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一
妙手回春
——记无锡县妇幼保健所所长杨忆文

《中国人才报》记者:华夏

华夏摄于20世纪90年代

姑娘用一根针绣出了满园春色,装点人间美景,画家用一支笔描绘出祖国的山河壮丽,使人感到文明古国的伟大可亲,而她用一把刀救死扶伤妙手回春,像一个战士在妇幼保健战线上跃马扬刀。保护着千家万户母亲和孩子的健康……

她叫杨忆文,初次见面时,她才55岁,中等身材、圆圆的脸蛋,两眼露出慈母般爱的光辉,她为了解除妇女病的苦痛,贡献了全部青春年华。那时,她临近退休,白发已悄悄地爬上了她的头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她返老还童了。她担任着无锡县妇保所所长、党支部书记,县科协、政协常务委员,无锡市第九届人大代表,她创造了“瘘孔瓣膜广泛游离内反术”“输尿管阴道瘘经阴道术式”成功获得江苏省科技成果三等奖、苏州地区科技成果二等奖。1983年,她被评为全国卫生先进工作者,杨忆文的名字进入了江苏名人录。

外行变内行

杨杨忆文1948年毕业于苏州江南高级助产学校,同年10月参加地下党,1949年6月进入苏南公学文工团。在戎马倥偬的日子里,她战斗在前沿宣传阵地上。解放后转业到地方,担任过无锡市卫生局工业卫生科副科长等职。直到1958年,无锡市、县合并,她任妇幼保健所副所长,十年的行政工作使她的专业荒废了。她想:“一个行政领导,如果不在业务上掌握知识,领导也是无力的,甚至会脱离实际瞎指挥!”因此,她暗下决心,学习业务知识,特别是她在下乡当农民锻炼时,利用业余时间重操旧业,为妇女保健工作奔忙。1959年,县卫生局领导让她参加了江苏省妇产科医师进修班,这次学习对她来说是一生中的转折点,熟悉她的人都投以奇怪的目光,杨科长来学习业务行吗?她也看到同班的学员都是干了好多年的青年医师或老助产士。而她那时已是三个孩子的妈妈了,她坚信事在人为,在一年零两个月的学习期间,她如饥似渴的像海绵一样吸收新的知识,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终于在结业时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学会了多种妇科手术。

60年代初,由于自然灾害的侵袭,妇女儿童健康受到威胁,农村妇女中的闭经、子宫脱垂等妇女病发病率很高,阶级姐妹在困难时期经受着痛苦的折磨,真是雪上加霜。杨忆文这个从政干部转到妇幼保健战线上来的排头兵,带领医疗小组奔赴农村深入社队普查普治妇女病。每到一处,她就先把公社卫生院的妇产科人员、大队接生员组织起来,亲自给她们上课,手把手地教她们。边干边学,培训了一大批技术人员,为全县建设妇幼保健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60年12月31日那天,杨忆文在梅村公社医院一连做了十多个手术,当最后一个手术完成时,已是1961年元月凌晨一点多钟了,她对同志们逗趣的说:“我们一下子干了两年,多么光荣啊!”经她们治愈的子宫脱垂病人数以千计,使无锡县成为最早完成根治子宫脱垂的县。

一把刀妙手回春

尿瘘是妇女病中最痛苦的疾病,患者长期日夜不停地漏尿。全身尿骚气使患者惹人厌弃,不便与群众交往,造成夫妻感情破裂,致使家庭不和,有很多妇女因患上此病而被丈夫遗弃或被逼离婚。

杨忆文在治疗子宫脱垂时来了一位尿瘘病人,这个手术当时一般妇产科医师是不做的,无锡地区只有无锡市妇幼保健院盛水湘院长能做此项手术。杨忆文曾听过他的一次课,当过她一次手术助手。这位尿瘘病人,因经济困难,不愿到大医院治疗,病人再三向杨医生诉说疾病的痛苦,苦苦哀求她,出于对妇女的同情心,一个医生的高度责任感驱使她要做好这个手术。她想:“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有第一次,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可称英雄,当后人在餐桌上品尝着螃蟹的美味是多么高兴!”她在充分准备下做了第一例尿瘘手术,幸运的成功了。其中甜酸苦辣的滋味,只有她自己能体会出来。从此,杨忆文对尿瘘手术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可是有人讽言讽语地说:“这是在病人身上做试验,不负责任!”好心人也曾劝她别在老虎头上拍苍蝇,这类手术是专家做的,弄得不好,身败名裂。

杨忆文思考着:个人荣辱算得了什么?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治好疾病,为人类造福。之后她更积极地为尿瘘病人服务。

