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十一统领湘勇张道运兰禀牛角岭与贼苦战失隘旋后由

【原文】

兵法最忌形见势绌(1)四字。常宜隐隐约约、虚虚实实,使贼不能尽窥我之底蕴(2)。若人数单薄,尤宜知此诀。若常扎一处,人力太单,日久则形见矣。我之形既尽被贼党觑(3)破,则势绌矣。此大忌也。必须变动不测,时进时退,时虚时实,时示怯弱,时示强壮。有神龙矫变(4)之状。老湘营昔日之妙处,全在乎此。此次以三百人扎牛角岭,已是太呆,正蹈形见势绌之弊,除夕曾函止之。十一日五旗失隘(5)后,再以第三旗扎此,则更呆矣。仰(6)即熟思审度。不可扎则竟撤之,聚合一处,俟(7)贼至则并力决战,得一胜而锐气全复矣。如虑贼抄我军后路,即退保乐平,亦无不可,不必定有进而兵退也。凡交战,胜负决于须臾之顷。彼此在八里以外,即已不能相救应,若雨雪泥泞,则四里以外,已不能相救应矣。又将卒之精神心血,只有此数,若刻刻兢业(8)、夜夜提防,不过旬日,即有疲倦不继之势。既疲而用之,则有暮气,必不得力。譬如水以屡没而浑浊,必须澄定片时,乃能再见清水也。本部堂前此之不欲扎牛角岭者,正恐其不能救应,恐其太疲而浑浊耳。他处可以类推。

【注释】

(1)绌:不够、不足。

(2)底蕴:详细的内容。

(3)觑:窥伺。

(4)矫变:强壮、勇武而富于变化。

(5)隘:险要的地方。

(6)仰:古代公文中上级命令下级的惯用语,有切望的意思。如:仰即遵行。

(7)俟:等待。

(8)兢业:小心谨慎,认真负责。

【译文】

兵法上最忌讳交战前让敌人看出我军的形迹和破绽。应该隐隐约约、虚虚实实,使敌人看不清我军底细。如果我军数量少,尤其应懂得这个诀窍。如果部队长期驻扎在一处,人数又少,时间长久就会被敌人看出形迹。我们的“形”既然被敌人看破,那么胜负之情势就会一面倒。这是兵法上的大忌!军队部署应该经常变化,使敌不测。时进时退,时虚时实,有时显示怯懦,有时显示强壮,像神龙一样多变。老湘营过去的妙处全在于这一点。这次将300人驻扎牛角岭之阵法太呆板了,正是犯了形现势穷的毛病,我在除夕之时曾去制止过。11日第五旗失利后,再将第三旗驻扎在这里就更呆板了。希望将领们能深思熟虑、审时度势。如果不能驻扎就撤在一起,等敌人到了再并力决战,只要取得一次胜利,就可以完全恢复部队的锐气。如果顾虑敌人包抄我军后路,那么退守乐平也无不可,大可不必有进无退。与敌交战,总是在短时间内便决定了胜败。彼此距离在八里以外,就不能互相救应。如果是雨雪天气,道路泥泞,那么,彼此距离四里以外便无法互相救应了。另外,官兵的精力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时时刻刻兢兢业业,日日夜夜谨慎防备,不过10余天,便会出现疲倦不支的情形。兵员疲劳之后,就会暮气沉沉,必然不得力。例如水,因为多次汲取便会浑浊,必须沉淀一段时间才能再见到清水。前次我不想驻扎牛角岭的原因,正是怕他们不能互相救应,怕他们太疲倦而像水浑浊了一样。其他事情亦可以类推。

【心得】

曾国藩在这篇文章中,强调“坚扎营,慎拔营”的谋略原则,同时亦强调灵活多变的战略思想,反对“形见势绌”。在他看来,临敌作战、用兵打仗,“必须变动不测,时进时退,时虚时实,时示怯弱,时示强壮”,应该“有神龙矫变之状”。

《孙子·始计》说:“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孙子认为,用兵作战是一种诡诈的行为,有作战能力,却装作没有作战能力;要用兵,却装作不用兵;要向近处行动,却装作要向远处行动;要向远处行动,却装作要向近处行动;用小利来引诱敌人;乘其混乱战胜敌人;敌人力量充实,就要防备他;敌人力量强大,就要避开他;激怒敌人,然后挫败他;卑辞示弱,用以骄纵他;敌人闲逸,设法让他疲惫;敌人团结,设法离间他。“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这就是军事家取胜的秘诀,可意会不可言传。

在两千多年前的楚汉争战中,一开始西楚霸王项羽势力颇强,他占据了长江中下游及淮河流域一带的广沃之地,而让刘邦据守四川和汉中一带,封他为汉王。刘邦迫于项羽的压力,率部前往南部。

