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临危受命

明天启七年(1627)八月,大明皇帝朱由校罹患重病,太医束手无策。皇帝信任的大太监魏忠贤感到紧张和恐惧,因为皇帝一旦去世,他的靠山就会倒塌。魏忠贤深知自己的所作所为,如果失去皇帝的支持,他将会无所依靠。为了延长皇帝的寿命,魏忠贤寻找了一种神秘的秘方——“仙方灵露饮”。该秘方制作非常费力,需要将上好的大米淘洗干净,然后放在蒸笼里蒸。在笼屉的下面放置一个大口长颈的银瓶,使其紧贴着笼屉。在蒸的过程中,大米中会渗出一种被称为“灵露”的液体流入银瓶中。据称,“灵露”是“米谷之精”,有延年益寿的功效。但是,皇帝服用“仙方灵露饮”后病情反而恶化,几天后全身浮肿,不再进食。任何神药都无法挽救他的生命。不久之后,年仅23岁的皇帝便驾崩了。

皇帝去世后,魏忠贤秘不发丧。有人说,他想掌控大明王朝最高权力,但这并不太可能,因为他是太监,无法继位。他只是想像秦朝的赵高那样,控制皇位的继承。皇帝突然的去世导致最高权力处于真空状态,大明王朝陷入了一场政治危机。这是封建专制王朝的典型特征。全国最高领导人的更替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它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安危。如果权力交接不能顺利完成,有可能爆发争夺皇位的内战。如果真的发生了这种情况,大明王朝的末日就到了。

当时,由于年轻的天启皇帝过早驾崩,大明王朝陷入了非常危险的局面。然而,关于年轻的皇帝朱由校驾崩,确实存在一些蹊跷之处。

具体来说,这一事件发生在两年前的端午节上午,当时天气晴朗,皇帝和两名小太监在西苑(即中南海的北海)划龙舟。突然间,狂风袭来,皇帝乘坐的龙舟翻覆。三人随即落水,附近的太监们随即划船前来救援。皇帝得以及时获救,未有生命危险。但另外两名小太监由于抢救不及时,不幸溺亡。由于这次落水事件造成的惊吓,再加上冰冷的湖水对皇帝的身体产生了不良影响,皇帝开始一病不起。很明显,皇帝的身体非常虚弱。

不仅仅身体虚弱,作为皇储,朱由校也没能受到良好的教育。

朱由校的父亲是泰昌皇帝朱常洛。朱常洛在19岁时才被正式立为太子,而他的太子身份持续了19年之久。在此期间,他一直担心自己的太子地位会被万历皇帝废除,也无心按照皇储的要求教育自己的儿子。19年后,朱常洛终于继位,但只当了29天皇帝就驾崩了。因此,朱由校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仓促继位,根本没有机会按照皇储的要求接受教育。

朱由校继位时只有15岁,从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标准来看,他的年龄实在是太小了。但是按照普通人的标准,15岁已是少年,完全可以接受好的教育。那么,这段时间他在干什么呢?史实表明,朱由校整天什么正经事都不干,只知道玩儿。这与朱由校的奶妈有关。

朱由校出生后,没有奶吃。即使在宫廷的“奶子府”里,他也不喜欢任何奶妈的奶。因此,万历皇帝下旨在京城附近招聘奶妈,条件是:十八到二十岁、身体健康、相貌端庄。最终在保定府定兴县的乡下找到了一个符合条件的奶妈。她姓客,18岁时刚刚生下自己的孩子不久,应聘来到了皇宫。奇怪的是,朱由校不喜欢任何奶妈的奶,却偏偏喜欢客氏的奶。因此,客氏成功应聘为朱由校的奶妈。由于朱由校的生母在他出生后不久就去世了,客氏被安排一心一意地照顾这位皇长孙。因为深深受到奶妈客氏的影响,朱由校对动手创造充满了浓厚的兴趣。那么,天启皇帝又热衷于何种手工艺呢?

