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诗一画
形象记古诗

众所周知,“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统称。我们在初中历史中会学到,中国历史以1840年的鸦片战争为时间节点,之前为古代史,之后为近代史。因此,古诗一般也都指创作于1840年之前的诗歌。广义的诗歌包含古人创作的所有诗、词、散曲等形式,狭义的诗歌则仅指“诗”这个体裁,还可以细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在古代,古人写诗是生活中非常司空见惯的事情,是古人记录生活、抒发情感最常见的方式之一。

在现代社会,古诗已经成为人们精神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古代诗词不仅凝聚了中华民族无数古圣先贤的情感、灵感、智慧,而且是中华民族精神世界的记录。因此,我们看到《中国诗词大会》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通过形式多样的诗词知识的比拼,以及专家学者的深度解析,让大众挣脱书本的束缚,从作者的视角走近古代诗词,还原古人的所见、所闻、所感,真正用心去感受诗词之美,体悟古人生活,汲取人生智慧。可以说,诗词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背诵古诗是学生学校生活中的重要功课。不仅仅是因为考试的时候要考,更重要的是背诵古诗是我们走近古圣先贤,感受诗词之美,体悟诗词之趣最直接的方式。不过说实话,提到同学们背诵古诗这件事,真的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有的同学诵读几遍就能轻松记住一篇古诗,有的同学一上午读了无数遍也没记住几篇,甚至有的同学怀疑自己长了一个“假脑子”。难道学霸的大脑构造真的和我们不同吗?当然不是。他们只是掌握了快速记忆古诗的诀窍而已。

同学们要想古诗记得快,首先要破除背诵古诗的两个“记忆魔咒”。

记忆魔咒一:把自己当成读者。

语文老师经常跟我们讲:“一定要还原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但是语文老师好像忘了告诉我们:如何才能还原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在我看来,一句话就能讲明白,那就是“把腰杆挺直,不要把自己当成读者,要把自己当成作者”。只有把自己当成作者,我们才能从作者的心境和视角去还原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比如,想象你就是大诗人李白,现在站在庐山瀑布旁的就是“你”,去体会和想象此刻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记忆魔咒二:把古诗当成文字。

每一位可爱的语文老师在下课时都有一句“惊天地泣鬼神”的口头禅,那就是“课后熟读并背诵”。可是他们好像又忘了告诉我们一件事,那就是:如何才能快速记住古诗?所以,你会看到身边的同学,甚至我们自己,嘴巴像机关枪一样“突突突”,一遍一遍地死记硬背。脑袋里一团乱码,全是文字。背诵时总是丢三落四、串行、漏句子等等。究其原因,是因为很多同学在背诵古诗时,脑袋里全是古诗的“文字”,而不是画面。

这里我们需要特别强调的一点是:古诗不是文字,古诗本质上是作者通过文字所描述的自己看到的或想到的面画,以及作者借景抒情想要传递的情感。比如,当我们读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脑袋里浮现的不应该是一排排的文字,而应该是“窗户外的夜空挂着一轮明月,月光透过窗户照射在屋内的地面上,地上好像结了一层寒霜。李白起身站在窗户前,抬头望着天上的明月,不禁低下头思念起家乡的亲人”的生动画面。

所以,同学们要想古诗记得快、记得牢,除了最基本的通读之外,一定要把自己当成作者,联想出或画出诗句中所描述的画面。因为,古诗不是文字,而是生动、形象的画面。 8HKeLqsVESY9G79yEU9M6/dafB2/760eAtzXr/NJLKqEZ7Pmnv42zdnN2Vxq2Q9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