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上海冬令膏方可归类到民俗类非遗

今天,膏方仍然是上海在冬令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每年十月,上海便开启了膏方季,各大中医医疗机构、中药店,大张旗鼓,膏方节的大幅标语、支起的铜锅、熊熊的炉火昭示了开炉仪式的启动(图2-2-1),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络集中制作与膏方相关的节目(图2-2-2)。冬至被视为膏方进食的标志性节点,这一天,上海人除了团圆祭祖,另外一件能与之呼应的事情就是一年一度的冬令膏方进补。

图2-2-1 余天成堂举行膏方开炉仪式

图2-2-2 2019年上海教育电视台“帮女郎”膏方节活动现场

在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中,并没有直接沿用国际的分类标准,即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没有单独列出来,这无疑是一个遗憾。在中国的分类中,列出了传统医药的门类。那么,将膏方直接置入传统医药的门类下是否合适呢?的确,膏方的制作技艺和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要求是吻合的,一些老字号药店按此申报并无不妥。但是,膏方的价值核心并非仅限于制作工艺,它真正的核心价值在于医者匠心,在于民俗文化。冬令进补来源于中医学,后来慢慢演变成一种民俗,而这种民俗反过来又强化了中医学关于进补的理论,并发展出“以形补形”“血肉有情”“补肾填精”等学术思想,直接催生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在冬天阴冷潮湿的江南地区,人们选择膏方为冬令进补的最佳滋补品。膏方组方庞杂,兼具各类补益之物,又常常以胶类等动物血肉有情之品入药,口味佳,滋补力强,且不易变质,与上海地区的地理、气候及上海人的体质、喜好相应。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而言,上海冬令膏方反映了上海先民对于天人相应思想的认识,反映了上海先民对于时令节气和健康关系的深层次把握,是上海地区以汉族人群为主体的关于自然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从冬藏——冬补——膏方的发展线索观之,正是在中华天文历法文化的指引下,完成了膏方的进化。

从分类来说,它不能简单地用传统医药技艺来涵盖。冬令膏方有丰富的传统医学、营养学、天文地理学、民俗学等内容,民俗和自然知识相杂糅。上海冬令膏方已成为中医文化、中药文化、地域民间习俗文化的复合体,家喻户晓。开膏方已经成为高级中医师必备技能,制作膏方成为中药师经典绝活,服食膏方成为民众冬令进补首选。它更接近于国家非物质遗产中关于民俗的分类(图2-2-3)。

图2-2-3 海派膏方文化入选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匾牌

2013年,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团队申报的“海派膏方文化”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2-2-3)。 +TNU8JC8eJbRsVtFDxu57k6bw7M5ovzb5Vexqg6eBvv6bYpeqepBHXDD5X+KUMO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