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脾胃气化学说简介

一、定义

脾胃气化学说是研究脾胃气机运动变化的学说,是以脾胃气机的升降出入、脾胃纳化功能、脾胃燥湿平衡等为机制,阐述以脾胃为主导的人体代谢和物质转化规律的理论。

二、内涵

脾胃气化学说来源于脾胃学说和气化学说,该学说溯本归源,从阴阳入手,将脾胃气化的主要内容概括为“升降有度、纳化相因、燥湿相宜、出入有序”,从脾胃的升降、出入、纳化、燥湿四个方面阐释人体消化吸收机制,并确立相关治则来指导临床。其中以燥湿相宜为体,纳化相因为用,升降有度、出入有序为气化的运动形式。

脾者土脏也,胃者谷腑也,二者同居中州,为人体气机升降出入之枢纽。脾胃学说始于《内经》,如“人以胃气为本”“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得雏形于张仲景,如其脾胃分治、顾护胃气、脾胃之气资助营卫的脾胃学术思想,至李东垣《脾胃论》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如“脾胃内伤,百病由生”“脾胃为后天之本”,直至叶天士胃阴学说的补充,最终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气化”一词原见于《太始天元玉册》,《内经》将其引入医学领域,形成五运六气理论,其理论核心就是气化学说。气化者,即气之运动变化,气化学说是用气的运动变化来论述人体生命活动过程的学说,既能解释自然界的六气变化,及六气异常变化引起疾病发生、发展的内在规律,又涵盖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过程及其所蕴含的内在规律。

为何把脾胃与气化合而为一,这是有根据的。“气”是什么?看不见,摸不着。《说文解字》解为“云气”,而“云腾致雨”。《内经》言:“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地气是什么,是土气。为什么土气可以上升为云化雨呢?因为土中蕴火,河海湖泊之水,受地下之火熏蒸,日曝风掠,蒸腾气化为云,化雨又能浇润土地。这里说的是自然界水的循环,但其始点和终点皆在于土。对人体而言,气化则概指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脏腑经络正常功能的发挥离不开气的升降出入,而脾胃为气机升降出入之枢纽。脾胃属土,土生万物,亦为有形和无形转化的关键。《内经》已有对脾胃气化的论述,如“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指出了水谷入胃后化生精气及精气的转化等一系列完整的过程。故言脾胃气化,更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天人一体”的思想;对于疾病,则更易理解“治病必求其本”“脾胃为后天之本”的内涵;对于人体,则更能突出脾胃的重要性及体现脾胃与其他脏腑协调配合的规律。

传统的脾胃学说重升降而少言及出入,而《素问·六微旨大论篇》明言:“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言脾胃之气的出入是脾胃气化学说的一大特色。

脾胃之气的出入可以从食气化精和形能转化两方面来理解。第一,食气化精。《素问·经脉别论篇》言:“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和精,行气于府,府精神明,留于四藏,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本条论述的是食物气化的过程,包括了阴阳两方面的气化,一为精,一为气。精以入为主,气以出为主。而出入之中又包含着升降,如《素问·经脉别论篇》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在水液气化的过程中即存在着气机的升降。第二,形能转化。包括精、气、神之间的转化和营卫气血的出入。精、气、神之间的转化,是人类生命活动的高级形式,其中既包含升降,也包括出入。临床着重点主要为营卫气血的出入,简言之,气血出即营卫,营卫入即气血,而理解这层关系,对于临床思路及处方用药意义重大。

三、背景

为什么要提出脾胃气化学说这样一个新概念?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说。

(1)中医学层面需要脾胃气化学说。其因有二:一方面,张小萍认为,观今之脾胃学理论,少有创新,对于脾胃气化理论,也多言其升降,少述其出入;另一方面,中医发展的关键问题是传承,传承的关键是理论创新,这个理论应言之有据、行之有效,体现被传承者的学术思想,这个学术思想应是中医理论素养及临证经验的升华。张小萍出身中医世家,秉承家学,熟读经书,积50余年中医实践,被评为全国第四、第五、第六、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在指导工作中提出了“脾胃气化学说”这一新理论,在脾胃学说中引入气化学说,补充了脾胃学说详于“用”而疏于“体”、详于“升降”而疏于“出入”的不足,且其中对于脾胃气机出入的论述,更是将外感与内伤疾病统一起来。故将该学说具体化、系统化,使之更具科学性、实用性。

(2)现代医学层面亦需要脾胃气化学说。随着现代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内镜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其中胃镜、结肠镜、十二指肠镜、小肠镜、胶囊内镜等检查广泛开展起来,学者们随即意识到了一个新领域,即自然腔道,于是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OTES)等技术诞生。NOTES成为当下消化学科最热门的技术之一。而自然腔道,包括消化道、呼吸道、尿道、阴道、肚脐等,其中消化道最为特殊,可以说是最大的人体器官。通过NOTES,可以从胃或肠开口行微创手术,如胆囊切除、阑尾切除等,代替经皮手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胃肠黏膜代替了人体皮肤,因此消化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NOTES不仅激发了现代医学的技术热情,也给中医学带来了有益的思考和启发。消化道存在人体内部,却从头到尾与外界相通,《难经》有“七冲门”之说,“飞门”“户门”“吸门”“贲门”“幽门”“阑门”“魄门”,分别代表唇、齿、会厌、胃上口、胃下口、大小肠交界处、肛门。由此说明在3 000年前消化道的解剖结构已被医家所认知,但是后世医家并未将其纳入辨证体系中,在以脏腑、经络、气血津液、卫气营血、三焦辨证中均未直接述及消化道,按表里归属来讲,应是属里,但又是带有“表”性质的里。一直以来,“消化”在中医学中很难找到最适合的定位,“脾胃”并不能完全包含消化功能,因消化包括机械性及化学性消化,即除外消化道的运动与传送,还有消化液、肠道菌群、自主神经系统等多种因素的参与,而仅用脾主运化、升清及胃的腐熟、传送等来匹配,显然远远不足。是故,用“脾胃气化”这样一个概念来匹配,脾胃气化包括脾胃的升降、出入、纳化、燥湿等,其中不仅是脾升胃降,还有肝胆的疏泄、肺的肃降、小肠的化物、大肠的传导等直接参与。此外,肾的蒸腾气化、心的神明主导等间接参与其中。 RQl7YmPXSq7IXD5stYYYrCZS2xw772L755/uOiF6wkBrD+oc3DB3W4DMXrWUWNH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