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4.1 都能学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这一节,我们将会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其中包括粉末化拆解问题的技巧、如何借助外力来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以及答案学习法。无论你遇到什么难题,都能通过这些方法有效地解决它们。

4.1.1 难题是怎么被解决的

我们先想象一个沙漏的样子:沙漏两头大中间细,沙子从上面缓缓地通过细细的脖子流下来。如果把沙漏上方的沙子换成大块的石头,那么细脖子就被堵住了。我们的大脑在某种意义上跟沙漏很像,因为我们的大脑同一时间可以处理的问题是非常有限的。如果大脑处理太多太难的问题,就很容易阻塞。正确的办法是把大块的石头粉末化,把石头变成沙子。也就是说,当我们遇到无法解决的难题时候,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把大难题拆成一个个容易解决的小问题。随着一个个小问题的解决,大难题也随之解决,学习的过程会重新变得顺畅很多。

举一个例子,我有一个备考研究生的朋友,在复习数学的时候,他发现有一个概念不懂,这个概念是“置信区间”。即便是看了概念的解释之后,他仍然完全不明白。概念的解释是这样的:“置信区间是指由样本统计量所构造的总体参数的估计区间。”这样的解释对于他来说,每个字都认识,可是连起来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那怎么搞定这种完全不理解的难题呢?我跟他说了一个方法,就是接下来要介绍的“粉末化拆解法”。概念不理解没关系,一点一点、一层一层地拆解,每一层的概念有不懂的名词就再拆,一直拆到完全明白为止。

于是,他就去拆解了“置信区间”这个定义。如图4.1所示,定义中的“样本统计量”和“总体参数”不懂,又接着去拆这两个概念。他首先查找了相关资料,了解了“样本统计量”和“总体参数”的基本含义,并继续深入挖掘这两个概念中的其他不明白的名词。

图4.1 置信区间的拆分

就这样一直拆,花了两个多小时,总共拆出60多个直接的和间接的概念。在这个过程中,他查阅了大量的参考资料,不仅包括课本和参考书,还有网络资料、论文和相关的视频教程。在拆解的过程中,一些琐碎的知识点逐个被他消化。他不断地在纸上写下自己的理解,深入挖掘每个不明白的名词,并且尝试将这些看似独立的概念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当他把这些概念逐个弄明白之后,豁然开朗:“哦,我终于明白了!”而且,他不只是理解了“置信区间”这一个概念,连带着的一连串的有关概率的知识点也都被串联起来,可以说是无比通畅。通过粉末化拆解法,他不仅仅理解了一个概念,更重要的是,他掌握了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可以在面对难懂的知识点时从容应对,逐步拆解,深入理解,最终掌握。此后,每当他遇到疑难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粉末化拆解”,这种方法既锻炼了他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他的学习效率。

4.1.2 粉末化拆解,解决所有问题

所谓的“粉末化拆解”,就是把一个复杂的大问题拆解成一个一个容易解决的小问题,一直拆下去,直到无须再拆为止。这个方法的核心理念是将问题逐步简化,以便更容易地解决问题。随着一个个小问题的解决,大问题也被慢慢地解决了。用粉末化拆解的方法解决难题有两个好处:第一,难题变得更容易。很多时候你面对一个很难的问题,不大可能一步到位,否则它就不会被称为“难题”了。实际上,在拆解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就会逐渐浮现在你的大脑中。第二,细节浮现。粉末化拆解会让你更加重视那些很容易被忽视的小细节,让你的思考更全面,从而得出答案的准确率更高。

根据难易程度,问题分为简单问题、中等难度问题和高难度问题,它们的区别在于被考察的知识点的复杂程度有所不同。从拆解的角度来看,低难度的问题很容易被拆解,一步两步就可以拆解到基础的公式、定义、定理或者定律。中等难度的问题,考查的是知识的交叉运用,一道试题不只包含单一的知识点,拆解起来会复杂一些。而高难度的问题,考察的是知识的综合运用,一个问题会涉及很多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包括若干个定理、定律、概念或者解题方法,拆解起来更加复杂。然而,无论多难的问题,通过分阶段的拆解,都能找到解题方法。

第一步:拆解题干。 碰到不会的题目,先看一下,题干里面的知识点是不是可以进行粉末化拆解?如果是的话,就去拆解它。只有你先把题干的疑惑点一一拆解之后,才可以真正地搞清楚这道题考察的到底是什么。把题干中陌生的知识点拆到拆不下去为止,拆完之后逐个解决,整道题的难度就降低了很多,做出答案的概率也就会提高很多。通过拆解题干,基本上可以解决百分之八九十的难题。

第二步:拆解答案。 对于剩下的10%~20%的题目,拆完题干之后,还是没有思路怎么办呢?那就说明这个题目的难度已经超出了你的理解范围。与其死磕,不如把答案拿出来进行拆解和学习。这时候,你需要关注答案中的解题步骤、知识点以及解题思路。不要为了做题而做题,而要为了获取知识而做题。

