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章
“道”的描述

“道”是微妙的状态,可以用少、缺乏、不足、若有若无这样的词来描述。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翻译//

“道”的本体就是虚空,“道”的用法就是不要满。“道”真是深邃啊!好像万物的起源。(不露锋芒,消解纷扰,包容各色光芒,混同各种尘埃。)“道”深沉啊,微妙得既好像存在、又好像不存在一样。我不知“道”是谁的儿子,但是我知道“道”是天帝的祖宗。

说不清道不明

第四章要描述“道”的本体是个什么东西。初学者看到四章只有些模糊的认识,释读的人也会感觉到巨大的困难,实在讲不明白。其实佛教的老法师们也遇到这个问题,讲佛性也没法讲,因为不存在一个有形的物体叫作“佛性”,同样没有一个有形的东西叫作“道”。所以《心经》这么讲: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里说的“道”,其实就是佛教的“佛性”,两者都是指宇宙间万事万物的规律,也都遇到表述上的困难。

这种对抽象概念的描述困难是不可避免的,比如我想用一个词涵盖天下所有女人,怎么命名呢?只能用抽象的词——“女人”,不能加入任何高矮胖瘦的具体描述,比如“白富美女人”,尽管这样描述比较通俗易懂,却不能涵盖原本的范围。同理,“道”无所不包、无所不在,又没有具体形象,怎么清晰地表达呢?老子只好用了个抽象的字眼,叫作“道”,我们如果真想给“道”找个同义词,那就选“规律”好了。严格说来,“规律”一词也不能完全涵盖。比如某人做事高明,我们会说这人是有道之人,却不能说是有规律之人。

从老百姓常用“道行”“得道”“有道”这样的词语来看,说大家不懂得“道”的意思也不够准确,但要说大家都懂得“道”,却也言过其实。因为“道”的境界深远幽邃,没有人能够真正穷尽,就算科学家也只能通晓一门或几门科学,要穷尽万事万物的规律,并非一生的时间和精力所能及。可是不能穷尽科学的世界,就不去研究科学了吗?同样,不能完全驾驭大道,就不去了解了吗?正因为大道高深,才应该努力学习和体会,就算不能通达“道”的道理,学些皮毛也足够一生受用!

把道翻译成“规律”是不准确的,再加一个修饰词可能更接近道的本义,比如“微妙的规律”。了解这些之后,再来学习第四章会更容易,不过要理解对“道”本体的描述,还是需要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

来看老子原话:“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道”的本体就是虚空,“道”的用法就是不要满。“道”真是深邃啊!好像万物的起源。

“冲”即是虚,指没有达到满的状态,而“盈”就是满。老子的意思是,“道”这样一种微妙的规律,它的本体是一种不满足的状态,它只有在“不满”的时候才能用。也就是说,“道”的规律是要少不要多,多了就没用了!这和大家的直觉相反,我们都觉得什么东西多了才能用,少的时候没法用,何以“道”的规律相反呢?

举几个中国成语的例子。比如“强弩之末”,“强弩”是力量很大的弓箭,“之末”是说箭射出去快到最大射程了。这个成语不是形容有力量,而是突出没有力量。我们知道,刚离弦的箭是最有力量的,其次是没有到最大射程的箭,而达到最大射程的箭呢,就该掉地上了。再比如月盈则亏,胜极则衰,物极必反,满招损、谦受益……都在讲同一个道理,即“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道”真是深邃啊!好像万物的起源。跟前一句一联系,我们就明白了道是什么。“道”就是事物刚刚孕育时的那种微妙所在啊!所以才能化生万物。比如我有一块地,没有播种的时候,可以有无数种选择。一旦洒满了种子,也就没有什么改变的余地了。人生也一样,年轻人为什么朝气蓬勃?因为无知,因为好奇,因为有太多还没去过的地方,因为人生有无数可能性。什么是真正的老呢?就是什么都不想去做了,无所事事,饱食终日。现在有些宅男宅女,还没有开始职业生涯就好像退休了,怎么谈得上有积极正面的人生?与之相比,我见过一位94岁的老人,临终前两周还亲口跟我说,他最好的人生在未来,他仍然每天都拥有梦想,每天都在为梦想努力。所以判断一个人老不老,更重要的是心态,而不是年龄。这位老人就是以色列前总理、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西蒙·佩雷斯。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得“道”的老人可以有年轻人的活力。

老子后面接着说:“(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不露锋芒,消解纷扰,包容各色光芒,混同各种尘埃。)“道”深沉啊,微妙得既好像存在、又好像不存在一样。我不知“道”是谁的儿子,但是我知道“道”是天帝的祖宗。

此处“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与第五十六章重复,怀疑是错简重出,留到后面再释读。“湛兮,似或存”中的“湛”是深的意思,“似或存”是说好像存在、又好像不存在,这是什么状态呢?了解《易经》的人可以理解为无极生太极的状态。

举个例子:小说和电影,最妙的地方不在于写出来的东西,而在于没有写出来的东西,这个叫作悬念。恐怖电影往往安排在黑漆漆的夜里,为的是让观众看不清环境;再有一个穿着大衣戴墨镜的人,为的是看不清楚脸;搞一段节奏感很强却没有旋律的音乐,为的是让观众心跳加快:这么一通渲染之下,虽然什么明确信息都没给,却比直接拿刀子杀人可怕一百倍。为什么呢?因为“湛兮,似或存”,好像有又好像没有的东西才是妙的东西,大家才有兴趣看。一旦案情明了,观众兴味索然,电影也就结束了。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其实是用言外之意,说明“道”是万事万物的起源。“道”不是谁的儿子,却是天帝的祖先,就是说“道”才是开天辟地的老祖宗。

这一章读下来,我们记不住老子的意思也没关系,你只要知道他是告诉我们,在“道”的世界“少”比“多”更有用,万事万物越在萌芽状态,越接近无限可能的状态,也就越处于微妙的状态。至于原因,后面会反复、深入地讲解。我们没必要通过一章就把所有道理学会,因为最符合“道”的学习,就是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学习,多了反而不好——老子本章不是说过“道冲,而用之或不盈”吗?也有懂得少反而好的意思。《道德经》第二十二章还讲到“少则得,多则惑”,是说学得少还能得到,一旦多了就迷惑了,就会陷入选择困难症,这也是“少比多好”微妙道理的运用。

//提炼要点//

1.道是不足,而不是满;

2.道是万物的起源。 JqTWV9C/t+AROPMoAOTrStbMlAxEqjxTwfMLFEfis773MW3IASxLNW5kqp/+GTL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