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3 培养“问题意识”,让学习变得更主动

在学习中,很多人常常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性,以致学习效果不佳。只有主动发现问题,才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培养“问题意识”,让学习变得更主动、更有意义是极其重要的。在本节中,我们将探讨如何培养“问题意识”,让学习更主动。

3.3.1 像猫抓耗子一样抓住问题

你见过猫抓耗子的场景吗?猫的眼睛盯着那只老鼠,专注地看着它,等待着合适的时机。突然,猫一下子抓住了老鼠,紧紧地用爪子按住它,不让它逃脱。这个场景和学习中的问题处理非常相似。我们每天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陌生的知识点、难以理解的概念、考试中的难题,等等。

学习中的问题就像那只老鼠,你必须时刻留意它,不让它溜走。问题会随时出现在学习过程中,因此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和机智,积极地寻找、追踪和解决问题,尽可能地抓住所有问题。

如果我们无法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它们,这些问题就会一直困扰我们。如果任由问题存在而不看不管,遇到问题只想着避开问题,回避困难,就好比放虎归山,后患无穷,我们的学习之路将会越来越困难。

所以,记住,要“像猫抓耗子一样抓住问题”,在学习中不要放过任何一个问题。把每一个问题都当成一次学习的机会,认真对待它们,找到问题的根源,并着手解决它们。这样做,你将会在学习中收获更多,进步更大。

3.3.2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类问题

在前面,我们知道了问题的重要性,问题就是我们学习时的主要“作战对象”,所以我们有必要近距离观察在学习中一直打交道的“老朋友”。

虽然我们学的科目很多,比如数学、物理、化学、历史、政治、地理、生物等,但是如果从知识层面观察,打破学科的界限,那么我们学习的知识就只有三种:第一种是需要记忆的知识,比如英语单词、语文基础知识、历史大事件以及化学分子式等。第二种是需要理解的知识,比如数学某一个题型的解法,某个物理概念到底是什么意思等。第三种是考察能力的知识,比如语文的阅读理解、英语写作和听力等。

对应着,问题也可以分成三类:“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

记忆型的知识对应“是什么”的问题。寻找“是什么”的问题,就是找到你不认识的或者感到陌生的知识点。比如之前从来没有见过的,处于知识盲区的知识点,也包括之前见过但是没有记住的知识点。某个单词从来没见过,某个历史事件不知道,或者某个定义、定理、定律忘掉了。这类问题需要在寻找出来之后,加深印象,巩固记忆。

理解型的知识对应“为什么”的问题。寻找“为什么”的问题,就是找到没有透彻理解的知识点。比如某个问题完全没有思路,或者有思路但是做错了,或者虽然记住了但是并没有透彻地理解。如果没有透彻理解知识点,就会导致当碰到与之相关的问题时,有时可以做对,有时就会出错。所以这类问题要进行彻底理解,弄通弄懂。

能力型的知识对应“怎么做”的问题。“怎么做”的问题,就是没有到达极度熟练的技能。比如说,会写英语作文,但是写不好,得分不高;会做某道题,但是不够熟练,不能举一反三,一通百通。学习的终点是“极度的熟练”。能力不足也是需要处理的问题,处理这种问题的方法会在后面的章节中介绍。

3.3.3 主动型问题和被动型问题

上面是从问题的性质出发,划分出三个类型。如果从发现问题的途径出发,又可以分为“主动型问题”和“被动型问题”。主动问题就是通过自己的主动探寻找到的问题,被动型问题就是通过测验暴露出来的问题,如图3.4所示。

图3.4 问题的分类

被动型问题比较好理解,也比较明显。但是主动提出问题对基础一般的同学可能要求稍微高一点。往往小孩子总能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人进了中学以后,竟然根本提不出什么问题来了。还有人觉得“我没有问题,那说明我已经完全明白老师说的啦”!但是如果一个学生在学习中从来都提不出什么问题,说明他的思维没有真正活跃起来。你会发现越是学习好的学生提出的问题越多,学习不怎么样的学生一般没什么问题。因为人们对于比较熟悉的事物,往往会产生更多的问题,而对于一些陌生的东西往往没有疑问。换句话说,质疑的前提是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其实换个角度就可以提出很多问题,比如:“老师讲的内容是不是很完善,可不可以补充?”“某个公式还可以用在哪些方面,解决哪些问题?”“某个问题有没有别的解决方法?”“某个概念反过来成不成立?”

