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皇太极敏锐地判断,要想坐稳宝座、安定政权,就要获得境内管辖的大多数人口——汉族人民的支持。为此他采取了几项政策。
努尔哈赤晚年,特别是进入辽河平原以后,实行了一些错误政策,导致大量百姓流离,官府搜刮粮食、强占田地,激化了民族矛盾。汉人为了报复,有的在饮水和食盐中投毒,有的把猪毒死后卖给满人,有的拦路击杀落单满人,更有甚者组织起武装暴动。努尔哈赤却没因此调整施政,反而继续施行高压,结果事态更加恶化,致使丁壮锐减、田园荒芜、寇盗横行。
皇太极继位后迅速改弦更张,提出“治国之要,莫先安民”,强调满洲人、蒙古人、汉族人之间应该协调融合。
公元1627年,皇太极颁布“分屯别居”令,解放40%的汉人奴隶为自由农。1631年又颁布《离主条例》,规定:奴仆“凡讦告不入八分贝勒私行采猎、隐匿出征所获、擅杀人命、奸属下妇女、冒功滥荐、压制讦告该管之主等项罪行者,均准其离主”。结果“民皆大悦,逃者皆止”。
对汉族百姓如此,皇太极也出台了针对汉族士绅的政策。
皇太极知道,大争之世,谁能充分调动人才,谁就能最终胜出。正像他说的那样:“自古国家文武并用,以武功戡祸乱,以文教佐太平。”
纵观当时几大政权,大明有人才却不能用,李自成农民军则缺乏拔尖人才,大清则在努尔哈赤时期过多杀戮。
后金曾对所谓通明生员尽数处死,其中有300人幸存,但都沦为奴仆。皇太极下令为他们举行考试,奴隶主不得阻拦。他们当中有200人考中,获得了自由与奖赏。此举成为后金科举考试的开端。后来皇太极又在汉人生员中举办考试,考中228人,从中选拔举人,委以重任。这项举措获得了强烈反响,使皇太极仁名远播。
此外,皇太极礼待汉官,将他们从满洲大臣的奴仆从属身份中解脱出来,给予骑马、使用牲畜和耕田等平等权利;对归降的汉官也一并照此办理,恩赏赐官。
其中一个著名的例子是范文程。皇太极让范文程长随左右参与军政大计,凡事必问其意见,常把“范文程知道吗”“为什么不和范文程商量”挂在嘴边。有一次范文程在皇宫里用餐,想起老父亲便不忍独享美食,皇太极就立刻派人把酒菜急送到范文程家里。后来范文程做到内秘书院大学士,开汉人在清廷为相之先河。
对汉族士绅如此,那么应该如何对待汉族降官降将呢?
八旗军旗
皇太极极为重视团结利用汉人,为此组织了汉军八旗。
在努尔哈赤时代,降服的汉人被编入16个佐领,隶属满洲八旗。公元1631年,皇太极以汉人精于火器为由,将他们别置一军,名“乌真超哈”(重军)。1637年,又把一旗汉军分作左右翼两旗,委派汉官统领。1639年,再分二旗为四旗,合计共7000人左右。1642年,再分四旗为八旗,计24500人。其中都有汉官参与统制。
皇太极此举既扩大兵源以供战争之需,又利用汉军同明军作战,达到了“选用招降,以汉攻汉,则无不可矣”的目的。但更深一层的用意,是以建汉军八旗助其巩固皇权,分割满洲诸王公贝勒的权势,打破他们对军队的垄断。
至此,八旗满洲亦失去“独尊”的地位,以满洲贵族为核心的、与汉蒙联合统治的基础也更广泛了。
一切准备就绪后,皇太极加快了他称帝入关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