在南行的途中,刘邦接受了谋士张良的建议,为了便于防御项羽的追杀,同时也是为了迷惑项羽,将沿途的所有栈道通通烧毁。而项羽听到这个消息也信以为真,相信刘邦已断了造反的念头,因而放松了对刘邦的防范。

刘邦到了四川,拜韩信为大将。韩信建议,先夺取关中,再往东进军,最后夺取天下。韩信派了几百名士兵去修复先前烧毁的栈道,关中守将章邯听到这个消息,并没在意,因为烧毁的数百公里栈道、要修复谈何容易,至少得花好几年时间。

可章邯万万没料到,就在他对此一笑置之的同时,刘邦和韩信率主力部队迂回行军,抄一条险峻的山道,偷袭了陈仓,又乘胜攻占了咸阳,从而占据了素有三秦之称的关中之地。

刘邦在彭城惨败后,魏王豹归楚叛汉。刘邦派郦食其去说降,魏王豹拒绝。于是,刘邦任命韩信为左丞相率军攻魏。魏王豹获悉,除了加强各地守备之外,以安邑为指挥中枢,西凭黄河天险,并派柏直为大将率主力在蒲阪,封锁黄河渡口临晋关,阻击汉军渡河。韩信探知魏军部署后,便在临晋渡口对面安营扎寨,集船结舟;遍插旌旗,多设火鼓;白天擂鼓呐喊,黑夜点火通明;设谋划策,调兵遣将;锋向临晋,威震蒲阪。正当魏军全力严守临晋关渡口时,韩信却暗派曹参率领一支军队向北进发,在夏阳选择渡口,制作简易渡河工具,偷渡成功,以疾风迅雷之势南下攻击临晋魏军侧背,击溃魏军,首战获捷,临晋魏军惊恐万分,乱作一团。韩信、灌婴乘机挥师渡河,径下临晋、蒲阪,猛扑安邑。魏王豹仓皇回师,遭到重创。汉军乘胜追击。至东坦,俘魏王豹,兵不血刃地进入魏都平阴(今山西省临汾市),灭魏国。

灵活多变的谋略是一种出奇制胜的奇谲之术。运用智慧而有效的行动,制造种种假象,造成敌人的错觉和不意,使敌陷于判断错误和行动错误之困境,战而胜之。在这方面,韩信可谓谋略大师。在平魏叛乱中,韩信大摆龙门阵,做出全力以赴的姿态,诱使敌方将注意力和优势兵力集中于正面防御,然后派出奇兵包抄敌后,突施暗箭,大败魏军。

唐韩愈《昌黎先生集·论淮西事宜状》中说,李愬讨伐吴元济时,淄青、恒冀地方官虽想救助,但自己也是昏庸懦弱,只有“虚张声势”而已。兵者,诡道也。“虚张声势”也属诡道之一,意在以假乱真,迷惑敌人。在古代战争中,往往是处于弱军一方为保存自己,待机击敌的一种谋略。正如《百战奇法·虚战》云:“凡与敌战,若我势虚,为伪示以实形,使敌莫能测其虚实所在,必不敢轻与我战,则我可以全师保军。”“示形”之法多种多样,因时因地因敌我之势而变。本来势虚而伪示以实形,使敌人以为我力量雄厚,不知我真实情况,不敢轻易与我交战。我则可全师保军,处于主动地位,伺机而动。

所谓“兵以诈立”,“兵以分合为变”。兵以分合为变,指分散或集中使用兵力,视情况而变。与“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战场上,己方兵力的集中与分散,应视敌情的变化而变化。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要造成我优敌劣之势,必须设法分散敌军,而要分散敌军,就是以自己的小分散,造成敌人的大分散,才能在以己之集中对敌之分散,造成以少胜多的局势。

两军对垒,强方在各种不同的主、客观条件下,总会暴露其弱点。因此,弱方要造成战役战术我优敌劣之势,必须“避敌主力”,集中力量“打其虚弱”,从而确保胜利。

分散和集中,应根据实际情况掌握。无论何时,都应保持大部分兵力集中于适当机动地区,绝对不要平均分散,以应付可能的事变,并使分散执行的任务时时保持一个重心。集中使用兵力,也不是绝对集中。应集中主力使用于某一重要方面,对其他方面则留置或派出部分兵力,为牵制、扰乱、破坏敌军之用。

在昆阳之战中,刘秀亲率千余汉军出城迎战,新军主将王邑见汉军人少,竟从40万新军中抽数千人迎战,结果为汉军所败。接着,刘秀率3000名勇士冲击新军大营,王邑仍未把刘秀放在眼中,亲率万余人迎战,且下令各军不得擅自行动,导致新军一败涂地,王邑被杀。两次战斗中,兵力占压倒性优势的新军未集中全力向敌攻击,是导致全军溃败的失策之举。若两次战斗王邑都倾尽全力进攻汉军,胜败又是另一番计较。