一般来说,被动型问题和主动型问题是同时存在的。但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两类问题的比重并不相同。当成绩一般或偏下的时候,由于知识漏洞比较多,处理的更多是“被动问题”。这个阶段主要任务就是提高消灭问题的速度,尽快处理完被动问题,让主动问题得以浮现。成绩提升之后,通过测验暴露出来的问题会比较少,靠解决被动问题提升成绩的空间就比较有限了。这时候就要主动去发现和处理那些更加有深度的问题。

因为主动型问题是靠求知欲的指引发现的,而求知欲的满足又激活了大脑的奖赏回路。所以当主动型问题的比重增加的时候,学习会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使下进入正向循环,学生对学习有了“掌控感”,会表现得更加主动积极,也就是俗称的“开窍了”。

3.3.4 面对问题要敢于“亮剑”

为什么要着重聊一下面对问题的心态呢?因为面对问题的心态就是面对学习的心态。畏惧问题就是畏惧学习,主动面对问题就是主动学习。学习心态的不同会导致学习结果大相径庭。原因就是学习成功的关键是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其他任何因素都是次要的或者是外围的,只能起到非决定性的辅助的作用。

这种例子比比皆是。比如,北大某教授的女儿居然考试不及格;一位硕士爸爸每天辅导孩子写作业一直到深夜,坚持了一年时间,结果孩子数学考试只考了6分;一位家长花了220万给孩子补课,孩子的物理只考了20分,等等。虽然只是个例,但还是可以说明这么一个问题:只要学习者自己不动起来,不管拥有多好的资源,使用多好的学习方法,结果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那么学习者需要具备什么样的学习心态呢?如果按照学习态度来分,学习可以分为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如果按照对问题的态度来分,可以分为正视问题和无视问题。如图3.5所示,可以将学习心态分为四个象限。

图3.5 学习心态四象限

第一个是“被动学习、正视问题”。 指的是那些对学习缺乏主动性,但是对待问题比较积极的人。这些人在学习中会有一定的进步,但其学习过程往往是痛苦的,因为他们的主动性较低,总是被动地应对不断涌现的问题。

第二个是“被动学习、无视问题”。 指的是那些对学习缺乏主动性,同时对出现的问题漠不关心的人。这些人的学习效果往往很差,甚至可以说他们并没有真正去学习,只是在“假学习”,也很难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

第三个是“主动学习、正视问题”。 指的是那些对学习有一定主动性,同时能够积极面对问题的人。这些人的学习效果比较好,因为他们有动力去学习,同时对于学习中的问题持积极态度,所以能够形成一个正向循环,进步比较快。

第四个是“主动学习、无视问题”。 指的是那些对学习有一定主动性,但对于问题却漠不关心的人。这些人的学习效果往往较差,因为他们没有抓住学习的重点,学习效率比较低,进步速度比较慢。

不管你持有什么样的学习心态,问题就在那里,不增不减。如果想让学习进入正向循环,就要由被动变成主动,要正视问题。如果你用毅然决然的态度冲上去消灭一切问题,问题只会越来越少,而你也会越来越强大!

借用《亮剑》里面李云龙的一句话:“面对强大的对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剑锋所指,所向披靡。”这是《亮剑》倡导的精神,也是我们面对问题应该有的气魄。 nmBf7A49683LEW40zwWiF4WEDMINc/4ldvUGc2m/iIK5FH+BAjHoISivzvxk4Kc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