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十二章
简单的智慧

感官的刺激勾起人的欲望,令人心神狂乱,必须加以控制。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名词//

妨:害,伤。行妨,伤害操行。口爽:味觉受伤。

//翻译//

看太多颜色容易让人眼花缭乱,听太多音调容易使人听力下降,尝太多味道容易令人口舌无味,沉溺于野外打猎容易引起心思放荡,追求珍稀的货品使人行为不端。因此圣人但求温饱而不求声色犬马,所以有意识地克制欲望,过着低调踏实的生活。

//解释//

记得大学时的一个女同学说她不听流行歌曲,原因是如果连续听上一天,便会情绪低落,抑郁愤懑。当年流行歌曲的目录如下:

除了《光辉岁月》的歌名阳光一些,其他歌名都透着莫名的霉运。歌名如此,歌词之悲凉、曲调之悱恻,听久了难免怀疑人生。受她启发,我后来尽量听一些古典音乐,感觉就好一些,而且是小调多一些,交响乐少一些。想象一下,如果一天听了十个小时的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日子还过不过了?大作品固然场面宏大,长时间的倾听和欣赏也会让人受不了。所以“五音令人耳聋”,完全没错。

再如,我过去以为苹果产品显示屏的视网膜显示技术对缓解视疲劳有好处,用上了才知道恰恰相反,因为分辨率和色彩更加精细逼真,让人更加长时间地使用眼睛,结果不是保护眼睛,而是伤害更大!这就是“五色令人目盲”!同样的道理,天天吃山珍海味,味觉就会严重退化。相比之下,如果我们先徒步十公里、登山五小时,在又累又饿之时,会发现西红柿鸡蛋面是天下美食中的极品。

感官欲望都有这个特点,我们越去满足这些欲望,越是发现这些欲望难以满足;不但如此,我们自身的感觉器官都会受到伤害。个人追求欲望满足会纵欲伤身,国家的统治者和企业的管理者追求欲望满足又会怎样呢?“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纵情游猎,心思就狂乱放逸,不能自拔;追求奇珍异宝,令人节操碎一地。

欲望是亡国之君的真爱

我们都知道历史上喜欢“驰骋畋猎”的亡国之君不少,据说商纣王可以徒手和野兽搏斗,每到秋高气爽之时,纣王便带着妲己到西山一带打猎,有时到更远的辉县一带,甚至十天半月也不回来,最后国家灭亡了,追求这一爱好的代价也是蛮大的。辽国最后一代皇帝天祚帝耶律延禧也是畋猎爱好者,在位25年之后,被金兵俘虏,终年54岁。这人不修政事,打猎的快马和鹰犬倒是养了不少。辽国之前因为向女真人征集猎鹰海东青,惹得女真人造反建国,最后又灭亡在打猎爱好者手上,可以说全是打猎惹的祸。无独有偶,同时代的另一个皇帝应验了“难得之货令人行妨”,那就是以瘦金体独步天下、书画双绝的宋徽宗。我曾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见过他的花鸟画真迹,真是才华横溢,只可惜他入错行了,不应该当皇帝的。宋徽宗追求登峰造极的艺术,追求极端奢侈的生活,大肆修建园林宫殿,据说当时全国为了给他送太湖石,拆掉了不少桥梁和城墙。《水浒传》里的“智取生辰纲”之前的“失陷花石纲”,就是他搜罗财富珍宝的艺术反映。老百姓没那么高的艺术修养,他们思考得更多的是明天的早餐在哪里,于是宋江、方腊带人揭竿而起,北宋国力大损;之后金军南下攻宋,宋徽宗和宋钦宗为金国所俘获,这就是历史上的“靖康之变”,后来宋徽宗不堪折磨,死于五国城,和天祚帝一样终年也是54岁。他们在被俘之后应该见过面,两位亡国之君的命运如此相似,如果不是因为欲望太多而荒废朝政,恐怕下场不至于如此。

所以老子说,“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什么意思呢?就是第三章说过的“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当领导的人不要一天到晚想着没边的欲望,而要踏踏实实解决老百姓肚子里没有粮食的问题,去掉不切实际的幻想,着眼于当下。

无欲则刚

现代的读者可能会觉得不适应,觉得《道德经》怎么这么无聊,不让干这个、不让干那个,尤其是五官的感受,现代社会都用3D眼镜看立体电影了,老百姓已经有条件夜夜笙歌了,怎么还在那里喋喋不休地说要放弃欲望呢?这种质疑看上去很有道理,但是经不起推敲。

首先我们承认,《道德经》成书的年代,人类的生产能力远远达不到支撑奢侈欲望的程度,主要目标还是生产粮食。而现在农业产值占GDP的比例不足10%,温饱已经不成问题,重点是满足人民广泛的物质文化需要。现代人每天花大量时间在五音、五色、五味上,还有“驰骋畋猎”或者旅游的需要,包括追求“难得之货”,也就是名牌奢侈品,这些已经成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老子的话失去了时代意义。

人之为人,必须要有人的生活和快乐,不管人们在生活中怎么追求物质,最终目标仍是内心深处的快乐以及满足感。有人以为买到名牌就会快乐,不断追求更多的名牌,然而体验到的却是揪心的焦虑和更大的不满足。一切欲望都起于贪婪,止于毁灭。人在追求物欲的过程中,每一次得到都会带来暂时的满足,但这只能维持一段时间,之后会陷入更大的痛苦。因为只有得不到的东西才是最好的,再好的东西在得到之后也会失去价值,人们总是在瞬间的满足之后,很快又产生更多的欲望,这种对欲望不断的徒劳追求,会带来更大的痛苦。人类就像推着石头上山的西西弗斯,永远在欲望的诅咒下,周而复始地努力,又周而复始地徒劳无功。这样的怪圈如何才能打破呢?

老子直截了当指出一条路:去彼取此。放弃眼耳鼻舌身意的感官欲望,放弃玩乐,摒弃奢侈的妄念,没有欲望就不会有痛苦。就如佛家所言,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对人而言,物欲的折磨,甚于屠刀。

而人的痛苦,又岂止物质欲望?很多人不重利而重名,把名声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甚至不惜杀身成仁。所以老子说,名望也一样要放下。请看下一章:宠辱不惊。

//提炼要点//

欲壑难填,人心不足;一切放下,当下解脱。只有控制住欲望,人心才能恢复到纯真自然的状态。 g8e7mMaYm9aPn34WyMBMFHp3fxtAHLrgdITO0pB3+oCZqjIsNycIAlmvLQhNi29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