1964年,石塘湾公社贝沙桥大队的张凤秀患尿瘘病28年之久被丈夫遗弃,带着一个儿子乞讨为生,她被疾病折磨得不成样子,蓬头垢面,穿了一件破烂不堪的长旗袍,不穿裤子,住在一间破屋里,只有一张破床,没有被子,只有一堆乱稻草,床板上烂了一个大洞,室内阵阵骚臭。为了治这种病,解放初期,她苦求借贷,凑了六担米,请一个私人医生治疗,结果没治好,还险些送了命。1958年,大队党支部书记看到她病得不能参加劳动,就送她到某大医院治疗,因瘘孔太大,病情复杂,而未能收治。从此,张凤秀被认为是患了不治之症。杨忆文同志面对这样一位病人,她没有畏难退却,在当地党委书记鼓励下,她把病人接到公社医院,详细设计了手术方案,克服了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避免输尿管的损伤,在九平方米的临时手术室完成了手术,14天后,病人伤口愈合良好,病人28年来第一次自己小便时激动得热泪盈眶。社队干部称赞她妙手回春为人民做了一件大好事。

几年后,张凤秀家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盖好了新瓦房,儿子娶了新媳妇添了胖小子。当上生产队干部的儿子见到杨忆文同志千恩万谢:“杨所长,没有您为我母亲治好这个臭病,我也讨不到老婆,也没有今天这个家”。

妇幼卫生工作是一个平凡的岗位,也是一个光荣的岗位,亿万母亲和孩子的健康,家家户户的幸福,整个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妇幼卫生工作者的辛勤劳动。

她为了病人不顾自己患子宫肌瘤、经常出血、长期贫血的病体,在最短时间内把全县的病人治完,还到全省七个地区,20多个市、县做尿瘘手术和培养技术力量。

她还应邀去陕西、福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等地帮助培训技术骨干,她常对同志们说:“白求恩同志是外国人,不远万里来中国,为中国人民服务,我是个中国人,为中国人民服务算得了啥?”患子宫肌瘤多年,经常大出血,高度贫血下,她一直坚持工作,到1979年,直到全省基本治完尿瘘病人时,身体已极度衰弱,省卫生厅领导关心她,特请了徐州医学院附院妇产科陈大康主任,为她做了全子宫切除术,体内肌瘤已长成二个月妊娠大小了,手术后休息未满三个月,她又振作精神,奔赴徐州地区,帮助手术了……

下农村,落实节育措施

十年动乱期间,杨忆文挨批斗了,她默默的擦去泪水,思潮万千,夜不能寐,由于无政府主义泛滥,人口猛增出现高出生率的状况,她不顾会被挨斗的危险,毅然带领妇保所的同志们组织了计划生育小分队,深入农村基层,宣传党的计划生育政策。她在甘露公社搞试点工作,宣传指导帮助育龄夫妇落实节育措施,干部带头做示范,举办计划生育展览会,落实计划生育措施,社员们看到了计划生育的好处,纷纷要求做绝育手术,在点上取得了经验,然后推到面上,她带领手术队一个社做了四项手术,万千男女社员落实了节育措施,她为控制人口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抓基层建立妇幼保健网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杨忆文同志为了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使育龄夫妇能生育健康聪明的下一代,使我国民族繁荣昌盛,她和妇保所的同志主动把妇幼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密切结合起来,近几年,逐步在全县开展了婚前保健指导、遗传咨询、为优生优育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她热心于儿童保健事业关心儿童身心健康的培养,同时重视基层保健网的建立和培训,为全县各公社培养了儿童保健医生,建立了儿童保健门诊,特别是对优生优育工作,亲自带领儿保组同志一起抓。1982年“六一”节前主动倡议与县妇联密切配合,开展了幼儿健、优、美评比活动。全县评出了149名优秀儿童,开了大会,发了奖。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支持和赞扬。引起了各界人士对培育下一代的重视。并亲自到雪浪公社抓试点,协助公社建办了中心幼儿园,为全县树立了榜样。

党和政府对于杨忆文同志的工作非常关心,对于她在妇幼卫生工作上的贡献给予高度评价,自1964年以来,她多次被评为省、地、县三级的优秀工作者,杨忆文同志,她人老心不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摘自当代作家文库:华夏新闻作品选集:《红豆情》(165—170页)。
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年11月出版。 RyjBbrcbpYAi90XA9zw/s1oVpDoQSGNwSvfTuzPaxmcBJ2BdcRkpUF2nxgQPmd5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