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美丑善恶

美与丑,善和恶,都是人为对比出来的。所以圣人既不会偏执于好好坏坏,也不会去追求那些财色名利——越不去追求,反而越能够得到。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名词//

辞,推托、拒绝。

//翻译//

天下都以某一标准为美,这就是坏事了;都以某一标准为善,这就不好了。所以说,“有”和“无”是相对产生的,“难”和“易”是对比而成的,“长”和“短”是比较而来的,“高”和“低”是区分出来的,“音”和“声”是对比出现的,“前”和“后”是用位置分辨的。所以圣人用“无为”的方法来做事,用“不言”的方法来教导。万物生发而不抗拒,养育而不据为己有,做事而不自恃己能,成功而不居功自傲。正是因为不把功劳归于自己,所以功绩才不会被人们忘记。

//解释//

有人会奇怪,怎么第二章开篇一棒,一下子毁三观?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这就是恶!其实这就是《道德经》的固有风格:天下人!你们都错啦!再看后来的章节,大家就会习惯。

绝对不能搞绝对

有人会问:难道美的东西不是天下皆知吗?这又是一个非常微妙的问题,可以说《道德经》的价值就在这里;微妙的地方,《道德经》里叫作“微明”,是粗心的人体会不到的地方,也是我们可以进步的地方。

那么微妙在哪里呢?“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话错了吗?我认为没错。但如果说“萝卜青菜,天下皆爱猪头肉”,我就不同意了。正确的说法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这才是人性,怎么能给美丑善恶制定唯一标准呢?

比如现在很流行的两个美的标准:

标准一:美的脸是锥子脸。就是说脸长得不像锥子,就不美。

标准二:长得白就美,长得黑就丑。

如果这两个关于美的标准真的成立,那就出大问题了。关于第一个标准,估计95%以上的人都无法达到,剩下的5%有多少是通过手术达到的,也未可知。难道95%的人就不活了?第二个标准更是可笑。尽管有些黄种人努力让自己变白,可有些白人却喜欢到海边拼命把自己晒黑。所以,每个人的年龄、性别、职业、想法、爱好、习惯、籍贯都不同,天下怎么会有统一的美的标准呢?

除了长相以外,其他凡是统一的标准,也都一样行不通。我曾经到一个朋友家里,看到屋顶刷成了黑色,觉得自己要是住在这里非崩溃不可;可是人家两口子都是搞艺术的,就觉得这样特别美。如果我强迫全世界的人和我都是一个标准,其实是最可怕的事情。比如某个时代中国人穿的衣服几乎都一个样,纳粹德国每个人都得行纳粹礼,我国清代写文章犯了忌讳要被杀头,现在想起来都是特别恐怖的事情。

所以如果天下只有一种标准,对不同的人其实是灾难;而合乎人性,让每个人有选择的自由,才是人类幸福的源泉——世界的多样性本身才是美的,世界大同绝对不是大家都一样,而是大家都可以不一样。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可以接受彼此多种多样的观点,而小人只有一种标准,却相互争斗。)多精辟呀!中国古人在2500多年前就提出这么先进的观念,真值得我们骄傲。钱锺书在《管锥编》里写道:千万别以为“天下皆知丑之为丑,斯善已”,皆知丑之为丑,也是恶!为什么?一样的道理,对天下人强制用同一种观点,不是正常的社会。

老子的论据很充分:一切标准都是相对的。多少叫作有?多少叫作无?多难叫作难?多简单叫作容易?不都是相对的吗?比如我们说某事是小儿科,是说那件事在成年人看来是小儿科,对小孩子来讲可不是小儿科哟!所以难和易是相对的,快乐和痛苦更是相对的!

佛教在这方面的研究最透彻。佛家致力于“了生死”,所以学佛的入手点就是搞清楚快乐和痛苦是咋回事。佛法说快乐是假象,是与欲望相对才成立的,比如你吃饭不一定快乐,如果当时很饿,吃饭就快乐;但吃饱以后,再吃就痛苦了。所以,欲望满足不了,你就痛苦;满足欲望的瞬间,会快乐一小会儿,但是没过多久就又痛苦了,何以故?新的欲望又来了,吃饱了要去洗手间,找不着洗手间就又痛苦。所以我们讽刺有些人吃饱了睡、睡醒了玩、玩饿了吃、吃饱了上厕所,活得像猪一样——其实哪个人不是这样呢?所以佛教讲,幸福是相对的,而痛苦是绝对的,四圣谛第一条就说:人生是苦。为什么苦?一比较美丑、善恶、富穷、饱饥,就不满足吧?不满足就追求,追求又得不到,得到了还要追求下一样更好的,不是永无出头之日吗?那么佛法怎么解决这种痛苦呢?很简单很直接,就是不去妄加比较,用佛教的术语讲,就是要有一颗“平常心”,这样才能放下欲望、去除贪婪,回归内心的纯真本性。

《道德经》的逻辑和佛法略有不同,解决方法却是类似的:既然美丑、苦乐都是相对而非绝对的,人们又有什么可执着的呢?如果能够放下这些执念,无论美丑苦乐,皆可以为我所用,岂不快哉!为了消除大众的执着,老子一气呵成,排比句讲下来: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顷、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些不都是相对的概念,不可执着的吗?

