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 Sumatran Tiger
中文名 苏门答腊虎
分类 食肉目猫科
栖息地 苏门答腊岛
在横滨动物园ZOORASIA 里饲养着“对马山猫”,它们通常只生活在长崎县的对马岛上。我们发现,对马山猫也长有“耳后斑”。但由于色调平衡,“耳后斑”在老虎棕黄色的、带有黑条纹的身体上,要比在对马山猫身上更加显眼。果然还是老虎的“耳后斑”更正宗一些。(横滨动物园ZOORASIA 饲养员)
看耳朵反射来判断麻醉效果
在一本专业饲养动物的图书中,关于麻醉狮子(与老虎同属猛兽类)有这么一段有趣的描述:“麻醉后,可以用棍棒等碰触狮子的耳朵,如果耳朵毫无反应,就说明麻醉药起作用了。”不过,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确认方法。
哺乳动物照看自己幼崽的方式多种多样。日语中的“虎の子”是用来形容珍爱、宝贵的东西,因为虎妈们小心守护着自己的幼崽。为了避免漏听敌人靠近的声音,虎妈们始终竖起耳朵,时刻保持警惕。
一说到老虎就会想到它们身上标志性的条纹图案,可是在老虎的耳朵上却没有条纹,取而代之的是黑底白点状的“耳后斑”。
我曾经向ZOORASIA里苏门答腊虎的饲养员了解过有关老虎耳朵的问题。
“除了雌虎小海(Laut) 的右耳前端有缺损以外,每只老虎的‘耳后斑’都十分醒目。你可以通过观察它们耳朵的朝向,得知它们正在关注哪个方向。即便它们正脸面对你,如果耳朵朝后翻,就说明它们此时此刻更关注的是身后的情况。如果老虎处于发怒或者警戒的状态,它们就会把耳朵尽量藏起来(平时我们看到的老虎耳朵是竖立的状态,而此刻它们是不会让你看到耳朵的)。”
老虎是最大的猫科动物,具有肌肉发达、反应敏锐等特点。
据说老虎在自然界中是慢慢潜行,待靠近猎物后再发动猛攻的“伏击型”猎手,但有时候它们也会主动地四处觅食。
很多哺乳动物都不擅长识别颜色,于是老虎身上的条纹便成了很好的保护色。虎纹能让老虎在草木斑驳的森林环境中不容易被发现,然而这在人类的眼中却十分鲜艳、醒目。正因如此,很多老虎都成了盗猎者获取虎皮的牺牲品。
虽然没有人对老虎的“耳后斑”进行过详细的研究,但也许就像我们人类可以区分长相不同的人脸一样,老虎的“耳后斑”也可能是它们区分彼此的记号。
另外,尽管我们可以在老虎和对马山猫等野生猫科动物的身上看到“耳后斑”,但在与人类一起生活的家猫身上却没有发现。“耳后斑”的有无,似乎与生活方式和狩猎方法有关。
一位在ZOORASIA里工作的饲养员推测道:“黑底白斑是非常醒目的,可能是为了防止跟在虎妈身后的幼崽迷失方向。另外,‘耳后斑’也有表达意图的作用。当老虎发怒时,它们会将耳朵前翻,让对手从正前方就能看到白色斑块。这样做也许是为了威吓对手——我现在很生气哟。”
除此之外,老虎也被称为森林之王,它们是强悍的猎手,但同很多哺乳动物一样,它们的幼崽在出生时尚未成熟,没有虎妈的保护就无法生存下去。“耳后斑”是虎崽辨认虎妈的记号,也可能是虎妈向虎崽发出某种信号的媒介。
虽然我们是从层次较为深入的“耳后斑”开始讲起,但老虎的耳朵作为集音器,同样发挥着出色的性能。
老虎的耳朵非常灵活,完美地起到了集音器的作用,它不会错过任何猎物发出的声音。据说老虎的听力是人类的2倍以上。
日本动物园水族馆协会颁布的《安全设施指南》中指出:“老虎听觉灵敏,如果在兽舍周围发出异常声音或过度噪声,可能会造成其产生压力及打斗,因此要控制音量和振动。在饲养妊娠期老虎时要特别注意。”
特别栏目
进一步深入挖掘耳朵话题!
日本特有的“对马山猫”,耳朵后面也有野生记号。
大约10万年前,对马山猫从当时尚与陆地相连的大陆迁移而来。它们被认为是阿穆尔豹猫的变种。对马山猫栖息在长崎县的对马岛上,大多独居于水边的灌木丛。它们的耳朵小而圆,耳背呈黑色,且根部有白色斑块(耳后斑)。对马山猫的大小与家猫差不多,但可以通过体形以及耳后斑来加以区分。
诀窍就在于要选准一个主题。
我的建议是:观察耳后!
如果把目标锁定在“耳朵后面”,比较一下其他猫科动物的“耳后斑”,就会有新的发现。例如:老虎和雪豹(同为豹属动物)都有着纹路清晰的“耳后斑”,薮猫有着对比度较弱的“耳后斑”。此外,有趣的是,即便是同一物种,其间也存在着略微的差异,就如同人类的指纹一样。可能以这样一个主题去参观动物园,会更有意思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