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 开拓东北,备战大明

1 再战朝鲜,稳定东方

立于朝鲜汉江南岸的“大清皇帝功德碑”

公元1635年,后金征服漠南蒙古,皇太极巩固了自己的地位,但与朝鲜的“兄弟之盟”却趋于决裂。朝鲜国王李倧既不遣子为质,也不接待使臣,更不派人“劝进”(劝皇太极称帝),使两国关系急转直下。朝鲜故技重施,一面积极备战,一面向明朝求援。

1636年12月,皇太极称帝后,兵分两路讨伐朝鲜。他亲率大军攻破义州,另一路军攻入平壤,包围朝鲜王京。李倧这次逃到了南汉山城,清兵紧追不放,围点打援,最后攻破城池。

次年1月,皇太极发出最后通牒,责令朝鲜投降。李倧内外交困,只能出降并签订屈辱条约,改“兄弟之盟”为“君臣之盟”。朝鲜从此降为清朝属国。

李倧随后公开表示“自(崇德二年)正月三十日以前则为明朝之臣子,正月三十日以后则为大清之臣子”,但对盟约中要求出兵助清征明一事仍感觉为难。

但这不妨碍皇太极达成目的。他改变了朝鲜在明清之间的立场,获得了大量朝鲜物资,彻底解除了南攻明朝的东面隐患。

2 征抚索伦,稳定北方

皇太极还向北用兵,攻略黑龙江流域。

他坚持“慑之以兵,怀之以德”的策略,将宗室女儿嫁给达斡尔头人,促使黑龙江流域索伦部的许多首领相继归顺。

公元1636年以后,皇太极又两次发兵征讨拒不屈服者,双方在雅克萨和呼玛尔等地打了多场遭遇战,以清军惨胜告终。随后皇太极变更战略,遣蒙古骑兵伏击敌人退路,自己则率军一路至齐洛台大破敌军。

皇太极征抚并用、以抚为主,收服了贝加尔湖以东、外兴安岭以南、乌苏里江至鄂霍次克海的广阔地域。至此,大清的西、北、东三面均已完全稳固,可以南下与大明政权决战了! COh1DnJHryy/C85NhQ5AFFmTAH/A+YBDmcM73bJsKsjbbDphP9Quy68nk3pUnkE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