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 鸭嘴龙超科研究概述

鸭嘴龙超科(Hadrosauriodae)是一类生活在白垩纪末期的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大型陆生植食性恐龙,是鸟臀目鸟脚类中演化最为成功的一支(You et al.,2003;Horner et al.,2004;Prieto-Márquez,2010a)。鸭嘴龙超科恐龙最明显的特征为头部扁长并具形似鸭嘴的吻部,故而得名;同时鸭嘴龙超科恐龙具有复杂的齿列和强大的咀嚼系统(Lund and Gate,2006;Prieto-Márquez,2010a)(图2—1),其数百颗紧密排布的牙齿,每个齿位有3 ~5个替换齿(图2—2)。此外,鸭嘴龙超科恐龙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有些种类的头部具有形态各异的头饰结构,这些头饰由鼻骨和前上颌骨围成,是重要的形态学和分类学证据。

鸭嘴龙超科的系统分类学定义为包含诺曼马鬃龙( Equijubus normani )和沃克氏副栉龙( Parasaurolophus walkeri )的最小演化支(You et al.,2003a;Sereno,2005),本书所用鸭嘴龙类无特殊说明都代表鸭嘴龙超科的成员。鸭嘴龙超科包含较原始的基干类群(basal hadrosauroids 或non-hadrosaurid hadrosauroids)和较进步的鸭嘴龙科(Hadrosauridae)。部分鸭嘴龙科成员具有形态各异的头饰结构,头饰形态是鸭嘴龙科的重要分类依据之一,平头的和具有实心头饰的成员归于栉龙亚科(Saurolophinae),而具有空心头饰的成员被归于赖氏龙亚科(Lambeosaurinae)(Horner et al.,2004;Prieto-Márquez,2010b)(图2—3)。

图2—1 栉龙( Saurolophus )头骨(现存于瑞典乌普萨拉大学)

图2—2 青岛龙齿骨(方框处为齿列)

图2—3 鸭嘴龙超科系统发育分支图(修改自Prieto-Mˊarquez,2010b) VNALyOY8ES0X+7+PPA21SJcr3t9FQwZEqQSU4NfGtzJa/NlWdK98Y8yYKjXcy8u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