一般来说,拆解答案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仔细阅读答案,理解每一个步骤的意义和作用。

(2)思考答案中用到的知识点、公式、定理等,弄清楚它们在解题过程中起到的作用。

(3)反思自己在解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找出自己在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

(4)通过对答案的分析,总结解题技巧和方法,以便在以后的学习中应用。

粉末化拆解能够有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你在面对各种难度的题目时都更加游刃有余。粉末化拆解法是解决所有难题的统一思路。下一节告诉你,如何加快解决问题的速度。

4.1.3 借助外力使精细加工更高效

学生是自己学习成绩的第一责任人。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亲力亲为呢?在三步极简学习法中,寻找问题的步骤要靠自己,深度消化的步骤也要靠自己,但是对于解决问题的步骤,首先靠自己,自己解决不了的,也可以借助外力。大胆利用身边的资源,可以加快解决问题的速度。因为解决问题不是学习的目的,学会问题背后的知识才是目的。身边可以借助的外力有哪些呢?如图4.2所示。

图4.2 善用外部资源

外力一:课本

课本可说是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参考资料了。课本都是由专家和教育部门精心编写,内容经过严格筛选和整理,以确保知识的准确性和系统性。所以课本的含金量非常高,所有需要学习的基本知识点和重要概念都可以在课本中找到。所以,在遇到问题时,首先应该翻阅课本。课本里的每个知识点,包括其定义、原理、定理等,都是学习的基础。认真阅读课本可以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另外,课本的例题和习题也是非常有价值的学习资源。例题通常会详细演示解题过程,帮助你理解知识点的应用,同时也可以检验你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考试中的很多题目都是从例题中变形、延伸出来的。

遇到问题时,要充分利用课本,认真阅读和研究课本内容,把课本作为解决问题的第一选择。

外力二:教辅

我们用的课本的内容一般比较精练,好的教辅书可以弥补课本上信息量的不足。教辅书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教材详解类。这种教辅的亮点就是对知识的讲解非常详细,解题步骤特别清楚。每个同学最好都备一本作为主教辅。用这样的教辅书就相当于请了一位名师,24小时都可以陪在你身边,帮你答疑解惑。

另一类教辅书是用来进行专项训练的。比如有专门讲解函数问题的书,专门讲解辅助线怎么画的书,专门提高阅读能力的书,以及专门提升写作技能的书。这种教辅要根据你自己的需求和时间来选择。比如你的函数学得不太好,总是被扣分,而在假期你有足够的时间,那就可以买一本以函数为主题的教辅书,集中精力做函数题,彻底把这部分搞懂,让你的自信心爆棚。

顺便说一下,教辅书的目的是辅助学习,不是给你增加负担,也不是非得一本本全做完。而是要明白教辅书的作用,因此多配几本教辅书也是没什么问题的。

外力三:同学

要善于把同学视为“资源”。大多数孩子与同学交朋友往往是因为性格合得来,我小时候也是这样。有一次,我跟一个学生聊天,他真的给我上了一课,他能把同学变为学习资源。怎么变呢?比如A同学英语学得好,他就跟A同学请教英语问题,一来二去就跟A同学成了朋友。B同学数学好,他就跟B同学请教数学问题,慢慢跟B同学也成了朋友。他会在每一科目中找到一个表现优异且热衷分享的同学,交上朋友。他说,这样一来,他就有了一个团队,这个团队能够从各个方面帮他解答疑问,360度无死角地提供支持。向同学请教问题既能节省时间,随叫随到,又能节省大笔补课费用。

外力四:老师

我上高中的时候,有个女同学特别喜欢问老师问题,我觉得她真是善于向老师提问的典范。甚至有时候,我觉得她就是在疯狂地霸占老师的时间,把老师当成自己的私人教练。其他同学下课之后会先去上厕所,而她,只要课上有听不懂的地方,就会冲向讲台,先把老师堵住。上晚自习的时候更是夸张,老师一般会在过道上一圈一圈地走,每次只要老师经过她的座位,她就会立刻站起来向老师请教问题。基本上老师每转一圈,她就会向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每科的晚自习都是如此。她刚进班时的成绩我忘了,肯定不是特别出众,但是到最后高考时,她是班级第三名、年级第十名。我觉得这跟她善于向老师提问的习惯是分不开的。

但是大部分学生对于问老师问题还是有些顾忌的,要么不好意思,要么不敢问。其实,就你自己而言,你才是学习的主角,其他人都是配角。从老师的角度来讲,只要是愿意问问题的学生,不管他的成绩如何,老师都会觉得他是个好学生,起码在学习态度上是没有问题的。

怎样才能有效地问老师问题呢?

