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种子形态学概述

种子相较于植物的营养器官,是遗传稳定性最强的繁殖器官。种子的形态结构与种子的生理功能、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密切相关。自然界种子植物种类繁多,也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种子形态。种子的形态特征可作为植物科、属、种的分类依据,同时也是进行种子鉴别、质量评价、清选分级及安全储藏等的重要依据。种子形态学是描述性分类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植物系统与演化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种子形态学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还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应用价值。

本书中“种子”的含义为广义上的种子,除包括植物学定义的真种子,即种子植物的胚珠受精后发育成熟形成的结构,同时也包括一些干燥不开裂的种子状果实,如颖果(或带小花)、瘦果(或带花被)、坚果(或带壳斗)、核果、分果、翅果等,或为果实一部分,如节荚、果核等。

种子形态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种子的外观形态和内部结构。外观形态包括种子形状、颜色及光泽、大小、表面及附属物、种皮特化结构等。种子的形状指种脐朝下时种子的形状,描述参照分类学协会描述性术语委员会(Systematic Association Committed for Descriptive Terminology)制定的对称平面图形和立体名称。种子大小以长、宽、厚表示,规定长度指着生种脐的种子端至种子相对端间的轴长,宽度指垂直于长度轴的种子最大直线距离,厚度指垂直于宽度的第三平面的直线距离;宽度和厚度均测量种子的最大部位。表面包括平滑、粗糙或突起、凹凸类型,附属物包括翅、刺、芒、毛、冠毛、树脂囊、果核缝线、气孔、宿存花柱、宿存花被,以及黏质的形态、分布、大小、长短等特征。种皮的特化结构包括种脐(或果瘢)、种脊、合点、种阜、种孔等的位置、形态、大小、颜色等。

种子内部结构基本是由种皮、胚乳和胚组成。种皮需要观察表面的纹饰、切面的厚度、纹理、有无孔穴、维管束、油管等;胚乳需要观察胚乳的有无、颜色、质地、厚度等;胚需要观察胚的位置、大小、形状、颜色、子叶与下胚轴的比例、子叶并合或开展、有无叶脉等,判断胚的类型。

目前,形态学鉴别仍是中药材种子鉴别中最为简便、经济、快速的方法。鉴于中药材多基原现象极为普遍,且多基原药材的种子外观极为相似;某些非多基原药材的种子也非常相似,例如青葙和鸡冠花的种子,华黄芪和扁茎黄芪等,外观形态和解剖结构无显著差异,常常难以鉴别,但通过显微性状可找到它们各自的鉴别特征。因此,中药材种子鉴定亟须开展包括显微性状、微性状在内的形态学系统鉴别研究。

相比于其他植物组织,种皮与胚乳、胚的硬度差异较大,不易软化,种子切片制作较为困难,目前有关种子显微鉴别的报道相对较少。因此开展中药材种子显微鉴别研究,对于中药材种子鉴别和质量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oklVa0vxHFzC9Yy8uWgUNkaT8mhBp6orMbZ/g1vGg03H4h81UGijVOWvddHaJ1F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