首先是木匠工艺。若是降生在一般百姓家庭,他必定是一个天资聪颖的工匠。他没有经过师承,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却能独立自主地掌握木匠技艺。比如,天启皇帝嫌弃自己的床太过笨重,须借助数十名工匠才能搬动,且用料繁多,样式也不够精美。于是,他自行设计图样,动手制作,花费了一年多的时间,终于打造出一张极其别致的床铺。不仅能够便捷折叠,移动亦格外方便,且在床架上刻着各式花纹,美观大方,即便是宫廷中的工匠们见了都不禁佩服。

其次是盖房造屋。中国古代的建筑与家具的制作工艺往往相通。或许是因为制作家具已经不能满足他的需求,朱由校于是仿效乾清宫的样式,在自己居住的庭院内建造了一座小型宫殿,高仅三四尺,比例精确,就仿佛现今的微缩景观,与真实场景几乎无异。人们常说,“心灵手巧”,实则如此,手巧源于内心。像朱由校这样的工匠,智力过人,手工技能超群,绝对是极其聪明的人。遗憾的是,他生错了时代,成了皇帝,无法有效地施展这些才能。

正因如此,天启皇帝的手工技能便无实际用途,表现为纯粹的娱乐。在旁人看来,这不过是在打发时间而已。因此,朱由校做手工艺的两个特点也就随之显现出来:

首先,朱由校喜欢制造过程。他经常在完成房屋建造后高兴得手舞足蹈地欣赏一会儿,然后毫不可惜地将其拆除,重新设计图纸,按照新的样式重新开始建造。

其次,他对手工艺特别痴迷。只要是干手工活,他就会起早贪黑、废寝忘食、不停歇地投入其中。即使累得满头大汗,他也还是会越干越来劲。然而,他却对处理政务兴趣不大。

劳动本身是人类优秀品质之一,如果朱由校是普通百姓的孩子,他的优秀特质将会为家庭带来很多财富。但作为皇帝,因为手工艺成果没有实用价值,劳动就变成了一种娱乐,劳动热情也变成了玩乐热情。在复杂的宫廷斗争中,这成为他致命的弱点,被别有用心之人所利用,而这个人就是大太监魏忠贤。

魏忠贤总是在皇帝干活热情高涨时,让他处理紧急公文,这导致皇帝没心思处理国事,他只说:“你们用心去做吧,我知道就好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惯例逐渐形成,皇帝逐渐被架空,魏忠贤最终把持了朝政。与此同时,魏忠贤对天启皇帝的伺候也非常周到,尽最大可能满足他的种种欲望,因此天启皇帝对魏忠贤特别信任。就这样,魏忠贤一步步地爬上了权力的顶峰,被人们称为“九千岁”,距离被称为“万岁”的皇帝,只有一步之遥。

当然,魏忠贤显然有其独特的才干,否则,又如何能够从一个地位卑微的小太监,攀升至“九千岁”的高位呢?尽管魏忠贤并未接受过正式的教育,却非常擅长言辞,能够口若悬河,且相貌堂堂。在未进入宫中成为太监之前,他是一个市井无赖,长期与一些地痞流氓为伍,对黑社会的规矩和手段非常熟悉。据传,由于欠赌债,魏忠贤被债主追杀至走投无路,为了保全性命,他不得不采取极端手段将自己阉割,随后成为太监进入宫中。那年,魏忠贤二十一岁。

然而,魏忠贤并不想一辈子当一个卑微的太监。为了向上爬,他想方设法巴结一位名叫魏朝的太监。他们经常一起喝酒,结果成了好朋友。魏朝是皇帝的居所乾清宫的管事,曾担任朱常洛和朱由校的侍从太监,深得两位皇帝的信任。在魏朝的推荐下,魏忠贤不再打杂,而是被派去侍奉皇帝的妃子,地位也随之提升。后来,天启皇帝任命魏忠贤为司礼监秉笔太监,专门代替皇帝批阅公文。如果皇帝懒政,魏忠贤就有可能代替皇帝行使权力。然而,这个职位需要有相当高的文化水平,必须能够读懂大臣们的奏章。让魏忠贤这样一个文盲担任秉笔太监,真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为何天启皇帝会任命一个文盲为自己的秉笔太监?这正是魏忠贤的才干所在。他的活动能力极其突出,千方百计地巴结朱由校的奶妈客氏。客氏又如何能助魏忠贤这个太监晋升呢?原因是天启皇帝对奶妈有着非同寻常的感情。正如前文所述,朱由校从小丧母,由奶妈抚养成人,两人感情深厚。不过,关于客氏与朱由校之间的关系,历史记载中也有另一种说法:客氏“先邀上淫宠”

