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皇帝留给他的儿子康熙皇帝的是一副烂摊子,有很多急需处理的问题在等待着年幼的康熙皇帝和他的辅政大臣鳌拜拿主意。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当时残余的抗清势力主要有三股:一是中国云南贵州地区和缅甸地区的南明永历政权和张献忠的大西军余部;二是长江三峡地区的李自成大顺军余部——夔东十三家;三是割据福建金门和厦门地区、正准备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的郑成功。
而上述几支抗清力量,居然形成了联合的局面:南明永历皇帝给了大西军余部首领孙可望以足够的权力和尊重;李自成的大顺军余部——夔东十三家也完全奉孙可望的命令;远在福建金、厦地区的郑成功也服从永历政权指挥。于是细算下来,他们实际上控制着中国的整个西南方。
康熙帝像
此外,还有诸如以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为代表的部分汉族知识分子,他们仍然怀念故国,拒绝与清廷合作。这些人的影响丝毫不亚于上述军事抵抗力量。
东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中国历代中央政权都在这里设置了管理机构。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夺取全国政权后,在这里设置了“盛京总管”管辖整个东北地区;1653年,又在除今天的辽宁、吉林以外的其他地区单独设置了宁古塔昂邦章京辖区,以管辖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和尼布楚等地。
然而,沙俄侵略者却趁中原地区明清改朝换代的混乱时刻,前来侵略。
早在公元1632年,沙俄就建立了雅库茨克,开始与中国接壤;1643年,他们趁明清交战、中原动荡之机,逐步蚕食我国境内的黑龙江流域土地,但被英勇的达斡尔族人民赶走了;1650年,沙俄再度入侵黑龙江流域,当地军民在进行了两年多的顽强抵抗后失败;1654年,沙俄变本加厉,出兵侵入我国贝加尔湖以东地区,占领了尼布楚;此后双方在这一地区展开了多次厮杀,互有胜负。
在康熙皇帝即位后,沙俄侵略者继续扩大了战果,在黑龙江流域建立了一系列殖民据点。
明末清初长达几十年的战乱,令社会经济严重凋敝、人民生活困苦不堪、财政状况十分窘迫。因此如何保证财政收入、恢复发展生产,同时又要继续进行征服和统一战争,就成为当时清廷面临的重大课题。
当初清军大举入关时,大量明朝大臣来降。当时的摄政王睿亲王多尔衮为了能够迅速夺取江山并稳定长期战乱的局面,对于这些降官降将基本上采取了全盘接收、官复原职的策略。
然而此举不仅没能清除明朝官场中的弊端,反而把弊端传染给了关外来的满洲官员。这些满汉官员不但不尽心尽职,反而贪污受贿、中饱私囊,更有甚者还爆发了党争。
由于多尔衮摄政时期采取的六大错误决策,给广大汉族人民带来了极大的苦痛,引起了百姓广泛不满。如果不能妥善处理,这种不满势必将给朝廷统治带来动荡,甚至随时有可能颠覆大清政权。
由此可见,历史交给康熙皇帝和辅政大臣鳌拜等人的任务是多么艰巨,于是他们采取了一些正确决策以扭转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