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生物研究丛书》有选择地登载中国古生物学家 20多年来,根据中国得天独厚的化石材料做出的研究成果,不仅记录了一些震惊世界的发现,还涵盖了对一些古生物学和演化生物学关键问题的探讨与思考。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盛邀在相关领域里取得突出成绩的多位中青年学者,以他们各自多年工作积累和研究方向为主线,进行一次阶段性的学术总结。尽管部分内容在国际高端学术刊物上用英文发表过,但在整理和综合的基础上,首次全面、系统地编撰成中文学术丛书,旨在积累专业知识、方便学习研讨。这对于中国学者和能阅读中文的外国读者而言,不失为一套难得的、专业性强的古生物学研究丛书。
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化石是镌刻在石头上的史前生命,隐含着地质和生命演化的许多奥秘。中国不愧是世界上研究古生物的最佳地域之一,因为这片广袤的大地拥有许多重要而丰富的化石材料。它们能揭示波澜壮阔的生命演化过程,能证实史前中国曾由很多板块、地体和岛屿组成。这些大大小小的块体原先分散在不同气候带的各个海域,经历过长时期的分隔,才逐渐拼合成现在的地理位置。这些块体表面,无论是海洋还是陆地,都滋养了各个时代的不同生物群。它们的地质年代和环境背景,揭示了生命演化过程中包含的一幕幕悲(生物大灭绝)喜(生物大辐射)交加的生命事件。这些年来,元古代到新生代的大批化石群在中国被发现、采集和研究,尤其是距今约5.2亿年的澄江动物群和约 1.2亿年的热河生物群最引人瞩目。中国的古生物学家之所以能做出令世人赞誉的成果,首先就是得益于这些弥足珍贵、令人称羡的化石材料。
其次,这些成果的取得也得益于中国古生物研究的悠久历史和浓厚的学术氛围。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黄汲清先生等,早年都是古生物学家出身,后来成为地质学界的领衔人物。正是中国的化石材料,造就了以他们为代表、一代又一代优秀的古生物学家群体。这个群体中,有许多野外工作能力强、室内研究水平高的老前辈,有在严密、严格、严谨的学风中沁润成优良的学术氛围,并代代相传,在科学界赢得了良好声誉。现今中青年古生物学家继承老一辈的好学风,视野更宽,有些已成长为国际权威学者。他们为寻找和发现隐藏在地下的化石,奉献了智慧和青春。我们深知,在社会大转型的过程中,有来自方方面面的诱惑。然而,凭借着对古生物学的热爱、兴趣和痴迷,他们并不在乎生活有多奢华、条件有多优越,而在乎能否找到更多、更好的化石,能否把找到的化石研究得更深入、更精准,更能揭示化石背后的演化意义。他们在工作中充满激情,并愿为此奉献一生。我们深为中国能拥有这样一个群体感到骄傲和自豪。
同时,中国古生物学的飞速发展还得益于改革开放带来的大好时光。这些年来,中国的中青年古生物学者很幸运地得到了国家(如科技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基金委、教育部等)的大力支持和持续资助,这不仅使科研条件和仪器设备有了全新的提高,也使中国学者凭借智慧和勤奋,在更便利和频繁的国际合作交流中创造出更多优秀的成果。
这套丛书以从事古生物学及相关研究和学习的本科生、研究生为主要读者对象。读者可以从作者团队多年工作积累中,了解到国内外相关专业的研究近况,阅读到由系列成果作为基础铺垫的多种学术思路,触及与生命演化相关的概念、理论和假说。这套丛书全彩印刷、装帧精美、图文并茂,不乏化石模式标本的原件照片及其复原的精美图片。凡此种种,不仅对有志于研究古生物学的年轻学子,对已入门的古生物学者也不无裨益。
戎嘉余 周忠和
《中国古生物研究丛书》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