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照片好不好,镜头很重要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一架照相机的内置镜头有问题了,透明镜头变毛躁了、模糊了,这架照相机就没办法拍出清晰漂亮的照片了。同样的道理,如果眼睛里的晶状体出现了问题,我们也没有办法看清外界事物了。

晶状体长什么样

晶状体是一个前后两面凸起的凸透镜形状,它位于虹膜之后、玻璃体之前。正常时,它是透明状的、富有弹性的。它的屈光力(即对光线屈折的能力)大约为19个屈光度,也就是19D(屈光度是屈光力的大小单位,以D表示,即指平行光线经过该屈光物质,以焦点在1米时该屈光物质的屈光力为1屈光度或1D)。晶状体中2/3是水、1/3是结构蛋白质,还含有氨基酸、类脂质、微量元素等非蛋白质的成分。

当外界的平行光线通过瞳孔射入晶状体,在晶状体处发生折射,聚焦到眼底的视网膜上,然后视网膜上的生物电信号通过视觉神经纤维一直传到大脑的视觉中枢,这样我们就能看到外界物体的影像了。如果透明的晶状体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变得浑浊了,那么外界的光线遇到浑浊的晶状体就会受阻,发生散射,光线无法通过晶状体到达视网膜,那样我们就看不清外界的物体了。

晶状体的作用不单单是拍出清晰的照片

我们都知道,照相机的作用不仅仅限于拍出清晰的照片。一架精良的照相机要既能拍出远处山水的壮丽,又能拍好近处花草的娇羞,需要照相机具有良好的清晰成像和调节焦距的强大功能。使用照相机时主要是通过拉伸镜头的位置来拍摄不同距离的物体,本质上是改变物像焦距。

同样的道理,我们的眼睛既能看清远处的山水,又能看清近处的花草,也是依赖于晶状体和它周围组织的调节功能。但其实人眼的物像焦距是固定的,因此我们在看近看远时,不是依靠改变焦距,而是依靠晶状体屈光力的改变。

我们人眼的调节功能主要是由晶状体和它周围的睫状体来完成的。以小朋友的晶状体为例,它可以在0到12D之间快速自由转换。当我们看近处的花花草草时,环形的睫状肌会收缩,促使与其连接的晶状体悬韧带变得松弛,晶状体依靠自身的弹性变凸,前后凸度增大,这时眼球的屈光力就增大了,那么近处花草影像就能聚焦到眼底的视网膜中心。当我们要看清远处的山山水水时,环形的睫状肌松弛,而与其连接的晶状体悬韧带会变得紧张,使晶状体囊袋保持张力,晶状体弹性回缩,变成扁平状,眼球的屈光力减弱,远处山水的影像就能聚焦到眼底的视网膜中心上。因此,当我们看远处时,眼睛处于放松的状态。这就是为什么眼科医生常常会规劝用眼过度的患者有时间要多眺望远处,让眼睛多休息休息。我们的眼睛就是通过晶状体、晶状体悬韧带以及睫状肌这一系列组织的张弛变化来实现晶状体的调节功能的,让我们能实现看远看近。

人眼晶状体的调节功能速度非常快,可以在不到0.5秒内迅速完成,而且对焦的准确度非常高,基本不存在明显的“跑焦”的现象。然而,晶状体的这种调节能力在我们年轻时是很强的,看远看近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需要就能很顺利地完成。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晶状体会变得越来越硬、越来越缺乏弹性,它调节焦距的能力也就逐渐减弱,当减弱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看近处的物体,如当我们长时间看手机、书报时,要看清上面的字就会变得吃力,有时会需要将手机、书报拿得远一些或者需要戴着老花镜才会看得清,这就是俗称的“老花眼”。“老花眼”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必经之路,一般到四十多岁就会慢慢出现这种看近吃力的“老花”情况。

晶状体除了有聚焦以及调节的功能之外,还能帮助我们的眼球过滤一部分外界的紫外线。外界的平行光线射入眼内,在晶状体处会发生折射,聚焦到眼底的视网膜上从而成像。在这个过程中,晶状体能吸收、过滤掉光线中的一部分紫外线,从而起到保护视网膜的作用。

我们人眼所接触到的紫外线大多来自自然界的太阳光。随着年龄的增长,由于长期接受外界紫外线的伤害,晶状体会逐渐变得浑浊,晶状体内部的晶状体核也会变得越来越硬,那么它吸收、过滤外界紫外线的能力也就越来越强。浑浊的晶状体会进一步阻碍光线射入眼内,人们看东西也就越来越模糊。

综上所述,晶状体具有聚焦、调节以及过滤紫外线等功能,保护好晶状体对我们看清外界事物非常重要。 k9XfOyaQaPPooF1bozPPETIAQxRGML9J20zZW6E9teEckfI+8TzxV0Dk6Rip1dV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