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至于财用之不足,内外臣工(1)人人忧虑。自庚子以至甲辰(2)五年之间,一耗于夷务(3),再耗于库案(4),三耗于河决(5),固已不胜其浩繁(6)矣。乙巳(7)之后,秦豫(8)两年之旱,东南六省之水,计每岁欠收,恒在千万以外。又发帑数百万,以振救之,天下财产安得不绌(9)?
【注释】
(1)臣工:朝廷大臣。
(2)庚子、甲辰:指庚子年和甲辰年,分别为1840年和1844年。
(3)耗于夷务:指鸦片战争失败后订立《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所支付的赔款。
(4)库案:国库贪污案件。
(5)耗于河决:指用于防洪的开支。
(6)浩繁:开支巨大。
(7)乙巳:即乙巳年(1845年)。
(8)秦豫:陕西、河南。
(9)绌:穷尽。
【译文】
至于财政费用不足,朝廷内外大臣都很忧虑。从庚子年到甲辰年五年之间,国家财政一是消耗于外族事务,二是消耗于国库的贪污,三是消耗于治理洪水。开支本来就不胜其繁。乙巳年之后,陕西、河南又连续两年大早,东南六省又遭水患。总计每年歉收都在千万之上;再内支出国库银钱几百万救灾,财政怎能不穷尽呢?
【心得】
关于“耗于夷务”,我们举几个不平等条约就可见一斑了:《北京条约》规定中国赔偿英、法各800万两白银;《马关条约》赔偿日本2亿两;《辛丑合约》赔款的本利将近10亿两!而无耻的清政府竟还公然宣称:“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各国之欢心!”
这些懦弱的统治者丝毫没有抵抗的决心,对敌人的致命弱点视而不见:比如中日战争初期,日本虽然歼灭了北洋海军,但其陆海军已经倾其全力孤注一掷,日本外务大臣陆奥宗光承认日本“国内军备殆已空虚”,如果中国坚持抵抗,结局一定会有改观。然而投降派的屈服退让却助长敌人的气势;镇南关一仗更令中国人感到痛心。
早在17世纪初,法国人就想占领越南。法国天主教传教士开始到越南活动,充当侵略的先锋。1858年,法国联合西班牙,借口保护传教,正式进攻越南,先后占领了广安、西贡。1867年,法国把越南南部完全吞并,建立起法属的殖民统治。
越南位于中国的西南面,史称安南国,为清廷的属国。法国入侵战越南的目的,就是要进一步入侵中国。果不其然,法国很快把侵略锋芒指向了越南北部和中国西南边境省份。
1883年春在以海军军官礼维业为司令的法国军队北上攻陷了河内,继而占领宁平、南定等地。为了抵抗法国的侵略,越南政府忙向驻扎于中越边境保胜(现在的老街)一带的刘永福黑旗军请求援助。
刘永福以前是广东天地会的首领,太平天国起义时,他也起来响应。他的队伍用七星黑旗作战旗,被称为黑旗军。起义失败后,他带领黑旗军占据了保胜。黑旗军在这一带开山种粮,力量逐渐壮大起来。面对法军的侵略气焰,他们以抗法卫边为己任,慷慨赴援,冒死冲锋。在刘永福的指挥下,黑旗军多次打败法军,使侵略者无法继续向北进犯。
一天,几个法国人突然来到保胜地带,他们没有带任何武器,却用马车拉来了几个装着白银沉甸甸的大箱子。他们是来找黑旗军的,准备把几箱子银元送给刘永福。他们找到了刘永福,刘永福看了看这几个大箱子,就明白了法国人的目的。刘永福怎会收他们送的银子呢?法国人讨了个没趣儿,只好带着他们的银子,灰溜溜地滚了回去。
法国人走后,刘永福立刻带领黑旗军南下,包围了河内。
在河内的法国司令礼维业早就听说过黑旗军的厉害,现在黑旗军把他给包围了,他觉得不能在这儿呆下去了,必须马上离开,而且越快越好。天刚蒙蒙亮,礼维业就领着法国兵,悄悄溜出了河内。他们一连跑了几十里路,等到了纸桥,天已经大亮了。礼维业累得满头大汗,和士兵们一起倒在树底下休息。在他看来,这次逃跑神不知鬼不觉,现在已经没有危险了。他哪知道,黑旗军早就在这儿埋伏好了,礼维业还没躺稳,黑旗军就发动了猛攻。跑了这么远,法国兵累得已无力作战了,不一会儿,他们的死尸就倒成一片。礼维业见情况不妙,便挣扎着爬起来,用尽最后一点劲朝路边的稻田跑去。没跑多远,就被黑旗军一枪打倒。这时候,一个黑旗军战士飞快地冲过去,砍下了他的脑袋。经过三个多钟头的激烈战斗,黑旗军取得了重大胜利。