尽管无法排除朱由校与奶妈之间存在男女私情的可能性,但我更倾向于将两人的关系视为母子之情。我给大家举两个例子来说明这一点:

第一个例子,朱由校完婚之后,按照宫廷规矩,客氏必须出宫。无论客氏与皇帝之间存在何种关系,客氏都没有理由继续留在宫中。尽管朱由校十分留恋奶妈,但他一时之间想不出阻拦的理由。然而,客氏出宫后不久,朱由校便无法忍受,急忙下旨给大臣们说:“我日夜思念奶妈,从小到大都是她照料我成长,我已经习惯了,自从她出宫以来,我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我已经精神恍惚了。还是把她请进宫吧。”于是,朱由校不顾大臣们的反对,又把客氏请回宫中。朱由校的表现,完全是一个孩子。他对客氏的感情,基本上是对母亲的依赖。这也难怪,他继位的时候才15岁。

第二个例子,天启皇帝去世后,客氏向皇宫请求回到自己的家中居住。在她离开的时候,她在皇帝灵前打开了一个小盒子,取出了一个黄缎小袋,里面装着朱由校在幼年时的胎发、痘痂以及朱由校剪下的头发、指甲等。客氏在天启皇帝的灵前将这些遗物焚化后痛哭而去。这些东西只有一个母亲,而且是一个特别细心、体贴入微的母亲才会收藏的。

由于母子情深,朱由校成为皇帝后,封奶妈客氏为“奉圣夫人”,并赏赐她丰厚财富,委托她掌管后宫重要事务。但是,客氏依仗自己的地位变得嚣张自大。每次外出时,她都要坐八抬大轿,路上的行人若不避让,护卫们也会立刻出手,用手中的棍棒打击行人的头部。一些朝廷大臣看不惯这种行为,于是上疏弹劾客氏的霸道行为。结果,所有弹劾客氏的大臣都受到了降职处分。

魏忠贤是个精明的人,他知道客氏在皇帝心中的地位,因此想方设法巴结她。他先找到魏朝,让他引荐自己。因为此时魏朝和客氏公开结为夫妇,而在明代,宫中的宫女和太监结为夫妻是很普遍的事情。他们被称为“对食”,名义上是夫妻,实际上只是互相照应。于是,魏忠贤通过魏朝结识了客氏。

有一天,魏忠贤花了500两银子,办了一桌60道菜的酒席,邀请客氏共饮。这样高规格的酒席让客氏感动万分,加上魏忠贤相貌英俊,口才了得,两人的关系发展迅速,不久客氏就想抛弃魏朝,与魏忠贤结为夫妻。然而,魏朝不甘心就此放手,双方互不相让,客氏十分为难,只好请求皇帝裁决。皇帝看了看跪在面前的两个太监,立刻就明白了,指定魏忠贤为客氏的丈夫:“那就是你们俩了!”于是,皇帝将自己的奶妈判给了魏忠贤。

魏忠贤娶妻客氏后,不仅取代了魏朝在宫中的地位,而且还将魏朝赶出宫外,并派人将其杀害。此后,魏忠贤和客氏默契合作,完全掌握了后宫的大权。

随着魏忠贤和客氏对内宫的控制力日益增强,他们开始干预朝廷事务。魏忠贤深知若想参与外廷朝政必须赢得天启皇帝的青睐。因此,他让客氏在天启皇帝面前推荐自己,这是魏忠贤巴结客氏的最终目的。在客氏的推荐下,魏忠贤终于得到了接近天启皇帝的机会。没过多久,天启皇帝便离不开魏忠贤,并对他非常喜爱!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有二:

首先,他能陪皇帝玩。因为天启皇帝朱由校是个好玩的男孩子,特别喜欢玩。而玩是魏忠贤的强项!他出身于梨园世家,父亲是戏曲演员,母亲是杂技表演者。他能唱歌跳舞,擅长各种乐器,这些都是天启皇帝所喜欢的。此外,魏忠贤还善于踢足球和打弹子,技艺高超,这使天启皇帝极为赞赏。因此,魏忠贤在市井中学到的本领都派上了用场。

