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1 曜变残盏的拍照观察

曜变残盏是碗形器,内壁颜色和光泽度与视角有关。它的弧形内壁可以近似看作不同朝向的一个个小平面,内底则近似于平面。同时,釉面不是完全平滑的,表面也有起伏,更是造成一个个小平面的多方向性。人眼所见的区域相当大,在全方位光照条件下,肉眼所接收到的是一个个不同方向的小平面对光的反射和散射的光学效应的叠加,釉面诸多开口小气孔的孔壁对光也产生散射。而这个综合光学效应里面包括了许多复杂的变量,比如光的强度、光的入射方向、入射面的方向、人眼的健康程度及个人主观因素。在这样一个变量繁多的复杂体系之下,光的反射和散射情况复杂,肉眼观察只能获得一个感性层面的认知。

通过转动残盏来观察颜色和光泽变化,腹壁的残缺造成光照的不均匀。在某些角度观察时碗壁本身会遮挡一部分光,而腹壁的残缺部分又会漏光,而且光的遮挡情况与残盏如何摆放有很大关系,从而影响内壁某些位置接受光照的方向和强度。

根据外观特征,可将曜变残盏内壁分为A、B、C三个区域(图2-1),A和B为腹壁区域,C为内底区域。据肉眼观察,A、B二区在颜色及光泽度上有差异。笼统的印象是,B区颜色更加鲜艳,光彩夺目,呈现类金属光泽;A区相对较为暗淡。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简单,因为内壁不同区域的颜色及光泽与观察角度密切相关,所以需要进行更加细致的观察。

将曜变残盏放置在室内水平台面上,天花板有多根日光灯,光照充裕且来自多方位,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并用相机拍照记录。观察发现,盏壁颜色及其变化与光照条件、观察角度、斑核分布密切相关。由于人眼与相机对于光线接收范围及颜色感知的差异,照片和肉眼观察效果并不能完全一一对应。

图2-1 曜变残盏内壁的A、B、C三个区域

内壁三个区域的特征分述如下。

2.1.1 A区

A区约占曜变残盏内壁面积的1/3。在图2-2a的观察方向下,A区诸多斑核周围主要是米黄和青色,彩色区域的光泽不强。口沿下方A-1区的斑核群周围有较大面积的米黄和青色,内壁中上部A-2区存在数条米黄色条纹,接近内底区域有成片蓝紫色。斑核群之间大的空隙区域为黑色,黑色区域面积约占A区的1/3。

改变观察角度(图2-2b~h),A区的很多位置从平淡无奇变得光彩夺目。彩色区域的颜色变得丰富、明亮、鲜艳,出现了所有的光谱色。斑核周缘的光晕呈现不同颜色的色圈,光泽度大大增强。

口沿下方的A-1区变为光亮多彩(图2-2b、c),成为颜色最丰富的区域之一,且彩色区的条纹非常明显,斑核a周缘的光晕呈现黄-绿-蓝-紫红的色圈模式(图2-2b)。A-1区斑核下方原本的青蓝色(图2-2a)变为高亮的橙色,米黄变为紫红(图2-2b)。

a

b

c

d

e

f

g

h

图2-2 从不同角度观察时A区的颜色变化

以蓝、米黄、青色调为主的A-2区(图2-2a)变得明亮多彩(图2-2d),包括粉红、橙、黄、绿、紫红、蓝、紫等颜色。米黄、青色条纹变成紫红和橙色条纹,米黄色圈变成紫红-橙-蓝色圈、黄-蓝色圈等,蓝色变成高饱和的黄色,米黄色变成草绿色。

A-4区原本的青蓝色(图2-2b、f)变为高饱和的黄色(图2-2d)。A-5区的斑核周缘一圈从图2-2a的亚光青色,变为出现红、橙、黄、绿、青、蓝、紫所有光谱色,斑核周缘的光晕呈现蓝-紫红、黄-绿等色圈模式,条纹的走向明显(图2-2c、e)。A-6区多个斑核周缘的光晕由图2-2a暗淡的米黄色变成鲜艳的黄色,局部出现紫红色(图2-2f)。A-7区包含一组3个斑核,观察角度改变时,光晕的蓝-紫色圈(图2-2g)变成橙-黄色圈(图2-2h)。A-8区位于内底和腹壁的交接转折处,包含一个约30个斑核组成的密集的斑核群。斑核上方条带区域高饱和度的蓝色(图2-2a),在观察角度增大时变为紫红色。

2.1.2 B区

B区的颜色覆盖面积大,有类金属光泽的质感。除斑核及斑核周缘的色圈外,颜色的分布与表面的条纹有关,条纹与条纹间隙在颜色上有差异。B区的斑核间隙通常存在大面积的蓝色,改变观察角度后在斑核周围和条纹处普遍出现紫红色,说明紫红色是由蓝色转变而来。在图2-3a的观察方向下,B区以成片的蓝色为基调。B-1区紧挨着A区,包含一簇10个斑核。斑核周缘为一圈亚光的浅紫色。观察角度改变,斑核周缘的光晕出现紫红-黄-绿高亮度色圈(图2-3b)。改变观察角度,原本以蓝色为主基调的B-2区出现鲜艳的紫红和黄色(图2-3c)。B-3区上半部的斑核间隙有一块梯形区域呈现银色,几个斑核的光晕为浅青亚光色圈(图2-3d),观察角度改变时,银色区域四周边缘呈现黄色,斑核周缘出现饱和度很高、光泽很强的由内向外排布的蓝-紫红-黄色圈,其中黄色范围最大(图2-3e、f)。如图2-3g所示,B-4区内斑核周缘的光晕为蓝色圈,观察角度改变,光晕变为绿-蓝-紫红-黄色圈(图2-3h)。B-5、B-6、B-7区的情况类似,在观察角度改变时,斑核周缘的大面积蓝色变为蓝-紫红-黄-绿色圈(图2-3i~m)。

2.1.3 C区

C区内底以蓝色为主。改变观察角度,内底3个小斑核周缘的蓝色光晕(图2-4a)变为紫红-黄绿色圈(图2-4b)。蓝色区域局部出现紫红色。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图2-3 从不同角度观察时B区的颜色变化

a

b

图2-4 从不同角度观察时C区的颜色变化

2.1.4 D区

D区指外壁。外壁斑核寥落,大部分区域为黑釉,仅斑核周缘有光晕,釉表面未愈合的开口小气孔密集,外壁黑色釉面上釉流淌痕迹明显,流纹畅达但没有彩色。俯视时外壁斑核周缘的光晕为青色圈外加晕散的蓝色圈(图2-5a)。观察角度增大,色圈的光泽度明显增大,光晕大多变为由内而外的蓝-紫红色圈,某些斑核周缘出现黄-蓝-紫红色圈(图2-5b)。

a

b

图2-5 从不同角度观察时D区的颜色变化 edcbqw6Eq+5mn8q5+x8d79FnQAcMX16VZ2x2VWsm/Xek4KX9Tbvz3fCpydooaU0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