以假诈敌是先轸军事战术上的一大特色。先轸在参与军事活动后,第一次率兵攻取卫地五鹿,凡所过山林高阜之处,遍插旌旗张扬军势。同行的魏韬问道:“吾闻‘兵行诡道’,今遍张旗表,反使敌人知备,不知何意?”先轸解释说:“卫素臣服于齐,近改事蛮楚,国人不顺,每虞中国之来讨。吾主欲继齐国伯,不可示弱,当以先声夺之。”五鹿百姓听说晋兵来攻,登城见旌旗布满山林,不知多少兵马,争相逃避,晋军兵到,一举攻克城池,先轸用疑兵计轻易地攻取了五鹿。

先轸任元帅后,第一次重大军事行动是攻打曹国。他在攻曹过程中再次运用了以假诈敌的策略。最初,曹大夫于朗假意投降晋军,诱晋文公奉军入城,先轸力主以军士假扮文公,让假文公率军入城,这个策略使晋文公幸免于难,又探得了于朗投降的真假。接着,先轸与曹国商定,晋以退兵五里为条件,换取前次死于曹营的晋兵尸棺。然而,晋国表面退兵,实则埋伏四路精兵于各城门口,等曹国打开四门将棺车推出不到一半时,四路伏兵齐出,而城门被丧车填塞,下能关闭,晋兵乘乱攻入,占领了曹城,并捉住了曹君。先轸用假文公和假退兵两次诈敌,灭了曹国。

城濮之战,先轸四次诈敌,确保晋军在劣势条件下的胜算。与楚军作战时,为了打败楚军,战胜楚国的三军主力就是取胜的关键,先轸在这个关键环节上多处诈敌。第一、他在攻楚右军的薄弱环节时,令晋军用虎皮蒙裹驾车之马,猛冲楚军,楚马见之,把假虎认作真虎,惊慌跳跃地牵车同走,惊动了右军后队,晋军乘乱掩杀,致使楚军大败;第二、晋军得胜的部队,派人假扮楚军兵卒,扛着楚军旗号,去中军向成得臣谎报说:“右师已得胜,请速速进兵,共成大功。”先轸又令这支晋军伪作退逃,砍下树木曳于车后,刮得尘土飞扬,造成退逃假象,成得臣听到右师得胜,又凭车前横木望见晋军北奔,烟尘蔽天,急催左军前进。先轸用假楚卒传假讯息,又以晋败的假象引诱楚之左军出战;第三、先轸在中军虚设元帅大旗,守定营垒,坚不出战,而暗中却领着中军主要兵力伏击楚之左军。他在中间设帅旗虚张声势,用空军营吸引楚国的中军兵力,而抽出兵力为楚之左军设定罗网;第四、在对付楚军的该支晋军中,先轸亦设主帅旗号,成得臣催促左军接战后,晋军诈败而退,楚将尽力追逐,忽然先轸领着精兵从半路杀出,与诈败的晋军合力击垮楚左军。成得臣奉楚中军正盘算着如何攻陷晋军营垒时,左右两路得胜的晋军已将楚军包围了。先轸多处采用以假诈敌的手段,终于大获全胜。

据《左传·庄公二十一年》载:公元前666年,楚国令尹子元率兵车600乘伐郑,直取郑都(今河南新郑)。郑危在旦夕,郑臣叔詹计献郑文公,让军队埋伏在城内,使楚军不见一兵一卒。不仅大开城门,街市上百姓亦来往如常,都城秩序一如往常。楚军认为其中必有诡诈,担心入城后落人郑国圈套,便停在城下驻足观看。由于楚军统帅既担心中伏,又怕腹背受敌,于是率军匆匆撤退,这可算是我国最早的“空城计”。

蜀汉军中以武勇闻名的大将赵云,也用过空城计。公元219年,曹操大军攻至汉中,黄忠部队与赵云部队被隔断,赵云数战不利,部将张著受重伤,情况十分危急。赵云乃退回营垒之中,“大开城门,偃旗息鼓”。曹军“疑云有伏兵,引去”。第二天早上,刘备来到赵云的营寨,视察前一日的战场,赞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曹操部下大将文聘在公元226年驻守石阳(今湖北黄陂西),孙权亲率5万大军来攻。可是“时大雨,城栅坏”,无法守城。文聘于是决定以空城计疑之,“乃敕城中人使不得见,又自卧舍中不起”。孙权“果疑之”,认为“我至而不动,此不有密图,必当有外救。遂不敢攻而去”。文聘因此化险为夷。

以上这些都是曾国藩所谓“有神龙矫变之状”,灵活多变战略思想的范例。 3bqNSeIs05QyEBgfHUVffuSs3U7I0Ut6eE1nqNBPRGQWazH1E52wZs1F5SGioxE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