其次,天启皇帝和魏忠贤皆为文盲。由于皇帝的文化水平较低,遇到有文化的人便会感到自卑。更何况,如果一个奴才特别有文化,让皇帝感到太没面子,那就更不得了了。因此,当魏忠贤这样一个文化水平不高的太监出现时,天启皇帝很高兴,因为他们能相互理解,互不嘲笑。这就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道理。两个文盲在一起,互相不觉得别扭,自然能和谐相处。因此,天启皇帝任命魏忠贤为秉笔太监,以此嘉奖他。

为了表彰魏忠贤的功劳,天启皇帝还让他兼任东厂总督太监。这两个职位加在一起,为魏忠贤提供了干预朝政的条件。由于天启皇帝对朝政不予干预,魏忠贤很快通过操控皇帝来掌控朝政。他的声望也逐渐提高,一些大臣纷纷阿谀奉承、投机倒把。几年之后,从内宫到外廷,从中央到地方,都形成了一个以魏忠贤为首的政治集团,即“阉党”。他们互相勾结,对忠良不利,侵害百姓权益,十恶不赦。阉党是明朝末年朝廷政治中的最大毒瘤,将大明王朝引入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

然而,朝廷中的大臣都是饱读诗书的士大夫,他们怎么会巴结像魏忠贤这样的市井无赖、没有文化和社会地位的阉人,甚至不惜卖身投靠呢?大致有两个原因:

第一,魏忠贤手中的权力太大。人们巴结的并不是魏忠贤这个人,而是他靠近皇权的位置。当他将皇帝架空之后,巴结他就是巴结皇帝。实际上,任何人都一样,如果没有权力,他就是一个普通人。

第二,他们担心遭受迫害。魏忠贤作为东厂的头目,东厂是皇帝手下的特务机构,专门用来监视百官。魏忠贤可以不经过任何法律程序,随时将人置于死地。正是通过这样的手段,魏忠贤权倾朝野,最终形成了“阉党”专政的局面。

正当魏忠贤和客氏的权势达到巅峰之际,皇帝却即将离世!这一天,他们二人绝对不愿意看到的,终于到来了。皇帝病入膏肓,魏忠贤和客氏非常焦虑,因为一旦皇帝驾崩,他们的天下也将随之崩溃。他们不仅会失去权力和地位,甚至连性命都难以保全,因为他们掌握朝政这几年来做了太多恶事,结下了太多敌人。

其实,对这一天的到来他们早已经有了思想准备,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寻找一个能够控制的皇位继承人,以便继续保持他们的地位。为此,他们采取了两个步骤:

首先,他们不能让皇帝有儿子。据史书记载:“天启三年十月己巳,皇长子慈然生,旋殇(中宫出)。” “旋殇”意为生下来就夭折,“中宫出”则表示皇后所生。在明代,皇后所生的儿子往往是皇太子,这种情况并不多见。那么如此珍贵的皇长子,怎么会刚出生就死了呢?因此,人们怀疑是魏忠贤和客氏所为。据史书记载:“张氏有孕,客氏暗嘱宫人,于捻背时,重捻腰间,孕坠。” 这意味着张皇后怀孕,而客氏却暗示宫女在为皇后捏背时使劲捻腰间,结果导致皇后早产。由于早产,皇长子刚出生不久就死了。就这样,魏忠贤和客氏的阴谋得逞了。

然而,皇帝身边的妃嫔众多,当天启皇长子不幸夭折不到十天后,皇次子便降生了。天启皇帝十分欣喜,于是便下诏大赦天下。遗憾的是,不到一年时间,皇次子亦不幸夭折。接着,又有妃子为皇帝生下了皇三子,可惜仅存八个月便夭折。这两位皇子的死因一直是个谜。

终于,天启皇帝的儿子全部不幸夭折了!

为了寻求接班人选,接下来便是谋划让皇帝生育私生子的计策。客氏将自家怀孕的美貌婢女带入宫中,伪装成一名宫女,使其在皇帝身旁出没,只要皇帝与其有过一夜之欢,这位婢女所怀胎儿的父亲就难以考证。在客氏的证言下,任何人都不敢质疑这个孩子的皇子身份。这样一来,她的孙子便有了皇子的身份,一旦这个“皇子”登基继承皇位,客氏便可以成为太皇太后。幸好,天启皇帝并未给这位伪装宫女机会,这场阴谋最终未能得逞。

