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臣闻各省之兵,稍有名者,如湖南之镇箪(1)、江南之寿春(2)、浙江之处州(3),天下不过数镇。裁汰之法:或精强之镇不动,而多裁劣营;或边要之区不动,而多裁腹地;或营制太破归而并之;或泛防太散撒而聚之,是正在兵部之精审,督抚之体察,未可卤莽以从事耳。诚使行臣之说,缺出不补,不过六年,五万可以裁军。以一马二步(4)计之,每年可省饷银一百二十万,十年以外于经费大有裨益(5)。此项银两不轻动用,督抚岁终奏解户部,另行封存,专备救荒之款,永塞开捐之路。养兵,为民也;备荒亦为民也;塞捐以清仕途,尤爱民之大者也。一分一毫,天子无所私利于其间,岂非三代公心,贤于后世搜刮之术万万者哉!
【注释】
(1)镇箪:地名,即今湖南凤凰县。
(2)寿春:今安徽寿县。
(3)处州:今浙江丽水。
(4)一马二步:指一名马兵、二名步兵的费用。
(5)裨益:增益补缺。裨:增加。
【译文】
我听说,各省绿营兵中稍有名气的不多,比如湖南镇箪兵、江南寿春兵、浙江处州兵等,全国也不过这几个地方。裁减的方法就可以不动精干的军营而裁减低劣的军营,也可以不动边防和要塞地方的军队而多裁减内地的军队,可以将营防设施太破旧的军队合并,也可将太分散的军队合并。总之,要靠兵部官员精心审定,各省捉督、巡抚认真考察,不能鲁莽行事。如果认真照这个建议实行,兵员出缺后不补,用不了6年时间,5万军队就可以裁减完毕。以一名马兵、二名步兵所需的费用计算,每年可以节约粮饷120万。实行10年对国家经费开支一定大有好处。这项节省下来的银两不能轻易动用。提督、巡抚每年年终将款项押送户部,户部单独封存起来,作为救灾的储备款。这样就能从此堵住开捐买官的路子。养兵是为了百姓,备蓄也是为了百姓,而堵塞开捐之路以使官场清廉,尤其是爱民的最好办法。皇帝在此没有一分的私利可图,夏商周三代圣君的公益之心不足比后代那些搜刮百姓的办法要贤明万万倍吗?
【心得】
旧时的文人一说起三代、五帝就诚惶诚恐、惊佩得五体投地,殊不知他们所崇尚的尧舜圣君事迹都是儒家学者经师们伪造《尚书》的相关篇章而编造出来的。而末儒们便依据书中《大禹谟》里的“人心惟危,道心惟危”等胡话,捏造了“三代传圣心法”的道统。于是只知死读圣贤书的腐儒们便一代代地对三代圣君顶礼膜拜,而后世的帝王莫不期许自己成为“圣明”的天子。
然而,中国历史上几百个皇帝除了所谓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等几个少数帝王外,又有多少是出色的人物?尽管他们之中有的是暴君、有的昏庸无道,但依然是操控万民生死大权的权威。
“君圣臣忠”是儒家的君臣理想规范,但臣子篡位者比比皆是,帝王之家互相残杀者层出不穷。项羽与刘邦争霸,项羽要杀掉刘邦的父亲,而刘邦竟说,你要杀我的父亲煮成肉汤,那就分一碗给我喝吧。梁武帝立萧纲为太子,致使诸弟之间酿成深仇。后来侯景作乱,武帝的侄子萧止德把侯景引入都城,他不仅自称皇帝,还与侯景约定,攻城之后要杀掉叔父武帝和堂兄弟萧纲。
曾国藩幻想用裁减兵员的粮饷来赈济灾民,并由专人及专门机构来保管,但这只能是一种空想。曾国藩以前的历朝做不到,曾国藩所处的时代就更做不到,所以大清王朝日益走向衰亡之路。
曾国藩提到“以治为胜”的谋略,《吴子·治兵第三》曾记载:“武侯问曰:‘兵何以为胜?’起对曰:‘以治为胜。’”以治为胜是军队靠严格治理以获取胜利的谋略。如何才能“以治为胜”?吴起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军队要令行禁止,像“父子之兵”那样,军令一出,全体遵行;第二、治军要“敦戒为先”;第三、将领要有果敢决心。
从历代兵家所总结的治军经验来看,其有实用价值的治军方法是:明确目标,制定标准;居安思危,常备不懈;教戒为先,严格训练;信赏必罚,严明军纪;身先士卒,为人师表;广集良才,任贤使能;爱兵爱民,以恩悦人;以和为贵,团结为重;富国强兵,军国大计;改进装备,精良武器;敢冒风险,改革军制;著书立说,理论先道。
明朝时期,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倭时,施行“以治为胜”的谋略,从矿工和贫苦农民中募兵,组成军队,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于是,一支著名的“戚家军”就成立了。戚家军守必固,攻必克,歼灭倭寇,屡建奇功。
此外,从其论述中可以看出,曾国藩主张“为民”、“爱民”、“天子无私利”、“塞开捐之路”等措施,强调以治待乱《孙子兵书·军争篇》云:“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治,包括内容很广,国家治可求安,军旅治可求胜。战争胜负,最终决定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实力。国家政局不稳,动乱不堪,经济凋敝,在外患来临之时,就不可能取胜。两国交战,治者胜,乱者败,古之常理。一个国家、一支军队的“治”,非朝夕之功,而是靠日积月累。
公元前564年,晋悼公时,晋以治闻名。晋伐郑,郑求救于楚。楚军昼夜兼程,想趁晋军不备,借暗夜掩护,直至晋军营门,使晋军无法出营列队。晋军面对不利局势,丝毫不乱,于营内从容平灶掩井,排列阵势,并以“二一分四军”之法对付楚军,使楚军疲于奔命。楚军本想出其不意进攻晋军,以造成晋军内部慌乱,却被晋军从容瓦解。
公元383年,前秦王荷坚以90万军队攻晋,时东晋总兵力不超过15万,局势危急,朝野震动。执掌朝政的宰相谢安竟从容出游,照常会见亲朋好友,并命谢玄和他下棋。之后,又独自出游,当夜方归。但在这平静之中,他看到了秦军的上下离心,将士厌战。于是,沉着果断地调兵遣将,大败秦军。唐代大诗人李白诗赞:“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惊慌必失措。君心摇则臣心动,将心摇则军心动。自古谋略家都把镇定持重、处事不惊视为修养要则。
一个国家、一支军队、一个社会团体,莫不须励精图治。只有严治,才能使恶人畏惧,防止动乱;只有久治,才能国泰民安,人心归向。唯有以治待乱,才能获致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