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
共创是个好方法

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是现实世界的固有特征,而社会科学各学科的理论都是片面的,它们给出的实践措施也多停留在理论的层面,无法指导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实践。所以,国发院企业战略专家马浩教授说:“决策就是拍脑袋”。对于企业来说,商场如战场,情况瞬息万变,企业没有时间进行深入研讨,领导人“拍脑袋”的本事就很重要。但“拍脑袋”总会出错,所以企业有生有死是常态。一家企业的生死对于全社会来说还不算大事的话,那如果公共决策也靠“拍脑袋”,犯错之后的成本就会很高。如何在不确定和复杂的环境里作出正确决策,就成为重要的问题。共创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好方法。

“共创”是一个在今天很多场合下都会被提及的时髦概念,而阅读本书使我得以更系统地来理解共创的概念和方法论。在不确定的复杂环境下,决策者可能需要跳出基于单一视角和线索来“拍脑袋”的习惯,学会通过整合多元信息和智慧来支持决策和促进创新,这其实就涉及认知、思想和方法论的转变。简而言之,共创就是决策者、利益相关方和专家集聚在一起,围绕现实中复杂情景下的疑难问题进行头脑风暴和一系列的活动,形成一个初步方案,或称为“原型”,然后到实践中去检验,形成闭环以供有效反思;之后在此基础上再次开展一轮研讨,如此反复几轮,直到形成完备的行动方案为止。有意思的是,这个过程并不一定是线性和连续的,也有可能会因为共创而出现一些非线性、跃迁式的改变,带来颠覆式的创新,这也正是共创的魅力所在。

共创的一大特点是让跨界的、具有多样性和代表性的相关方走到一起,通过群策群力来激发灵感与创新。现实中的疑难问题一般涉及面广,而且因时、因地而不同,由单一组织或个体进行决策往往会产生片面的结果。让决策者和各利益相关方坐在一起研讨,可以获得更多和更有用的信息,而且,多样的信息开阔参与者的思路,更容易碰撞出创新的火花。我个人参加过村庄层面乡村振兴共创活动的研讨环节,印象很深。首先是村主任、第一书记、学者、企业家等共创参与者围成一圈就座,不设通常的领导座位,大家一律平等。其次是没有预设的发言顺序,也没有预设的主题,大家自由发言。所以,在讨论开始的时候根本看不出最后会产生什么结果。但随着讨论的深入,主题开始聚焦。尽管参与者之间不是很熟悉,但一旦讨论启动起来,大家的思路就打开了,各种思想和建议就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此时,共创组织者适时总结,引导讨论的方向,并延续大家在一起创新的能量。如此反复,最终形成一个汇聚多方共识和思考的行动方案。

共创并不止于一轮的研讨,而是一个要在行动与反馈中持续逼近满意答案的迭代过程。一次研讨形成的行动方案会应用到现实中,观察一段时间之后再次研讨,如此反复,实现方案的迭代。一个例子是国发院校友公益委员会开展的“乡村振兴·村长工作坊”培训班。这个培训班名为培训班,但主要目的是围绕村庄的乡村振兴模式进行共创。工作坊每期招收几十位村主任,请乡村发展领域的专家来讲课,但更为重要的是催化他们之间的共创活动。比如,他们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组为一个村主任的村庄设计一个乡村振兴方案,然后向大家展示。通过这样的共创活动,村主任之间相互学习,回去之后制订本村的乡村振兴方案。村主任工作坊也组织现地学习活动,到学员的村庄开展现地考察和现地研讨。每期工作坊本身都是一次迭代,在迭代过程中提炼形成几个值得推广的乡村振兴模式。

本书作者王超教授是国内共创方法的倡导者,这些年也领导了北大国发院的共创活动。他和团队以社会行动与创新实验室为依托,响应可持续金融、乡村振兴等重要议题,促进政、商、社、学、研等多元立体的协同共创。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书,是他和博士后许睿谦几年理论探索和实践的总结。书中不仅有全面的理论阐释与探索,还有作者近年来在不同领域中的对共创实践的经验分享;这是国内第一部关于共创的专著,值得从事企业管理、公共决策和公益事业的人士阅读。

姚洋
2023年9月2日 Nc4zfu8ZGXlhNCdOAnmB76gkBn5/9DDL62lNtgPO44rLSIHUPlZWIp7qByRg1ZP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