关于皇位继承人的问题,不仅魏忠贤和客氏感到紧张,连天启皇帝和张皇后也同样着急。大家都清楚,如果皇位交接不顺利,那么大明王朝就面临危险。由于天启皇帝没有儿子,皇位无人接班,这是一个极为严重的问题。然而,天无绝人之路,因为天启皇帝还有弟弟。按照祖制“兄终弟及”的原则,天启皇帝将目光投向了自己的弟弟。

天启皇帝的父亲泰昌皇帝有七个儿子,老大就是天启皇帝自己,可是老二、老三、老四、老六和老七,都死了,只有老五还活着。老五就是当时的信王朱由检。这样也好,没有选择,也就没有争夺。皇位就让信王朱由检继承。

朱由校和朱由检虽然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但是,两人从小一起长大,感情很深。朱由校在去世的前十天,单独召见了信王朱由检。兄弟二人一见面,朱由校直截了当地对朱由检说:“来!吾弟当为尧舜。” 意思是,我死之后,你来当这皇上。朱由检一听这话就愣住了,沉默了好一阵才说:“臣死罪,陛下说这样的话,臣罪该万死!”

但是,朱由校决心已下,根本不容朱由检推辞,他直接嘱咐朱由检说:“你要继位得答应我两个条件:第一,要善待皇后;第二,继续重用魏忠贤。”朱由检继续推辞,不愿意接受皇帝的位子。就在兄弟二人争执不下时,张皇后从屏风后走了出来,对朱由检说:“皇叔义不容让” ,意指目前情况紧急,恐怕发生变故。朱由检这才答应继承皇位。朱由校虽然在政治上糊涂一世,但是在选择五弟继承皇位这件事上,还是很明智的。

兄弟二人相见十天之后,天启皇帝驾崩了。

但是,魏忠贤秘不发丧,既封锁皇帝驾崩的消息,也封锁皇帝临终前的遗诏,那么皇位传给谁,就成了悬念。这个时候,张皇后设法将天启皇帝驾崩的消息和皇帝的遗诏送出了皇宫,交给英国公张维贤,命令他联合朝中的重臣,支持信王朱由检继承皇位。英国公是明朝时期地位最高的公爵,而且还是永乐皇帝朱棣封的,魏忠贤再专横,再霸道,也不敢对英国公怎么样。这样一来,魏忠贤篡权的阴谋就很难得逞了。因为,天启皇帝的遗诏一公开,魏忠贤也不敢公开对抗。英国公联合一些朝中重臣,劝信王朱由检即位,经三次劝进,信王朱由检终于答应,继承皇位。

可是,这深宫对朱由检来说实在太凶险,因为整个皇宫都在魏忠贤和客氏的控制之下。但是,事已至此,朱由检考虑不了那么多,只是牢记张皇后的话:“勿食宫中食”,就是不要吃宫里的饭,以免被毒死。朱由检随身带着干粮,小心翼翼地来到了皇宫。

进宫的当天晚上,朱由检一直不敢睡觉,一个人在房间里秉烛独坐,警觉地观察着周围的动静。就在这时,他听到门外有脚步声,出门一看,只见一个佩剑的太监走了过来,朱由检心中不由得紧张起来,马上问道:“你为何深夜佩剑到此?”

太监回答说:“我在巡夜。”

朱由检松了一口气,笑着说:“你的剑真不错!能让我看一下吗?”

那太监连忙将佩剑摘下,递给朱由检。朱由检欣赏了一会儿,对那个太监说:“你这把剑就留在我这儿吧,以后我会给你重赏的!”

未来的皇帝发话,谁敢不同意,这位太监留下剑转身继续巡逻去了。这把剑就成了朱由检在深宫中的防身武器。朱由检命令身边的太监:“去!取酒和饭菜来,犒赏宫中的卫士!”一时间,宫中欢声如雷,大家纷纷表示愿意效忠这位即将登基的皇上。就这样,朱由检提前进入皇帝角色,平安地度过了登基前的不眠之夜。

第二天,举行登基大典,朱由检正式即位,宣布年号为“崇祯”。这一年,朱由检年仅17岁。可是,他接手的大明王朝却是个烂摊子,二百多年的大明王朝危机四伏,正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在众多的危机中,最麻烦的就是“阉党”专政,皇帝的权力被架空。新任皇帝如何解决这个棘手问题,人们都在期待着。 6FDf73TbPF0spNaw9iGZRAuCEQOXVYr/s8dP2e8upVuIai51b4vYN/QN/68kprP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