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生前因种种缘由未能顺利立储,对汗位如何继承也仅有“八和硕贝勒共议推举新汗和废黜大汗”的规定。这导致他死后诸子夺位,势同水火。
堂兄阿敏不仅受其父舒尔哈齐连累,自己也有大过,丧失了夺位资格;五兄莽古尔泰有勇无谋,还曾亲手杀死生母,名声太差,自然也不配做一国之君。于是最有资格和能力角逐汗位的只剩下两组人:
一是大贝勒代善。他性格宽柔、深得众心,军功多、权势大,更得父汗努尔哈赤青睐,曾许以“百年之后,我的幼子和大福晋交给大阿哥收养”。
二是多尔衮、多铎兄弟。他们的生母乌拉那拉·阿巴亥深得努尔哈赤宠爱,很可能爱屋及乌,传位给爱妃之子。
与他们相比,皇太极的局面十分不利。但他却想到了一个一箭双雕的计策。
皇太极指使努尔哈赤的小福晋德因泽向丈夫告发,说大福晋乌拉那拉·阿巴亥与大贝勒代善私通款曲,甚至经常派人去家中密谋。这事经查属实,努尔哈赤虽不愿家丑外扬而草草结案,可丑闻还是不胫而走,使代善声望大降。
但阿巴亥并未因此被彻底搞垮,很快重得努尔哈赤宠爱。
于是皇太极一计不成,又生一计。这次他成功了。
皇太极的“又一计”是釜底抽薪。他知道要想阻止多尔衮兄弟继承汗位,最好也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杀掉阿巴亥。
于是皇太极和另外几个贝勒结成同盟,宣称努尔哈赤生前曾说过将来要让大福晋殉葬。最终,阿巴亥无奈自缢而死,多尔衮兄弟因此失去了依靠,止步于夺位大门之外。
代善失势,多尔衮兄弟丧母,皇太极终于在大位争夺中获得了有利地位。这时,他的两个子侄又出来推波助澜。
推举新汗时,代善的儿子岳讬和萨哈璘到父亲家里游说:“皇太极才德当世无双,又深得先汗青睐,大家都心悦诚服。”代善听后也觉得形势比人强,遂点头称善。于是再由代善出面,把岳讬和萨哈璘的意见转达给阿敏、莽古尔泰和其余贝勒,终令皇太极成为无可争议的新汗。
为这一天,皇太极精心谋划了15年。
皇太极即位后所制满文“皇帝之宝”
皇太极初登大宝时,中国正处在四方势力逐鹿的乱局之中。清太宗皇太极(公元1592—1643年)、明崇祯帝朱由检(公元1611—1644年)、农民军领袖李自成(公元1606—1645年)和蒙古察哈尔部林丹汗(公元1592—1634年),为了各自民族或集团的利益相互角逐厮杀。
大浪淘沙后,林丹汗败死青海、崇祯帝煤山自缢、李自成败死九宫山,皇太极成为最后赢家,他的子孙也接管了中国的基业。
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皇太极不论是文治还是武功都技高一筹。从一个在一般人眼里连巩固汗位都不容易做到的地方政权领袖,直到“天下共主”,皇太极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