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认知盲区:学科思维的个体差异

你是否听过一种说法——男生通常数学、物理成绩好,而女生则容易在语文、英语等学科拿到高分?

这种说法虽然不够科学严谨,但却从侧面反映出一个事实——不同的人面对不同的学科时,思维上是存在一定差异的,这种差异就会导致有些人在语文考试中名列前茅,而另一些人则可能特别擅长数学这一学科。

所以,如果没有外力干涉,偏科现象并不是你不够努力造成的,而是一种自然存在的普遍现象。初始状态下的偏科,其实和我们的多元智力存在紧密联系。

多元智力

什么是多元智力?

请想象你正在玩一个全新的网络游戏,在你创建角色时,系统会把初始天赋点数随机分给角色的攻击力、防御力、魔法力、精神力等不同的属性,这就构成了角色在“新手村”时的初始状态。

现实虽然不是游戏,但在从婴儿逐渐成长为适龄学生的过程中,由于基因、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我们的这些“属性数值”也是完全不同的。

是的,这里用来类比的属性数值,就是人类的多元智力。

美国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其著作《智能的结构》中,首次系统性地提出了“多元智力”模型,他认为个体在实际的生活和学习中,解决自己遇到的难题或进行创造时,所需要的能力不能简单地归纳为单一的“智力”,而应由多种类型的智能综合而成,具体如下。

言语语言智能 对语言的理解、表达等灵活运用的能力。

数学逻辑智能 对逻辑结果关系的理解以及对逻辑的推理能力。

视觉空间智能 对色彩、空间位置的感受以及对三维世界思考和想象的能力。

音乐韵律智能 对音乐、韵律感受、辨别、记忆、表达的能力。

身体运动智能 身体的协调、平衡能力以及运动时的力量、速度和灵活性。

人际沟通智能 感知、认知他人情绪并做出适当反应的能力。

自我认识智能 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了解自身优缺点的能力。

自然观察智能 观察自然界事物以及辨认、区分和洞察自然或人造系统的能力。

你可能已经看出来了,不同智能水平的高低会影响一个人是否在某些学科上存在偏科现象,因为这些不同的智能分别会与不同学科产生联系,比如:语文、英语的学习主要需要言语语言智能;数学、物理的学习则主要对应数学逻辑智能和视觉空间智能;自然观察智能水平很高的学生,他们的生物往往不会学得太差;等等。

可以说,加德纳的多元智力模型破除了人们过往认为学习成绩好只依赖较高的智力与记忆力水平的盲区。也就是说,学科思维所需要的能力并不是单一的所谓智力,学生需要通过提高相关智能水平,才能以优良的成绩走出“新手村”,并且在后面不同的“学科关卡”中表现出色。

1万小时定律与刻意练习

你在哪个学科上存在偏科现象呢?比如在学生时代,我在英语、地理、生物等学科上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物理成绩却老是不尽如人意。但是没关系,这只能说明,相对于其他物理成绩优异的同学而言,我的数学逻辑智能和视觉空间智能的初始属性数值可能比较低,我只要通过刻意练习,去提升这两方面的属性数值就能提高成绩了。

但具体要怎样做才能提高呢?这里就要引入两个概念,一个是1万小时定律,另一个是刻意练习。

我们先说1万小时定律。他是美国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首次提出的,这个概念的意思是:世人眼中的天才,看起来似乎卓越非凡,天资超人,但他们中很少有人天生如此,而是通过将时间投入某个方向锤炼而来;而1万小时的锤炼则是一个普通人从平凡人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当然,你可能只是希望提升弱势科目的成绩而已,不至于把目标设定为变身世界级大师。所以,你自然也没必要一定要投入1万小时,投入100小时用来迎头赶上,足矣。

100小时听起来好像很多,但如果每天花1~2小时“有策略地”主攻相应学科,那么你只需要坚持50~100天,就能获得显著成果了。

但是,我之所以用双引号特别强调“有策略地”这4个字,是因为如果只是简单机械地投入时间,你依然无法获得想要的结果。所以,这就引出了第二个概念: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出自美国心理学教授安德斯·艾利克森之手,它有一个关键的法则,叫作3F法则。

第一个F,Focus,专注。 在对自己的某项智能进行练习时,你需要找到一个安静的环境,让自己进入十分专注的状态。是的,我知道你想说,你也想专注,但要真正进入专注状态并不容易,这也是我们后面需要探讨的内容。

第二个F,Feedback,反馈。 你的每次练习要能获得反馈,因为一个人只有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才知道在哪里提升。关于反馈的获得,有多种路径与方法,你在后面的篇章中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高效学习方法。

第三个F,Fix it,修正。 获得反馈、发现错误后,不要慌乱,把错误修正过来,并牢牢地记住它,避免下次在同一个地方跌倒,避免在类似的题型上失分。但我猜你跌进同一类“坑”也一定不是一两次了,所以,关于怎样真正实现有效修正,我也会“手把手”地指导你学习相关策略。

恭喜你!专注地读完了第一节!以下是给你的阅读反馈。

现在,你已经打破了自己的认知盲区,理解了多元智力模型、1万小时定律和刻意练习的3F法则,接下来,再让我们一起解决“对某个学科不感兴趣”的问题。 VEcHKKv6E9ebAiKdw1SwFGg3JDejLfo8ai1mNBmxFsKPlwKRYZm36AdhRniskVJ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