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 吴三桂的家庭

1 吴三桂的家乡

吴三桂出生在中后所城。虽然是一座“斗大”的小城,但所处位置却很重要。它西距山海关、东距辽西重镇宁远的距离均在百里左右。

但关于吴三桂的祖籍,历史学家们却一直争论不休:有的说他是安徽徽州人,有的说他是江苏高邮人。本书采信的是前者。吴三桂祖籍徽州,后来迁居到高邮,大约在吴三桂祖父那一代(或者更加靠前一些)时,因经商而举家迁到辽东。

2 吴三桂的家庭:由商而武

吴三桂祖父的名字不详,只知道是个以贩马为业的商人,长期奔走于北方各地,家境逐渐富裕起来,成为当地有名的士绅。

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在吴家的发家史上非常重要。他一手使吴家由一个被当时社会所看不起的商人家庭,一跃而成为人见人敬的高级军官家庭。

吴襄小时候不爱读书,生得膀大腰圆。努尔哈赤崛起后,在东北地区实行严酷的民族歧视政策,这引起了吴襄的反感。于是他毅然卖掉自己的家产,招募团练,保境安民,受到当地百姓的拥护,也得到明朝政府的嘉奖。明廷委之以辽东团练总兵的职务,归属于镇武将军李成梁节制。

所以从某种角度说,李成梁是吴家的恩人。

3 吴家的恩人李成梁

李成梁出生于武将世家。公元1574年,他击败建州女真酋长王杲,升为镇守辽东总兵,总辖辽东军队。1583年,李成梁再度发兵攻打王杲之子,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世即死于这次战斗。这就是后来努尔哈赤所谓的“七大恨”之首。

李成梁镇守辽东20多年,转战各地,多次打败外敌进犯,使辽东安定多年,巩固了明朝的东北边防。1591年,李成梁被弹劾卸任回朝,此后辽东“十年之间更易八帅,边备松弛”。1601年,75岁的李成梁被重新起用镇守辽东又达8年之久,威名不减当年。所以《明史》评价他“然边帅武功之盛,(明)两百年来所未有”。

那么当时名满天下的李成梁怎么会看上吴襄这个小小的团练总兵呢?

4 吴襄崛起的诀窍

吴襄善于相马和驯马,因此得到了同样爱马的李成梁赏识。

公元1618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为借口发兵攻明,双方大战于萨尔浒,结果明军战败。之后参战将领都因败获罪,只有吴襄因“勇夺胡马300匹”受到奖励。

1622年(明天启二年),吴襄中了武进士。此后在抵抗后金的长期征战中,他先后任都指挥使、都督同知、总兵、中军府都督等军事要职;同时与东北的一些明朝武将结下了深厚友谊。

其中,吴襄把自己妹妹嫁给了锦州总兵、挂“讨虏先锋印”的辽东名将祖大寿;而祖大寿也把自己妹妹嫁给了吴襄作填房。此后,吴氏和祖氏两个家族联姻,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军事集团。

李成梁像

这样论起来,祖大寿既是吴三桂的姑父,也是他的舅父。他是何许人?

5 吴三桂的姑父和舅父祖大寿

祖大寿(公元1579—1656年)家族世居辽东、守备宁远,到他时已历五世。祖大寿和他的兄弟子侄都是袁崇焕手下大将,在历次战役中立有殊勋,曾打败过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为表彰祖氏世代镇辽的功勋,明朝崇祯皇帝即位后,特命在宁远城内建立祖氏四世镇辽的功德牌坊。

后来袁崇焕被崇祯皇帝诱捕,祖大寿居然愿以全家性命去保,足见他信义双全。袁崇焕被杀后,祖大寿奉命驻守大凌河城。

皇太极亲自领兵攻大凌河城时,祖大寿坚决守城,下令粮尽后先吃马、再吃平民、再吃老弱残兵,但最后还是失败,只能投降。

据《明史·丘禾嘉传》记载,祖大寿之后玩了个“无间道”,向皇太极请命去锦州当内应,助清兵攻城。皇太极信而放归,结果祖大寿一回到锦州就继续抗清。皇太极不便发作,只好忍了下来。不过他降清的事很快被时任辽东巡抚丘禾嘉侦知,密奏朝廷。崇祯皇帝知道后竟也佯装不知,忍了下来。

结果十年后,皇太极又兵临锦州城。祖大寿再度困守孤城,吃没了粮食又吃人,最后无奈再次投降。不过这次他对皇太极服到底了,选择老老实实卖命。

少年吴三桂正是被这位祖大寿带出来的。

辽宁兴城祖氏石坊,崇祯皇帝为表彰祖大寿兄弟抗清军功而建 J2kyY0gBHYyHsLRfrA6iIQ+keW2hNYfuK9M6fQvqwz366FxXfqYSfb7JOrSQkzc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