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3 鳙种质资源保护面临的问题与保护策略

1.3.1种质资源保护面临的问题

鳙作为我国传统的淡水养殖鱼类,自1958年“四大家鱼”人工繁殖陆续获得成功以来,渔民摆脱了长期依赖天然苗种的局面,“四大家鱼”养殖业迅速发展,其中长江成为提供鳙人工繁殖亲本群体的主要来源地,野生苗种的捕捞已处于次要位置(李思发等,1986)。但是,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一些原种场或良种场在保种和生产过程中,一味地追求鱼苗产量而忽视质量,不注重亲本的选优和更新,缺乏科学的育种规划,难以维持个体的系谱信息,使优质原、良种出现了较显著的遗传衰退,造成有效群体小、近交积累、种质混乱等问题,养殖苗种在生长、抗病力等方面表现出降低的趋势,原种利用率也逐步下降(廖亚明等,1994)。另一方面,为了社会经济发展,许多江、河、湖沿岸都兴建了大量的化工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对水域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和破坏;水电站、围湖造田和过度不合理捕捞等各种人为因素对鳙的生存空间造成了压迫,野生鳙的种质资源持续衰退,主要表现在群体数量显著减少、群体结构不断简单化、天然苗种数量锐减(李思发,2001)。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如何保护野生资源使之可持续利用、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持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等问题,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由此可见,在水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受到高度重视的时代背景下,开展鳙等重要养殖对象的种质资源保护工作显得极为重要。

1.3.2种质资源保护策略

鱼类种质资源保护的核心是揭示物种的遗传多样性,并由此研究遗传多样性的丢失对物种进化可塑性的侵害和对环境适应能力的改变,寻求保护措施,达到鱼类遗传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目的(吴清江和桂建芳,1999)。所以,鳙种质资源保护的实质就是对鳙的种群生物量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目前,鳙的天然生存环境受到人为干扰和破坏,野生资源呈逐年衰减的趋势,因此必须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实现对鳙种质资源的保护。首先,应加强重视和提高认识,不仅通过渔业部门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对违法行为进行约束,还要加大保护野生鱼类资源的宣传力度,依靠水产工作者的积极努力进一步提高民众对鱼类资源保护的认知。如江苏省国家级原种场“邗江区长江水系家鱼原种场”就结合渔业局颁布了《草鱼、青鱼、鲢、鳙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明确了以“四大家鱼”原种生产技术路线为标准精心组织生产的各项要求。其次,水产行业从业者必须严格贯彻执行休渔和禁渔等政策,提高对非法渔业捕捞等违法行为的监督和惩治力度。再次,应广泛开展鳙种质资源调查,为保护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最后,加强养殖管理,避免养殖群体鳙外逃至野生环境中;在进行鳙人工增殖放流的前期要做好准确的评估,避免盲目放流对野生种质资源造成污染(朱文彬,2020)。

人工繁殖和放流是两种常见的应对种质资源减少的措施,世界上很多国家都从中获益,比如俄罗斯的细鳞鲑( Brachymystax lenok )、日本的虾夷扇贝( Patinopecten yessoensis )和牙鲆( Paralichthys olivaceus )等增殖投放试验都取得不错效果(方敏,2019)。在我国,增殖放流在三疣梭子蟹( Portunus trituberculatus )、中国对虾( Fenneropenaeus chinensis )和大黄鱼( Larimichthys crocea )等水产动物中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蔡珊珊,2015;马晓林,2016;赵国庆等,2018)。自2002年以来,为了恢复长江野生“四大家鱼”资源,并提高“四大家鱼”产量,我国已经有组织地开展了“四大家鱼”的人工放流工作。据统计,2016—2018年仅长江江苏段鳙增殖放流的累计投放量就超过1 000万尾(罗刚和张振东,2015)。然而,尽管增殖放流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补充长江鳙苗种资源的需求,但是,在人工增殖和放流过程中应该进一步有效控制放流群体的遗传来源、种质质量等,避免将长期人工养殖(繁殖)群体的子代放入自然水域。此外,大量鱼苗被投放到长江,其成活率、回捕率、贡献率和放流苗种对野生群体遗传结构的影响等问题是增殖放流效果和渔业资源生态风险评估工作的关注重点。如何准确鉴定回捕鱼中的个体是否来源于放流群体是评估增殖放流效果的关键,因此迫切需要对繁殖场鳙亲本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正确评估引进鳙亲本与原种亲本之间的亲缘关系,采用科学、有效的育种方法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鳙新品种是保持鳙种质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

鳙种质资源保护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使鳙的渔业资源能够长久利用,也是为了满足人们对水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针对目前鳙的种质资源现状,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提高鳙种质资源的利用效率。一方面,大力发展鳙的养殖业,降低对鳙野生群体种质资源的依赖。鳙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才是对其种质资源开发利用的长久之计,这要依靠广大水产工作者通过不断的努力来提高鳙的养殖技术。另一方面,优良品种培育是实现鳙种质资源有效利用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淡水渔业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其中大宗淡水鱼产业发展尤为迅猛。鳙的产量在淡水鱼类养殖总产量中占比较高,不仅可丰富人们的蛋白质来源,还可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膳食结构发挥重要作用。同时,鳙以浮游生物为食,奠定了其在养殖产业中不可替代的作用。鳙对于水体中的大量藻类和浮游动物的摄食,可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

综上所述,为建立健康、优质的鳙放流种苗繁育体系,首先要加强原种场的管理,控制亲本来源,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在进行优良品种培育的同时最大限度地维持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使养殖产业健康、高效地持续发展。其次,原种场应严格管控人工选育过程,定期扩增或更换亲鱼基础群体,维持累积放流群体的高水平遗传多样性。再次,可参考“亲本种质遗传监测”相关的研究思路,并将其逐步纳入国家增殖放流技术操作规程中,建立完善的增殖放流种质保护机制,为后续可持续监测育种群体的阶段性遗传质量及构建健康、负责的增殖放流策略提供理论支持和数据参考。

(撰稿:董在杰、罗明坤) JYhtvX+JoOYyn0FzLU6CpsDI7OX8I5n7ZMFgH6J1bZz0B23HXAEJRcqiGEkyl6e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