这里想分享一下我的心得,学习《道德经》的两大好处:首先,里面有很多成语、古语,所以第一个好处就是轻松掌握中国古典文化的精髓。《道德经》共5284个字,使用了801个汉字,有人专门统计过,居然有57个成语,其中43个一字不差出自原文,14个在后世演变中稍有改动,但熟悉《道德经》的人一眼就能发现出处。

更重要的是,也需要注意,我们学习《道德经》,增长的是智慧而不是智力。学校里有些死记硬背的知识,帮助提高的是智力,智力高的人往往不知变通,自以为是,学问很大,能力很差,因为缺少智慧。智力和智慧的差别在哪里呢?智力如果是刀,智慧就是用刀的手,知道拔刀往哪里劈;智力如果是石头,智慧就像水,知道怎样以柔克刚,巧妙地达到目的。比如这一章,老子告诉我们所有的标准和概念都是相对的,不是为了把我们搞迷糊,而是帮助我们摆脱矛盾痛苦,给我们指出一条光明大道:有智慧的人不会在矛盾对立中无所适从,而会跳出相对境界,直接进入绝对境界!那么绝对境界又是怎样的呢?就是下一段描述的圣人境界。

管理的最高智慧

老子说:“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所以圣人用“无为”的方法来做事,用“不言”的方法来教导。“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这是最高级的智慧,整本《道德经》都在讲这个高级智慧。其实“不言之教”和“无为之事”是一类玩法,“不言之教”更容易理解一些。

举个例子,我们知道,在管理中让下级做新的事情是比较难的,因为他们不见得认同这个事情。领导怎么做最有效呢?是发文件、定制度、罚款更加有效,还是领导层自己先做到比较有效呢?爱因斯坦说:“以身作则不是影响别人最好的方法,而是唯一的方法。”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领导做得好,下面就会自发地学,这种学不是强制的,却比强制的学有效十倍。《论语·子路篇》孔子又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讲的都是如何“行不言之教”。

行不言之教的逻辑是:与其明确了性质、确定了标准、做出了计划、实行了奖惩,来强制所有人做同一件事,不如让大家自己有动力来做,也就是“从要你做变成你要做”。为什么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为不管你费多大力气去说服别人,也不如你自己的选择有说服力!自己认同这件事,自己做到了,大家会赞叹羡慕,产生的动力就完全不一样了。比如我一向号召管理干部要学习工商管理的课程,但不论怎么说都没人听;直到自己去读了芝加哥大学的MBA,拿了Honors(荣誉毕业生),很快就有两位总监也去读在职研究生,没开始学习的人也到处找培训机会。这就是“行不言之教”的力量。

理解了“行不言之教”,再讨论“处无为之事”就容易了,因为实际上前者是后者的一种方式。处无为之事,不是不做事,而是特别巧妙地做事,巧妙到令人无法察觉的程度,用一个成语来讲,叫作“妙到毫巅”。《道德经》对“处无为之事”的功效极尽赞扬之能事,第三章说“为无为,则无不治”,意思是,如果能做到无为,就没有什么管不好的事情——厉害吧!不过到底什么是无为,先不细讲,一是因为后面有很多章专门讲无为,二是因为刚刚接触《道德经》,不容易理解这一最高管理智慧。

老子接下来讲:“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万物生发而不抗拒,养育而不据为己有,做事而不自恃己能,成功而不居功自傲。正是因为不把功劳归于自己,所以功绩才不会被人们忘记。

先讲“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两句,这两句懂了,其他的也就懂了。

中国古代的很多将军喜欢揽功,并且居功自傲,所以皇帝会针对他们干一件事:杀功臣。那时是集权专治社会,这种社会的一大特点就是权力是绝对的,民主是相对的,那么权力的拥有者特别爽,另一方面被统治者特别不爽,对当权者极度羡慕嫉妒恨,可能在田埂上种地的时候常常从牙缝里挤出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然后揭竿而起。所以当权者不只是要自己集权,同时还要一天到晚防备那些对他的权力产生威胁的人,所以那时做出成绩是一件既光荣又危险的事,如果某个人功绩大到功高震主,要他人头落地就不需要什么理由了,这就是“莫须有”三个字的由来。那么人们就不要立功了吗?不立功哪来的地位?《道德经》的妙处就来了,做一个成功的中国人,必须会“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这套神功。

比如,立功后上级给你升官,会有一大套戏来演,熟悉历史的人都见怪不怪了:先是谦虚自己何德何能;然后推让功劳,哪些人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互相送高帽戴,这样升官就升一大片。更有无耻的,上来就说都是因为有英明的领导,伟大的舵手,这样老板会很开心。然后再三推辞,反复谦让,达到别人都觉得恶心的程度,最后不得已接受了奖赏。这不就没事了?其他人自然不会再羡慕嫉妒恨,这就叫作“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有人说中国人矫情,外国人就不来这一套,这说明他不太懂外国人。比如奥斯卡奖颁奖,那么多候选电影和候选人,幕后人员也那么多,凭什么就你拿奖呢?所以上台领奖时,不要忘了感谢Channel V(星空音乐台),感谢MTV(音乐电视网),感谢导演、爹妈、摄影、化妆、朋友等等,反正所有想起来的人要一同感谢,一样的!好事要懂得分享,坏事要知道担责,这才是有前途的年轻人嘛。

第二章讲的是一个人不应该一刀切、绝对化、走极端。下面第三章讲的是怎样引导群众,让大家都不走极端的方法。

//提炼要点//

第二章将第一章“有”和“无”的对立,扩展到天下的一切标准,如美丑、善恶、长短、高下等,都是相对而论的。圣人不应该在这些相对的名相当中纠结,而应以身作则,少说话多做事,不耀武扬威,不居功自傲,这样才能获得全社会真正的认可。 muYKmq5PAdyJJHJwefyHpUm4pxL/Ftni5kdAr7v/PjJeFElQqCyqsLz7sh7n+s7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