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 多尔衮不当皇帝之谜

多尔衮无愧于“睿”亲王封号,面对近在咫尺的帝位,却能审时度势退让。这并不容易——古往今来有多少人要当皇帝!

1 多尔衮不当皇帝的原因

多尔衮放弃帝位的原因有多个。

第一,客观上兵力不足,为此要避免内讧。多尔衮并非不能“霸王硬上弓”,但势必就要与兵力上占上风的豪格集团火并。即便能够得胜,也将令满洲陷入内讧、元气大伤,那么进军中原一展抱负,乃至广大父兄基业都将化为泡影。这是多尔衮无论如何不能接受的。

第二,主观上目光敏锐,志向高远。多尔衮年轻的时候就立志要赶超父、兄。定都北京、以清代明才是他的宏伟目标。为此就要始终顾及满洲整体利益和清朝统治基础,就要花大力气维持最高决策层的正常运转,就要整合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所以,扶持福临登基才是最优解。

2 多尔衮为什么要立福临

多尔衮立福临,绝不是因为某些文人骚客扯到的与庄妃的风流韵事,而是有如下考虑。

盛京皇宫大清门

第一,以退为进,摄政称王。福临还不到6岁,便于控制。且本身就是皇子,就轮不到同为皇子的豪格再来插手。再加上他的生母庄妃深得皇太极宠幸,立他更贴合先帝心意,也就更为大臣们所拥护。反观博穆博果尔的母亲麟趾宫贵妃的地位虽高,却毕竟曾是林丹汗的妻子。

同时,黄、白二旗既然是夺位助力,那么福临即位后,两黄和正蓝旗利益得到保障后,多尔衮代表两白旗辅政就顺理成章了。即便这样,多尔衮仍恐遭到政敌诟病,还特意拉上了资深中间派和老好人济尔哈朗。

结果就是,两黄旗大臣再无理由反对。豪格虽然不快,却有苦难言。多尔衮则以退为进成为实际掌权者,获得了真正胜利。

第二,避免内讧,顾全大局。在济尔哈朗提出拥立既是皇子,又不是豪格的爱新觉罗·福临时,多尔衮就已经在心里打定了主意:如果自己强行继位,势必引发两黄旗和两白旗的火并。让给豪格,既不甘心,也怕日后遭到报复。拥立福临,则有利无害。

所以他接受了济尔哈朗的意见,并以福临年纪小为由辅政,承诺福临年长后归还大政。这样对济尔哈朗来说也能沾光。代善只求大局安稳,并不觊觎皇位,自然带头同意。于是各方顺理成章都接受了。由此形成的新格局,对今后数年乃至数十年都有巨大影响。

当然,多尔衮这么做,也是为两黄旗大臣“佩剑向前”所迫,不得已调整方略。所谓高瞻远瞩、胸襟广阔,实乃退而求其次罢了。

3 多尔衮如何对付反对者

第一,处死硕讬、阿达礼伯侄。福临继位后,硕讬和阿达礼为多尔衮的谦让打抱不平,阴谋发动兵谏,结果被父亲代善告发。最终,硕讬、阿达礼被处死,家产罚没。但从事后看,多尔衮对处死硕讬、阿达礼很内疚。于是他安排阿达礼的弟弟勒克德浑承接爵位、世袭罔替,并亲自在宫内抚养硕讬的幼子。可见当时杀他们确实万不得已。

第二,分化瓦解两黄旗大臣。多尔衮掌权后,立刻对当初盟誓拥立豪格的正黄旗大臣动手。这包括八个人:鳌拜、索尼、图赖、图尔格、拜音图、何洛会、谭泰和冷僧机。

其中拜音图率先投靠多尔衮,他的弟弟告发济尔哈朗曾埋怨多尔衮。于是济尔哈朗被罚银5000两,权力逐渐被多铎接手。接着,何洛会叛变,告发了图赖和图尔格,使他们被废黜。谭泰被捕,随后在狱中叛变。冷僧机紧随其后投靠多尔衮,被升了官。这就等于除了鳌拜、索尼、图赖和图尔格外,大家都背叛了豪格。

第三,收拾豪格。公元1644年春夏之交,何洛会告发豪格图谋不轨、诅咒多尔衮早死,于是多尔衮大肆屠戮豪格身边的亲信,还召开议政王大臣会议给豪格定罪。豪格见大势已去,表示自己愿意自杀赎罪。当时代善、济尔哈朗、多铎和阿济格都说该杀,反而是年幼的皇帝福临哀泣绝食为兄长求情,豪格最终免死,废为庶人。之后,多尔衮再度起用豪格攻略四川,豪格取得大捷,却没有得到奖赏。1648年,多尔衮再度借口豪格“乱保非人”,将其下狱囚禁至死,还把他的妻子纳入自己府中。

第四,不遗余力地分化中间派。豪格死后,其统领的正蓝旗被划给了多铎。此时,正红旗中代善家族已经衰落,年轻一辈尽被多尔衮所笼络,长年外放,且稍有小过即被惩罚。镶红旗成分复杂,人心不齐,难成大器。镶蓝旗济尔哈朗被多尔衮几次打击后剥夺了辅政王职位,被多铎取而代之。

第五,扩充两白旗势力。多尔衮大力扶持他的两个同母兄弟,在清军入关前后,多次让阿济格和多铎担任主帅,令其功勋卓著、地位稳固。多铎很争气,文武全才,成为多尔衮的左膀右臂,可惜在公元1649年死于出痘。阿济格是一勇之夫、脾气暴躁,多尔衮不敢十分重用,然而亲兄弟关起门来有龃龉,打开门还是能一致对外的。

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多尔衮终于坐稳了摄政王宝座。

也在此时,局面风云突变! ShWEwPfR7VC5WvkZDrtz5egzIbbzRoz/x3+kbr9ItPElrLjpfGQjaugXg13zMcu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