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2 问题的三大来源

去哪里找问题呢?下面介绍三大问题来源。

3.2.1 试卷——问题的第一大来源

你算过你做过多少张试卷吗?

学校发放的试卷是非常宝贵的学习资料,我曾经的高中同桌就教我认识到了这一点。

他的成绩名列前茅,慢慢地我发现他的学习方法与众不同,特别是在对待学校考试试卷方面。通常在拿到试卷后,大多数同学只是看分数、改错题、理解一下,然后就把试卷丢到一边了。但我的同桌不一样,他总会认真查看每道题目,找出错误,仔细分析原因,并想办法改进。有一次,我们的数学老师发回一份模拟考试试卷。大家都在讨论分数时,我的同桌却静静地翻阅试卷,分析出错的点,将错题、考察重点和不熟悉的知识点用彩笔标出,然后整理到一个本子上。晚自习时,他会再次复习这些内容,确保真正掌握。如果是因为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而犯错,他会立即查找相关的知识点巩固加强。如果是因为解题方法不熟练而犯错,他会花更多时间练习相关题目。如果自己的答案与老师的答案不同,他会认真分析自己的思路和方法。

我好奇地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告诉我,学校的考试试卷其实是很好的问题来源,而且非常准确和全面。通过分析试卷,他能找出自己的知识漏洞,并迅速弥补。这样一来,他的学习效率就提高了很多。他还说,分析试卷可以让他更好地把握老师的出题思路和重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复习。受到同桌的启发,我也开始重视试卷。我发现他说得对,试卷确实是一个宝贵的问题来源。通过对试卷的仔细分析,我也发现了很多之前忽略的不足之处,逐渐在学习上取得了进步。

我们算一下(说明一下,因为每个地区的科目的安排不一样,我们以杭州为例。下面的数据来自于《中小学生减负措施》颁布之前的粗略统计,只为说明问题),一二年级只考语文和数学,一共4个学期,每个学期学校会组织1次统一考试,那么2年总共有8场考试。三年级到六年级要考语文、数学、科学、英语四科,一共8个学期,每学期学校会组织2次统一考试,四门课程就是64场考试。初中三年6个学期,每学期2次考试,语文、数学、科学和英语四科,一共是48场考试,再加上初三一个月一次的月考,按8次计算,四科就有32场考试。这样算起来,加上中考,初中阶段总共有81场大考。高中科目增多,计算下来期中期末考试100场、月考150场,再加上会考和最后一次的大考——高考,总共大约有260场考试。也就是说,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仅仅大考就有400多场。此外还有无数的随堂小测验、单元测验和周考。大约小学200场,初中200场,高中200场。这样算下来,从小学到高中,一个学生要经历的大大小小的考试超过了1000场。如图3.3所示。

图3.3 考试的数量统计

《中小学生减负措施》实施之后,尤其是双减政策开始实施后,学生的考试数量大幅减少了,但是大型的统一考试仍然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阶段性、全方位的检测手段。换句话说考试就是一个大型的、系统的筛选问题的过程,不管什么知识漏洞都都能被精准的检测出来。有的人试卷发下来看看分数就丢到一边,有的人试卷发下来之后会做试卷分析。有的人看到错题就心情低落,有的人看到错题就看到了进步的希望,后者会根据错题弥补知识漏洞,记录下来,深度消化成自己的知识久而久之,前后两种人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同时,通过对于试卷的复盘,还可以分析出平时学习中出现的很多问题。比如,如果简单的题目错得比较多,那说明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如果一种类型的题目,有的做对了,有的做错了,那就说明基本概念和原理没有吃透,没有达到举一反三的程度。如果定义、定理、定律等基础知识都吃透了,题型也见过,但题目还是出错了,那说明知识应用不够,解题不熟练,需要练习大量题目来积累解题方法,锻炼解题技能。而那些因为所谓的“粗心大意”而丢分的,说明学生对知识点掌握得还不够熟练。

所以,学校的考试试卷是问题的第一大来源,也是很精准、很系统的问题来源。

3.2.2 作业——问题的第二大来源

第二个问题来源是作业。作业是学生每天都必须面对的任务。从小学到高中,学生们大部分时间都在忙于完成各式各样的作业。小学三到六年级,有大约800个晚上需要完成作业,初中和高中则有600个晚上要完成各类作业。按照小学生每天平均要花费1个小时完成作业,中学生需要花费1个半个小时完成作业来计算,小学总共要花费800个小时,而初中和高中则需要花费900个小时的时间完成各类作业。除了日常作业之外,寒暑假期间还有额外的作业需要完成,据估计,这些额外的作业可能要占用学生整个假期日常时间的30%~40%。

作业的存在并非没有意义。事实上,布置作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遇到问题,从而促使他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吸取经验。天天与作业打交道意味着每天都在与问题进行斗争,而每一个问题都是一个进步的契机。

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每次作业都是一个进步的循环,包括寻找问题、精细加工和深度消化三个关键步骤。在完成作业时,学生们需要认真对待每个问题,寻找自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不足之处,然后通过精细加工,对自己的思考进行深入挖掘,最后通过深度消化,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虽然完成一次两次作业学生们觉得自己并没有取得什么明显的进步,但长时间累积下来,每天在做作业中所取得的成果将会让他们的进步显著可见。几百个晚上的进步循环,无论是在知识掌握程度、解题技巧还是在学习方法上,学生都会获得显著的提高。因此,做作业实际上是巨大的进步机会。为了让做作业发挥出最大的效果,学生们需要改变做作业的态度,不是单纯为了完成任务,而是要善于从做作业中发现问题,将问题视为自己进步的契机。

3.2.3 预习——问题的第三大来源

预习就是在找问题。预习是一种自主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在课前对新内容的自我学习。许多学生的预习只是简单地提前学习课本上的内容,这样做不能真正发挥预习的作用。这样预习的结果无非就是延长了整体学习的时长,学习的内容可能多了一点,但学习效率不升反降。预习应该是围绕问题展开的,即找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自己已掌握的知识点以及需要课上再学习和加深理解的知识点。通过针对性的预习,才能更好地利用上课时间,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预习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清楚地记得,有一次我在预习物理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当时觉得很复杂的概念——动能定理。一开始,我完全不理解这个概念。为了弄清楚这个概念,我开始查课本、查参考书,逐渐梳理出动能定理的核心概念、相关概念、计算公式以及应用的场景。在深入了解这个概念之后,我还尝试通过练习题来检验自己的理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例如,在解决一个涉及碰撞的问题时,我发现自己对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还不够深入。于是,我又回过头去重新学习了动量守恒定律,并再次尝试解决那道题。经过这番努力,在正式上课时,我对老师讲解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领悟。相比之下,如果我没有预习,在正式上课的时候,我可能无法理解老师讲解的内容,会感到迷茫和无所适从。这次的预习经历让我切身体会到了预习的重要性,以及在预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提高学习效果的关键作用。

关于预习的具体方法,我会在后面的三步学习法场景应用章节中详细介绍。

做试卷、写作业、预习,这都是我们熟悉的校内场景,同时也是我们的三大进步空间。如果在这三大进步空间中找出来的问题都可以得到充分加工和消化,想提高成绩也不是件难事。 7b8AFLVPkzyC0Gaj0azlcUu/+XSFntwI5gBYXARlG6OrESWDH7S6AqM+hpNsz+/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