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嵬驿之变,背后的主谋可能是李亨。李亨素来与杨国忠不合,遂利用禁军的不满情绪,借刀杀死了政敌。李亨本还想趁乱即位,但禁军尚拥护唐玄宗。李亨苦于手中无兵,只好北上灵武,因为那里有支持他的唐朝军队。就这样,李亨在灵武即位,是为唐肃宗,唐玄宗被迫下岗了。
唐肃宗在灵武组建了新朝廷,任命儿子李豫为“天下兵马元帅”,统帅唐军平叛。当时,仅依靠唐朝军队很难马上扭转局势,必须找外援,唐肃宗想到了回纥人。回纥一直接受唐朝的册封,和唐朝的关系很好。回纥人愉快地答应了帮忙,派出了几千回纥志愿军前来支援。作为回报,唐肃宗承诺收复都城之日,
土地、士庶归唐,金帛、子女皆归回纥。
意思相当于回纥兵可以在都城劫掠。唐朝与回纥联军向安史叛军发起反击,唐朝先后收复了长安和洛阳。这回纥兵也是真不客气,收复洛阳后,他们入城劫掠了三天。最后,百姓拿出万匹罗锦来贿赂回纥,劫掠才结束。
唐朝这边找到了外援,而叛军那边却发生了内讧。安禄山晚年很宠爱小儿子,而这引起了嫡子安庆绪的不满。称帝仅一年,安禄山就被安庆绪给做掉了。后来,史思明又杀了安庆绪,可没几年,史思明又被自己的儿子史朝义给杀了。就这样,内讧让叛军实力大减。有些安史集团的部将,见叛军大势已去,便接受了唐朝招安,归顺了朝廷。763年,历时8年之久的安史之乱终于被平定。
在叛乱被彻底平定的前一年,唐肃宗就病死了,他只比老爹唐玄宗多活了十几天而已。之后,太子李豫继位,是为唐代宗。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叛乱本身对唐朝的破坏极大,叛乱所留下的烂摊子更是难以收拾。
安史之乱留下的第一个烂摊子是藩镇割据。平叛后,皇帝对有功将领论功行赏,许多军官和安史降将被封为了节度使,统兵驻守在各地。以前仅存在于北方边境的藩镇,现在全国各处都有。这些藩镇,
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
当时有40多个藩镇,它们具体又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不听话的割据型藩镇,它们分布在北方地区,其中,势力最大的成德、魏博、卢龙三镇称河北三镇或河朔三镇。这些藩镇所辖地区是安史旧地,民族成分复杂,胡化程度较高。它们的节度使多是安史降将,表面上尊奉朝廷,实际上自行为政。割据型藩镇的节度使会自行任命官员,不向中央纳税,节度使之位也是自行传位,朝廷只能放任。第二类是还算听话的防御型藩镇。这类藩镇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在割据型藩镇南面的中原藩镇,它们是朝廷与割据型藩镇之间的屏障,能给朝廷当挡箭牌,相对可靠;另一种是西北藩镇,它们为朝廷镇守边疆,表现得也算不错。第三类是最听话的东南型藩镇,分布于东南地区。安史之乱后,中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东南型藩镇所辖地区是朝廷主要的税源地,不断地给朝廷输血。在唐朝最后的约莫150年里,朝廷一直在与藩镇斗智斗勇。
安史之乱留下的第二个烂摊子是财政困难。为了平叛,朝廷花了很多钱。平叛以后,为了牵制藩镇,朝廷还要花很多钱。朝廷的支出越来越多,可进项却越来越少。早在安史之乱以前,由于均田制崩溃,租庸调制难以维系,税收锐减,国库便已捉襟见肘。安史之乱爆发后,大量民众逃亡,很多人逃往他乡,成了不纳税的“客户”,交税的人就更少了。有些藩镇还对朝廷阳奉阴违,一面巧立名目加重对民众的盘剥,一面又夸大“客户”数量,以此截留上交朝廷的税款,自己在中间大肆赚取税收差额。另外,租庸调制这种税收制度此时已经严重阻碍国家的发展。因为租庸调制“以丁身为本”,也就是按人头交税。以前实行均田制,国家按人口分配土地,百姓没有太大的贫富差距,按人头交税还算合理。可现在均田制崩溃了,百姓占有的土地不平均,继续按人头交税,穷富一刀切,很不公平。为了改革税收制度以缓解财政危机,唐代宗的继承者唐德宗接受了宰相杨炎的建议,推行“两税法”。
首先,两税法采取“户无主客”的原则,所有人都得交税。然后,政府根据需求将税额分摊到百姓身上,按照户税与地税两项征收,其他杂税全免。户税按你家的户等收钱,户等标准看你家的人丁数和资产数;地税就看你家占有的土地数量。这样一来,地多有钱的人家多交税,地少没钱的人家少交税,“以资产为宗”,不再按人头摊派,这样就更加公平合理。之所以叫“两税法”,是因为赋税一年要分两次征收。这样收税是因为南方农作物多一年两熟,而南方是税收的主要来源地,两税法顺应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另外,两税法下的赋税不再由节度使征收与上交,改由地方州县征收。征收后,一部分上交中央,一部分留给节度使,还有一部分留给地方自用,这就避免了节度使在中间赚差价。
两税法的实行迅速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收入。有了钱,许多事也就好办了。唐德宗的孙子唐宪宗即位后,他开始向不听话的割据型藩镇开刀。唐宪宗在位15年,先后对6个桀骜不驯的藩镇用兵,有效地削弱了藩镇势力,还终结了一些藩镇的割据状态。唐宪宗的治国风格也较为开明,身边有一批仗义执言的谏臣,如抵制宦官势力的翰林学士白居易、批评朝政的刑部侍郎韩愈。在一定程度上,唐宪宗复兴了大唐气象,历史上称宪宗朝的治世为“元和中兴”。
南方农作物多一年两熟,由此产生了“两税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