望尝试更多的可能性,创造更大的价值,而不是在一个岗位上燃烧生命。调查数据显示,“90后”第一份工作的平均时长不超过9个月,刚刚参加工作的“00后”时间更短。

是什么让新老两代人的价值观有如此大的差别呢?

其实,价值观本来就是千人千面的东西,它会随着社会历史条件、教育水平、社会地位、自我认知等一系列因素的改变而变化。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价值观,每一个人也有每一个人的价值观。独特的价值观造就了每一个独特的个体。丰富的价值观成就了我们多元的社会。多元的、丰富的价值观,正是我们这个时代富有活力和希望的最佳体现。不过,价值观的丰富和多元为我们带来更多选择的同时,也会给我们带来苦恼。

一件事情存在的价值越是多元,我们的顾虑也就越多。过多的选择,往往会让我们左右为难。如果这些价值有明显的高下区别,或许还能应付。但是,如果两个价值过于接近,我们无法判断孰轻孰重时,事情就变得艰难了,我们会变得踌躇不决,难以抉择。这感觉就像有人问你:“妈妈和老婆同时掉进水里,你要先救谁?”

当两种看似同等重要的价值摆在我们面前时,我们就必须扪心自问:哪一个才是我最看重的?明白自己最重视的核心价值是什么,才能帮我们快刀斩乱麻,爽快利落地解决问题。

所谓 “核心价值”,就是你认为一件事情最重要、最宝贵的东西和特质

就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是我们国家在数十年发展过程中,总结和提炼出来的最重要的核心价值,是我们认为国家、社会和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宝贵的特质。

每个人的核心价值,往往决定着我们看世界的视角和做选择的方向。如果核心价值和人生目标相互契合,我们就能爆发出强大的内驱力,克服重重困难、突破限制、取得成就、获得满足。

如何判断自己的核心价值呢?

我们可以从自己的行为中窥见一二,尤其是在做选择时,最能体现我们的核心价值。当我们在做某项选择时,我们可以思考一下,做出这项选择,放弃了什么,选择了什么。推动我们做出这个决定的,往往就是我们的核心价值。

一艘游轮遭遇海难,船上有一对夫妻,带着自己刚刚两岁的女儿。就在游轮沉没的时候,一艘救生艇出现在他们面前。但是,救生艇已经载满了落难者,只能救他们中的两个人。男子再怎么央求,其他人也不愿意让三个人同时上艇。无奈之下,夫妻二人只能做出选择,到底让丈夫上艇,还是让妻子上艇。

就在这时,丈夫丢下了妻子,抱着女儿爬上了救生艇。让人惊讶的是,妻子面对这么绝情的丈夫,非但没有阻拦,反而对丈夫深情地说:“照顾好我们的女儿,也照顾好自己。”说完,她独自沉入了大海。

多年之后,丈夫病故,长大的女儿在遗物里发现了父亲的日记。原来,在海难那一天,丈夫决定把生的机会留给妻子和女儿,可是妻子早已身患绝症,他们都知道妻子无法将女儿养大。关键时刻,妻子主动把生的机会留给了丈夫和女儿。而丈夫也为了女儿,选择爬上了救生艇。在日记中,丈夫写道:“我多么想和你一起沉入大海,可是我不能。为了我们的女儿,我只能看着你一个人沉入大海……”

在生死抉择面前,这对夫妻认为女儿才是他们的核心价值,才是最宝贵的。为了让女儿活下去,妻子主动放弃了生的机会。丈夫为了女儿,选择肩负起父亲的责任,放下了作为丈夫的责任。这是无奈之选,但是选择的背后,体现的是何等伟大的父爱和母爱。

有时候,我们一生可能都不会经历这样的生死抉择,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某一个选择或许就能体现我们的核心价值。比如:赚了钱,你要怎么使用?这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选择。

有些人挣了钱就立刻去买房子,做出这样的选择,证明他的内心是以安全、稳定作为核心价值的。有些人宁可租房住也要先买车,做出这样的选择,证明他比较喜欢有挑战性、不确定的生活。

像这样的例子,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在交友、爱情、婚姻、家庭、工作和亲子关系中,我们经常需要做出选择。在做选择时,我们不妨稍微停顿一下,问一下自己的内心:我拥有哪些选项?我为什么会选择这一项,而不是其他的选项?我做出这个选择,究竟是什么原因?这一系列问题将会带你直指内心的价值观,让你明白自己重视的东西究竟是什么!

