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 族名满洲,建号大清

1 改族名“女真”为“满洲”

公元1635年11月22日(农历十月十三日),皇太极正式改族名女真为满洲。

满蒙汉三体“皇帝之宝”信牌

“满洲”本是建州女真下面一个小部落的名字,努尔哈赤的父祖就诞生于此。随着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这个名字逐渐显赫并成为女真的代称。而明朝与朝鲜的官方和民间还是惯称建州或女真。

此前,满洲也自称女真或诸申,这都是同音演变和借汉字表达时的不同写法,显然对清朝统治不利,有必要予以统一。于是皇太极明确规定称满洲,不称诸申。

至于“满洲”二字的含义则至今成谜。清代官方的代表性说法是“满洲”由藏语“曼珠师利”(汉译妙吉祥)演变而来。也有说在明初,女真曾有位大英雄叫李满住,其部落便把“满住”作为名称,逐渐转音为“满洲”。

而皇太极改族名的原因,大概一是为了避讳其先人曾受明朝统治;二是化解汉人对“女真”称呼的仇视。

2 改国号大金为大清

公元1636年5月15日(农历四月十一日),皇太极在沈阳皇宫大政殿即皇帝位,改国号“大清”。

关于“大清”一词,有一个传说:努尔哈赤早年逃难时,身边有一匹大青马陪伴,它忠心护主,最后累死。努尔哈赤便许诺:“将来我得了天下,国号就叫大清。”刨除传说成分,皇太极改国号的用意和改族名一样,是避免中原汉人记“金”的旧仇,给自己的统治平添麻烦。

皇太极此举还表明:他不仅是满洲的大汗,还是蒙古人、汉人以及所有人的皇帝。

崇德年制白玉“大清受命之宝”

在完善政体的同时,皇太极还确立了他的后宫——“一后四妃”。而这“一后四妃”,都被蒙古博尔济吉特氏包揽。

3“一后四妃”,笼络蒙古

皇太极的“一后四妃”同出蒙古,姓博尔济吉特氏,分属科尔沁和察哈尔部。皇帝娶异族后妃,自然是出于笼络。

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哲哲,来自科尔沁部,成婚时14岁,皇太极22岁。皇太极继位后,她成为中宫,称“清宁宫大福晋”。皇太极称帝后,她就成了中宫皇后。

皇后之下还有四位皇妃,分别是:关雎宫(东宫)宸妃海兰珠,是哲哲的侄女,在她25岁时嫁给了42岁的皇太极。麟趾宫(西宫)贵妃那木钟,原是林丹汗的诸位侧夫人之一,在丈夫死后归顺,被皇太极收入后宫。衍庆宫(次东宫)淑妃巴特玛璪,与那木钟情况一样,她的养女嫁给了多尔衮。永福宫(次西宫)庄妃(俗称大庄妃)布木布泰,是哲哲的侄女、海兰珠的妹妹,12岁时嫁给了33岁的皇太极。

与此同时,皇太极还把自己的次女下嫁给了林丹汗的儿子;命济尔哈朗娶林丹汗遗孀为福晋;他的长子豪格和二兄代善、七兄阿巴泰也分别同察哈尔部联姻,借助错综复杂的婚约联盟成功巩固了对蒙关系。

稳定后宫后,皇太极继续着手消灭明朝。但在这之前,还是要解决遗留的后方问题——朝鲜。 64dQvbKtHHEZ4gAo+JW2tNMXtyNelaI4ZmBVeERnOJQSBLfvslkumE28uOSTnJw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