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节
脾胃气化学说的辩证法思想

一、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脾胃气化中的升与降、出与入、燥与湿等,在相互对立、相互为用、相互协调中维持着动态平衡,无一不反映出对立统一的辩证法思想。张小萍认为,脾胃二者,一阴一阳,一寒一热,一升一降,一燥一湿,既相反相成,又平衡为用,共同构成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体现在用药方面,如谷芽、麦芽二药,皆入脾胃二经,其中麦芽消食和中,具生发之气,助胃气上升;而谷芽健脾开胃,消食和中,助胃气下行,《本草纲目》言其能“快脾开胃,下气开胃”,二药相伍,一升一降,相须为用。此外枳壳调理中焦气机,能升能降,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故张小萍常用枳壳配谷、麦芽来调节脾胃气机之升降。在用方中,寒药与热药的配伍,补益药与消食药的搭配,通因通用,塞因塞用,等等。如张小萍常用补中益气丸或参苓白术散治疗虚痞,用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寒热错杂之痞证。

二、质量互变规律

这一规律在中医学中的体现,就是矛盾对立双方在特定的条件下,从量变引起质变,从而向对立的另一方相互转化。如在脾胃气化理论中,燥和湿可以相互转化,石寿棠在《医原》中曰:“燥郁则不能行水而又化湿,湿郁则不能布津而又化燥。”张小萍认为,这种转化是有条件的,若本属湿病,而过用苦寒或温燥,则湿可化燥;若本属燥病,而过用滋补,则燥可化湿。燥与湿的这种辩证关系,提示我们要维持阴阳平衡,在临床治疗燥湿之病,必须恰到好处,不可过剂,否则病性易于转化,而致虚虚实实之弊,使病情缠绵难愈,甚至恶化。脾胃气化学说中其他诸种矛盾,如升和降、纳和化、出和入,乃至寒和热、虚和实等,均如此也。

三、自稳平衡思想

气化理论的核心是自稳平衡思想。《素问·气交变大论篇》曰:“夫五运之政,犹权衡也。”有学者将自稳平衡思想概括为“权衡论”,其内涵体现在自调观思想和稳态观思想,认为人体的稳态主要以五脏为中心,五脏间以五行制化关系维持稳态,各脏以阴阳平衡维持稳态。而自调则是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及对疾病的自愈性。张小萍认为,肺为华盖,居于高位,故其性主降,肾在下,故肾水宜升,脾胃居中,连通上下,为升降之枢,这就是五脏的自稳平衡;六腑传化物而不藏,以通为用,故宜降,但在食物传化中又有吸收水谷精微、津液的功能,故其降中寓升,并维持动态平衡,这是六腑的自稳平衡。其实,每个脏腑本身也是升与降的统一,亦维持自身的平衡。而脾胃居于中州,是这种平衡的关键脏腑,脾胃将外界摄取的食物,通过气化作用,升清降浊,取其精微而充养全身,代谢产物经大肠排出体外,来维持人体物质代谢和能量转化的动态平衡,这种平衡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关键。 ipAiJvmaUdXM9VFwlJtEDBs14MkDZQTtPKKRqB8LCd/4kz1fLraIG/lub0jFerV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