如果通过选择,你依然无法准确找到自己的核心价值,那么,你不妨做一个自问自答,或者找一个伙伴向你提问,你来用心回答下面这10个问题。

当你已经有了这10个问题的答案时,不妨按照你认为的重要性,将它们进行排序,写出对你来说最重要的价值。现在,它就是你最重视的东西,就是你的核心价值。

有时候,我们会有这样的困扰:明明对一件事的价值有了明确的判断,可还是拿不定主意。

这是因为同样的问题在我们的意识和潜意识里往往拥有不同的答案。在我们的意识中,或许对事情重要性的排序是这样的;但潜意识却不认同,它有自己的想法。

在生活中,这样的情况并不罕见。一个认为“钱是工作中最重要的价值”的人,有时候即便得到了高工资,但在工作中也经常闷闷不乐。这就是潜意识在作祟。或许,他的意识告诉他,钱是最重要的,但是潜意识却不苟同。在他的潜意识里,比钱更重要的是别人的认可和尊重。如果在工作中无法得到这种认可和尊重,即便得到再多的钱,他也会闷闷不乐。

意识和潜意识的分歧,经常让我们的价值排序陷入矛盾和纠结之中。明明知道这件事情应该去做,可我们就是下不了决心;明明知道那件事不能去做,但我们总是心痒难耐,忍不住偷偷去做。意识告诉我们,这件事很重要,必须马上去做;潜意识却说,这事儿有啥重要的呀,做不做都行,干脆别做了!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用价值定位法来确定我们意识和潜意识中的价值排序。 在操作时,价值定位法主要分成3个步骤。

第1步,询问4个问题。

以“找工作”为例,询问这4个问题,并记录下来。

这4个问题,就像一间木屋的4个窗子,每个窗子都能让人看到里面的东西,但是从每个窗子看到的都不全面。当我们分别从4个窗子往里看时,看到的景象就会更加全面。如果我们对其中一两个问题不清楚,难以回答,就试着从其他几个问题入手。如果我们觉得某个问题可以深入挖掘时,不妨再追问自己一句:“还有呢?”这样,你会得到更多有用的价值。

如果自己的回答是一些模糊的感觉词,比如:快乐、开心、成就感、满足感等。我们就必须再问自己:“有什么情况出现,我便会有这种……(感觉,比如快乐)?”

有时候,某个答案会从我们嘴里脱口而出。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最先说出来的,或许并不是最重要的。利用上面的询问方式,找到几个重要的价值,写在纸上。

第2步,用意识对价值进行排序。

写下5个答案后,根据你对工作或生活的需要,按它们的重要性进行理性分析,并排出次序。最重要的写①,其次是②,接着是③、④、⑤。然后,选出意识对价值排序的前3名。

第3步,用潜意识对价值进行排序。在做这一步时,你需要一个值得信赖的辅助者。

这一步的关键是用感觉(或者“直觉”)去做选择。切记,不要试图用理性分析去干扰感觉的选择。

你需要用双眼凝望辅助者的双手,快速地在上面扫视两三次,然后不假思索地说出自己的选择。同时,用眼神或手指点明自己的选择。

为什么要用眼神和手指做选择呢?

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会不自觉地进行例行分析。当你用眼神,或者手指做选择时,辅助者就能时刻注意你是否在进行理性分析。如果发现你在用理性分析问题,他就需要及时提醒你。当你在理性分析时,眼睛会不自觉地显露出内心在思考的信号,这时你往往表现出犹豫、踌躇、难以选择、念念有词,或者用其他方式拖延时间来做出判断。

这时候,辅助者的具体做法是:和你相对而坐,进行引导。

“现在请看着我的手掌心,想象这里有两份工作,有你最看重的①、②、③3个价值,它们的其他条件都差不多,但是①比②的价值少10%,你选择哪一份工作?请记录下来。”

“好的,再想象一下,这里有两份工作,它们的其他条件都差不多,但是①比③的价值少10%,你选择哪一份工作?请记录下来。”

“很好,想象这里还有两份工作,他们的其他条件都差不多,但是②比③的价值少10%,你选择哪一份工作?请记录下来。”

在三次比较中,选中两次的价值,就是潜意识中最重要的价值,选中一次的就是次重要的价值。完成比较后,你可能会发觉,原来潜意识的价值排序,与你本来的想法,也就是理性意识的价值排序有时会吻合,有时又有很大的差距。

针对意识和潜意识两次选择的结果,我为你提供了一些指示性参考。

(1)如果意识与潜意识的价值定位一致或十分接近,说明你对目前的工作是满意的,短期内不会想有所改变。

(2)如果选择的结果中侧重①、②、③的选择各一次,那说明你对追求的价值本身的认识不够清晰,辅助者可以用话语引导你的潜意识去做一次清晰化扫描,对每一个价值的定义做更深的鉴定。

比如:针对“被肯定”这个价值,辅助者可以继续问:“被什么人肯定?上级、同事、下属、顾客,还是某些特别在乎的人?”“次数有多频繁?每天一次还是一周一次?”“用怎样的方式?口头或书面?单独相处时还是在其他员工面前?”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通常来说,我们的潜意识无法处理两项以上的选择,所以每次给它两项价值的比较,它会很快让我们知道内心什么才是更重要的。这个简单的技巧,可以帮助很多人解决那些十分令人困扰的问题。

