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5

教导员曾对我说过一句话:“有人把当警察看作一份职业,有人把当警察看作一份事业,有人把当警察看作一个饭碗,而你杨大队把当警察看作一个梦想。”

的确,既然是梦想,就意味着十分美好,且不易实现。杨大队不认同教导员的观点,他也经常把一句话挂在嘴边——“屁梦想,就是份工作嘛,屁‘两毛一’,多少年前的事儿了。”

但事实上,我能感觉出,他其实依旧心存“梦想”。

2014年年底,我偶然从网上看到一条有关“优秀辅警可以转为正式人民警察”的新闻,随口给杨大队说了,他当时没有说话,但当天晚上很晚了,却又打电话给我,让我把那条新闻发给他,他说自己回家后上网找了很久没有找到。

那条新闻令杨大队激动了很久。的确,按照工作业绩,他早已满足了“优秀”的标准。他武警出身,在派出所工作了很多年,业务精熟,很多民警当年入警时都给他当过徒弟,至今有些重要案件局领导仍会批示让杨大队参与,他需要的只是一纸转正命令而已。

第二天,教导员也找我要了那条新闻,上报给了局领导。

那天中午,杨大队没有像往常一样跟我们一起在二楼吃饭,而是一中午都抱着手机窝在值班室里。我去看他,发现他还在网上搜索着有关那篇新闻的后续报道。

然而,等到下午上班时教导员却把我拉到一旁,埋怨我不该给杨大队发这些有的没的,让他空欢喜一场。我被说得云里雾里,教导员跟我说他把消息报给局领导后,领导翻来覆去研究了很久却总觉得不太对劲,咨询过上级后,才发现那条新闻只是无良自媒体歪解政策之后的谣传。

“你又不是不知道,你杨大队对这事儿非常敏感。你可能只是随口告诉他这么个消息,但在他看来可能又是一根救命的稻草,结果大家一起激动一场,最后发现是假的。你倒没什么,但对他来说,残忍不?”教导员一脸怨气,我赶紧低头认错。

之后,杨大队好几天不愿理我,事后我向他道歉,他还气呼呼地说以后不要再给他看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了。但不久他又在网上看到了类似新闻,却依旧会找到我,让我帮忙看看这次的新闻是真是假。

2017年4月,听说我要离开派出所,杨大队请我吃饭。他问我以后怎么打算,我说没想那么远,先读书吧。杨大队叹了口气,说这事儿挺有趣,自己一辈子为个警察的身份求而不得,“你倒好,说走就走”。我也笑笑,说读书深造又不是不回来。我劝他悠着点,“人过五十了,别再把自己当年轻人来用,注意身体”。杨大队点头让我放心。

我知道,编制还是他心里的一个坎,想劝他,但又不知该如何开口。不想杨大队似乎猜到我要说啥,主动挑起了话题,说自己不再纠结身份不身份的事情了。一过50岁就奔着退休去了,有些事得看开,毕竟自己还有个“工勤人员”身份不是?

“当不了警察,那就当警察他爹吧!”杨大队喝了口酒,点了支烟。他这话说得挺粗,搞得我不知道怎么接。可能看我有些尴尬,杨大队又笑了,说不是骂人,是他儿子杨霄去年考上警校了,侦查专业。

我恍然大悟,举杯向他祝贺。“打算让儿子当你最后一任徒弟?”

杨大队举起酒杯和我碰了一下,没说话,脸上挂满了笑意。

7月,我收拾行李离开派出所,发现给我送行的同事中多了一个新鲜的面孔。我向杨大队求证,他点头说是,今年暑假,儿子来派出所做暑期实习。

崭新的学警制服穿在小伙子身上,尤其精神。同事们在派出所值班大厅里列队,整理警容为我送行,杨大队整理完自己的衣服,转身帮儿子整理。他捋了捋儿子的衣领,正了正儿子的警帽,小声说:“常服裤和执勤裤看似一样,其实是有差别的,你穿错了,下次注意!”

一瞬间,我仿佛又回到了六年前刚到派出所报到时杨大队帮我整理新警服的样子。

2020年9月,杨大队的儿子通过招警考试,正式入职。 pjbleaTDOEtqxkSNQbYsEfcs6VjACisxjvYHBmniBrWEGZRAQnsb5E6t3PPEy05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