首先,不同的时间问不同的问题。如果是在课间问老师问题,因为老师要准备下一堂课,还得休息一会儿,时间比较紧张,尽量挑一些课上没听懂的容易解释的疑惑点让老师给点拨一下。晚自习时间就是为了答疑设定的,你会发现这时候老师会更有耐心,可以问稍微麻烦一点的问题。

其次,在问老师问题的时候,不要直接把问题扔给老师,说:“老师,我不会这道题,您给我讲讲。”如果你问的是个很难的问题,老师也要花很长时间思考,然后才能给你讲解,这样就不是问老师了,变成考验老师了。正确的做法是先自己思考,查查课本、辅导书,跟同学讨论一下,如果还是不会,再去问老师。问老师之前也要把你能想到的解题思路写下来,能写多少写多少,再拿着解题思路问问老师哪里不对。这样一来,老师一眼就能看出你的思路哪里有问题,回答更有针对性,也更能节省时间,你学得也更有效果。

最后,问老师问题要有礼有节、认真听讲,问完了赶紧记下来,找时间消化巩固。这样才能确保从老师的解答中受益最大。

外力五:App等网络资源

在这个信息时代,网络资源就像一座无尽的知识宝库。网络上有丰富的学习资料和有趣的学习方式。很多优质的学习App和在线课程平台汇集了很多专业的教育机构和老师,提供了各种课程和讲解视频。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利用这些资源来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关键是要学会正确利用网络资源,把它们变成有益的学习工具,而不仅仅是用来抄作业的工具。

使用粉末化拆解的方法解决问题是依靠自己的力量,而借助教辅书、请教同学和老师、使用App和网络等资源则是利用了外部力量。先内部探寻,再借助外部支持,基本上就不存在什么解决不了的难题了。

4.1.4 搞定难题的撒手锏:答案学习法

我曾经一个月之内让自己的数学成绩提高了40多分。高二快结束的时候,数学已经让我感到很绝望了,无论我怎么努力,成绩都没有提升,听老师讲课的感觉就像是听天书,根本不知道老师在说什么,想问老师都不知道怎么问,真的感觉很痛苦。那时候网络没有现在这么发达,我找到一个当老师的亲戚,向他倒苦水。他给了我一个出人意料的建议:“抄试卷”。当时,我感到有些不可思议,但出于听从长辈建议的习惯,还是决定试一试。

于是我开始了我的“抄试卷”计划。我找到了十套真题试卷,对于我来说,上面的很多题目都是很难理解的。我按照他给我的建议,遇到不会的题目,就直接把答案抄上去。所有试卷都抄完之后,我又从头开始,把已经忘了的题目重新抄了一遍。我记得,有的题目抄了八遍之多。这个过程虽然很枯燥,但我还是坚持了下来。

一开始,我并没有认识到这个方法的意义。但是后来,我逐渐发现,这个方法并不仅仅是简单地抄答案,而是通过答案来学习。抄答案的时候,我会去关注答案背后的解题思路和知识点,也会下意识地去理解每个步骤,去查课本,去问同学和老师。渐渐地,我发现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越来越牢固,而且解题速度也在提高。结果,在短短一个月时间里,我的数学成绩提高了40多分!

后来,遇到一个答不出来的问题时,我会先看答案学习解答方法,然后再思考。这个过程就像要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先找个人带你到达目的地,然后再回头看看自己是怎么走过来的。如果一次记不住路,那就让他多带几次,很快就可以自己走着去了。

学习要以学到知识为目的,而不是以做多少题为目的。因为题是无限多的,但是需要我们掌握的知识是有限的。遇到实在解不出来的难题,不要死磕,原因有两个:第一,磕不出来。很多我们现在看起来很简单的结论,求证它们的过程可一点都不简单。比如说一元二次方程的通解,就是经过上千年时间,无数个数学家前赴后继才研究出来的。你不可能只花一个晚上的时间就超越这么多前人的努力吧?现在学这些为什么这么简单呢?因为你只需要记住结论,并且会应用就行了。要求你高分通过考试,不等于要求你成为一名数学家。第二,不划算。即便最后能死磕出来,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死磕一道难题的时间,不如去“学习”五道题,并把背后的知识掌握熟练。这样至少你的见题量就会增加五倍,学习效率也会提高很多。

答案学习法具体可以分成三步:“答”—“改”—“答”,如图4.3所示。第一步,碰到难题,先自己答一遍,把自己会的都写出来,尽量写,能写多少是多少。第二步,对照参考答案把自己的答案改一遍,要改到跟参考答案完全一致。如果有不理解的部分,那就通过粉末化拆解的方法,去看课本,查资料,一点一点全部弄懂。第三步,不看答案,重新再答一遍这个题目,如果这次写出来的答案跟参考答案还是有差别,那就重复前面的两个步骤,直到跟参考答案完全一致为止。

图4.3 答案学习法的三个步骤

这个方法对文科和理科都适用。理科有详细的解题步骤,文科有答题结构和专用术语。有一些答题的细节,只靠自己悟是很难悟到的,借助答案,则可以不断地向标准答案靠近,得分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 ddg+ZxtkqUMOptJ1S4mEu/Mge+lLmnQamaMWVsAoDIaOgB9RIHkk31uGavIUDS6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