四、如何升级自己的价值观

小时候,妈妈的一句夸奖就是你最大的学习动力。后来,随着你慢慢长大,妈妈的夸奖失去了魔力,于是妈妈承诺你,只要你学习认真、考试考好,她就送给你最想要的玩具。很长一段时间里,玩具成为你学习的动力。上了高中,玩具对你的吸引力也下降了,于是妈妈答应你,只要你成绩好,妈妈就帮你实现一个心愿。为了自己的心愿,你又开始加倍努力……

随着一个人的成长,他对价值的追求也会慢慢改变。 最初,妈妈的夸奖就是对我们最大的激励。后来,妈妈的鼓励变成了玩具的奖励。再往后,我们步入青少年时代,当玩具也无法满足我们的需求时,妈妈就许诺帮我们实现一个心愿。

其实,人的价值观也是这样的。随着我们的改变,它也会发生变化。一个人在青年时代,敢拼敢闯,热爱冒险,对于他来说,追求乐趣、体验人生可能是他最大的价值追求。当他迈入中年,热情冷却,变得成熟,对人世的认知更为立体,对地位、收入的追求,对认可和尊重的渴望,才是他最大的价值追求。到了老年,经历了人生起伏,看透人生百态,这时他更在乎安稳,更在乎内心的平和,更在乎家人的团聚和健康。

有时候,随着环境、经验、个人思想、情绪的变化,我们的价值观也会发生改变。 正因为价值观的这一特性,我们完全可以人为地创造、增大和转移自己的价值,从而改变自身的价值观。

王桦是一名大学毕业生,刚参加工作时,只想获得更高的收入。为了挣钱,他非常努力。几年之后,他的工资已经涨了好几番,他很知足,觉得钱赚得够多了,于是赚钱的动力开始变淡,再也没有以前的工作热情和上进心了,工作变得懈怠,经常出现错误。最近,老板对他越来越不满,王桦陷入苦恼。

后来,他转变了自己的观念,将工作的重心从“为了赚钱”转移到“获得别人的认可和尊重”。为了获得别人的认可和尊重,他一再督促自己竭尽所能地做好工作,决不懈怠。不久之后,他重新找回了工作的动力,不仅得到老板的赞许和认可,还升官了,当上了部门经理。

每件事情的价值都不是单一的。当一件事情的某个价值点无法再满足我们的需求,或者不能持续给我们提供动力时,我们可以转移价值点,寻找它的新价值。 比如,当仅赚钱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时,我们不妨将工作的价值转移到获得尊重和认可、实现自我价值、回报社会、服务他人上。价值转移,往往能帮助我们突破自身价值观的某些局限和瓶颈,帮我们寻找到全新的天地。

如果转移价值无法奏效,我们还可以创造价值和强化价值。创造价值,就是给某件事情赋予新的价值,让它变得对我们重要。 比如,当你认为工作索然无味、毫无价值时,不妨将它当作一场与自己的竞速游戏,把工作任务划分成若干份,尝试着不断提升完成的速度。完成第一项工作任务用了8小时,第二项工作任务争取只用6小时。当我们为无趣的工作赋予游戏般的乐趣时,它对于我们的价值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发生改变。

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在这方面的造诣可谓登峰造极。最初,苹果电脑需要很长的开机时间,工程师们却完全不在意。他们认为,对于使用者来说,开机不过是短短几秒钟的事情而已,为此大费周章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乔布斯知道这个情况后,对工程师说:“我们能卖出500万台电脑,如果每台电脑的开机时间能缩短10秒。那么,我们一年省下来的时间就等于10个人宝贵的生命。为了拯救这10条人命,大伙必须努力。”

开机,再平凡不过的一件事情,却被乔布斯赋予了新的意义——拯救10个人的生命,从而变得意义非凡,这大大激励了苹果公司的工程师。经过不懈努力,苹果电脑的开机时间缩短了20多秒,相当于每年拯救了20多条人命。

增大价值,就是为一件事赋予更加重要的意义,提升它的重要性。 比如家,当我们仅仅把它看作下班回家休息的地方,也许过不了多久我们就会对它心生厌倦。但是,如果我们增大它的价值,把它看作和家人相处的地方,看作充满爱和温馨的港湾,是我们的生命休息站、能量补给点、生命中最好的组成部分,那么它对我们的价值自然得到了强化,我们对它的态度也会有很大的改变。

找到一个人最重视的价值,通过创造、转移和增大的方法,就能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推动他完成某件事,或达到某个目标。 如果我们可以把这种价值和他的兴趣联系起来,就能让他对某件事保持积极和主动。这样的方法,可以用来激励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也可以用来鼓励自己积极工作,更可以用来改变我们对生活的态度,从而让我们的人生向着更为积极向上的方向前进。 93zU3mHl601Bp5N+3X3sfOnDPbPb1+DY4CAkO8g5c/WUYWjy6fizmPdG9pLX4iB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