接连失败的法国人为了挽回面子,向中国发动了全面进攻。清政府也下令向法国宣战。双方在台湾和福建分别展开了激战。台湾军民在巡抚刘铭传的指挥下,击退了敌人的进攻。而福建海军却在马尾海战中失败。7艘军舰全部被击沉,死伤达1000多人。不久,法国又向中越边境大举进攻。中国的守军不战而逃,法国人占领了中越边境的重镇镇南关(现在的友谊关)。
镇南关是中国西南边境的大门。占领镇南关后,法军统帅尼格里非常狂妄。他命人在镇南关的城墙上写了一行大字:“广西的门户,已不复存在了。”当地的中国人民非常气愤,便也在城墙上写了一行更大的字:“我们要用法国人的头颅,重筑我们的门户。”然后,他们纷纷来到清军老将冯子材的大营里,要求加入部队赶走侵略军。当地人民的反法热情一下子就高涨起来。这一切使尼格里非常害怕。于是他放火烧毁了镇南关,带领法军退到了文渊城。
冯子材来到被烧毁的关前,气愤地说:“洋鬼子竟敢烧了我们的家门。这个仇一定要报!”他立刻命令部队在关前东西两座山岭上修筑炮台,并垒起一条3里的长墙,把东岭和西岭连接起来。长墙的对面,还挖了一条壕沟。
一天早晨,下起了大雾。冯子材得到报告说:“尼格里趁着大雾来攻城了。”冯子材立刻找来了苏元春、王德榜和王孝祺等将领。他讲了一下自己的作战计划,然后命令各位将领马上分头行动。
尼格里从文渊城杀出后,把队伍分成了两路。一路攻打东岭,一路攻打长墙。他们在大炮的掩护下,依靠先进的武器,很快就登上了东岭。洋鬼子们一冲进炮台,便把炮口转向长墙开起火来。炮弹雨点一样落在长墙上,炸得石头砖块乱飞。正面的敌人也端着枪,“哇哇”怪叫着冲了上来。冯子材一面指挥清兵奋勇还击,一面大声鼓励说:“弟兄们,为国报效的时候到了。千万不能让洋鬼子冲过长墙。不然我们还有什么脸去见两广的父老!”这时候,王孝祺领人绕到法军后面发动了猛攻。苏元春冒着猛烈的炮火,冲上了东岭。两方用大炮展开对攻,东岭上炮声隆隆,喊杀声响成了一片。可是,凶猛的洋鬼子并没有被打退。
就在这关键时刻,法国兵突然乱了起来。原来是有人向尼格里报告,说王德榜率兵袭击了文渊城。往前线送食品弹药的运输队几次都被王德榜打了回去。
冯子材看机会来了,就大吼一声:“弟兄们,杀呀!”然后,他第一个跳出了长墙,挥舞着大刀朝洋鬼子冲了过去。战士们一见70多岁的老将军带头往上冲,也都奋不顾身地杀向敌人。洋鬼子在大刀长矛面前,吓得四散奔逃,尼格里也跟着往后逃跑。打退长墙前的敌人后,冯子材又指挥士兵向东岭冲去。正在东岭上与敌人进行炮击的清军见到这种情况后更加英勇顽强了。在苏元春的带领下,一个个像小老虎似地扑向敌人。法军前后都挨打,只好从东岭上逃了下来。
尼格里把两路败兵集中在一起,还想进行疯狂地反击。忽然,山谷四周传来了一片呐喊声,这声音震得尼格里和法国兵心惊肉跳。他们抬眼一看,只见无数人像湖水一样从四面八方涌了过来。原来是周围中越两国的老百姓,支援冯子材来了。他们手里拿着各种武器,有刀枪,有棍棒,还有干农活用的锄头和铁耙子。尽管武器落后,但他们没有一个怕死的,都不顾一切朝洋鬼子冲去。老百姓像汹涌的大海,把敌人淹没了。冯子材不给敌人喘气的机会,率领清军穷追猛打。接连收复了文渊、谅山、北宁等地。在战场上中国军队取得了全面的胜利。
就在这时候,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明明是中国人胜了,慈禧却派李鸿章同法国人交涉,协议和谈条件。后来,中法两国在天津签订了《中法会订越南条约》。对于中国人来讲,这个条约又是一个耻辱。清政府不仅承认法国为越南的“保护国”、两国各派人员勘定边界等有损中国利益的条款,甚至答应今后修铁路也要跟法国人商量。这样,中国人在战场上打赢了,在谈判桌上却失败了。
镇南关大捷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对外战争中最大的胜利。战后,晚清政府同法国签订的条约第一次做到了对外战争不赔款,但法国达到了完全占有越南的目标。
一个曾经有过灿烂辉煌历史的民族就这样断送在腐败无能的统治者手中,真是令人扼腕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