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 风云突变的政局

此时,大明、大清和大顺三大势力逐鹿中原已成水火。

1 大顺政权的建立和迅速扩张

大明朝是公元1368年由朱元璋创立。但朱元璋的后代越来越不堪承担天命,朝廷在政治上越来越腐败,统治也越来越黑暗,终于引发了明末农民起义。

公元1627年,陕北灾荒严重,陕北澄城县却不顾百姓死活,催收甚急,农民被迫起义。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先后举起义旗,其中“闯王”高迎祥实力最强。

李自成公元1606年生于陕西省米脂县李继迁寨,是党项羌人后代。20岁那年,无依无靠的他因无力偿还豪绅的债被戴上枷锁严刑拷打。在穷伙伴的帮助下,他杀死豪绅,逃往甘肃当边兵。1629年,李自成投奔“闯王”高迎祥,很快得到信任,成为一名勇将,号称“闯将”。1636年夏,高迎祥牺牲,李自成继任闯王。

1638年冬,清军攻明。明王朝为对付清军和镇压农民起义军加征三饷,农民纷纷破产逃亡。河南、山东、河北等地也连续发生严重的旱灾和蝗灾。这时,李自成大军进入河南,提出“均田免粮”口号,深受人民的拥护。民间流传着“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等民谣。

1641年正月,李自成攻破洛阳,杀死福王朱常洵,把王府和豪家的金银、粮食发给饥民,民众拍手称快。不久,他又攻克西安。1644年正月,李自成定国号为“大顺”,年号“永昌”,以西安为“西京”。

1644年春,李自成率部东渡黄河,攻克太原,一方面发布檄文揭露明朝的罪恶,另一方面向民众宣布“三年不征”“平买平卖”等政策。农民军以摧枯拉朽之势,一路凯歌行进,于1644年4月下旬兵抵北京城下。

2 大明王朝的灭亡

就在大顺政权与大明王朝决战在即之时,多尔衮为农民军声势所震慑,连忙派使者联系李自成,提出双方“协谋同力,并取中原”,但并没得到响应。

多尔衮非常生气,征询范文程的意见。范文程认为大顺是敌非友,指出明朝灭亡后,中原形势必将如同秦朝灭亡后一样,“楚汉逐之,是我非与明朝争,实与流寇争也”,所以“闯寇涂炭中原,戕厥君后,此必讨之”。

此时,明朝崇祯皇帝也急诏宁远守将、已故袁崇焕的部下吴三桂回师勤王。但吴三桂借鉴袁崇焕被凌迟处死的教训,在接到诏书后心存顾忌,有意放慢行军速度。结果他不但没有按期勤王,反而在山海关接受了李自成招降,然后献出山海关,率兵西进,准备去拜见李自成。

1644年4月25日(农历三月十九日)黎明,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皇帝朱由检在万岁山自缢殉国。

国祚276年的大明王朝在农民起义的暴风骤雨中灭亡。

3 多尔衮的抉择

公元1644年5月9日,吴三桂叛归山海关、李自成攻占北京城的军报传到了大清都城盛京。多尔衮急召正在盖州汤泉驿养病的大学士范文程商议对策。

范文程分析了大顺政权必然会失败的3个因素:“贼也虽拥众百万,横行无惮,其败道有三:逼殒其主,天怒矣;刑辱缙绅,拷劫财货,士忿矣;掠人赀,淫人妇,火人庐,民恨矣。备此三败,行之以骄,可一战破也。”

因此他主张火速入关,直取北京。还提出“战必胜,攻必取,贼不如我;顺民心,招百姓,我不如贼”,强调清军一定要严禁屠戮抢掠,对百姓秋毫无犯,“止嗜杀,安百姓”。

明北京宫城图

范文程还劝谏多尔衮说:“好生者天之德也,古未有嗜杀而得天下者。国家止欲帝关东则已,若将统一区夏,非乂安百姓不可。”

多尔衮愉快地接受了范文程的建议,决定:利用忠于明朝的官吏、缙绅、儒士、百姓对农民军的不满,兴师入关,逐鹿中原。为了改变八旗兵惯于抄掠的军风,多尔衮给每个士兵发了两个月的粮饷,并下令“勿杀无辜,勿焚庐舍,不如约者罪之”。

4 山海关之战

公元1644年5月14日,多尔衮自领大将军印,统率满洲、蒙古、汉军八旗等共十四万大军,奔向山海关。

与此同时,范文程到军营起草晓谕明朝吏民文告,解释清军入关逐鹿中原是“为尔复君父仇,非杀尔百姓。今所诛者为闯贼”,并一再表明“师行以律,必不害汝”,承诺“吏来归复其位,民来归复其业”,希望百姓见到清军时能安心给予支持,共同对付李自成农民军。

就在这个时候,吴三桂得知自己的宠妾陈圆圆为李自成部下刘宗敏夺去,“冲冠一怒为红颜”,“翻然复走山海关”,背叛了李自成。这使清廷上下都意识到,实现努尔哈赤和皇太极遗志的时机到了。

5月14日,吴三桂的讨李檄文传到北京城,李自成这才知道事态严重,于5月17日亲率大军前往山海关迎战。然而,李自成心存侥幸,还想招降吴三桂,导致行军迟缓,在5月26日前后才赶赴战场,贻误了战机。

于是吴三桂趁机派出使者向多尔衮求援,表示如果清兵支援自己,“将裂土以酬”。但这时他的想法还不是投降清朝。

多尔衮知道良机千载难逢,但他非常谨慎,一面派人回盛京调兵,一面又故意延缓进军速度,打算逼吴三桂降清。

5月26日,李自成农民军开始攻城。多尔衮密切关注战况,长期作壁上观。在李自成攻下部分城池后,吴三桂先是几次派人求救,继而亲自杀出重围来投,多尔衮知道他们已经两败俱伤,这才兵发山海关。

这时,山海关聚结了三大军事集团:一是明山海关总兵吴三桂所统领的明军;二是李自成亲自带领讨伐吴三桂的二十万大顺军;三是多尔衮所率领的清军。这已经是当时中国最强大的军事力量。

李自成骄傲轻敌,没采取有效措施招降或消灭吴三桂,对关外的清兵也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等认识到局势严重时,吴三桂与清军已经兵合一处了!

5月26日到28日,三方展开山海关大战。在与农民军的决战中,多尔衮让吴三桂的军队首先上阵,等双方精疲力竭时,再令精力旺盛的阿济格、多铎两支八旗军冲击农民军,结果农民军抵挡不住,迅速败退回北京。

多尔衮便取得了山海关大捷。在这场著名战役前后,他听从范文程计策,充分利用汉人内部矛盾,挟制吴三桂做清军入主中原的马前卒,从而确立了在三方逐鹿中原过程中的优势地位。 f0kc6F+0ZRPSKCHEjq6KpyiLSZqxyGLmB3FSBRlN/SKrRMtiFucfT97pYCAsgAT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