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2章
刚需真的存在吗

供给(supply)和需求(demand)是一对“相爱相杀”的小冤家。供给是指生产者创造的产品或服务的数量。需求是指消费者希望并有能力购买的特定产品或服务的数量。只有购买欲望却没有购买能力,就不算需求了,只能算(主观)需要(need),俗称伪需求。

在市场经济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与供需双方的相互作用有密切的联系。需求增加通常导致价格上涨,需求减少则导致价格下降。

例如,电动汽车的兴起使得人们对电池的需求增加,生产电池需要更多的金属锂,于是市场对金属锂的需求增加,锂的价格就水涨船高了。

需求不变的时候,供给增加往往导致价格下跌,供给减少则会导致价格上涨。需求有时会突然暴增或锐减,但是供给往往不是想增加就能增加的,它会受到许多因素的限制,比如生产成本、资源可用性、技术水平以及时间等。

这就是供给的刚性。

产能(供给)无法随意增加的情况随处可见,比如猪肉供给,首先需要仔猪出生,然后把仔猪培育长大,在仔猪长到符合标准后才能出栏,然后将它们加工成猪肉产品,整个过程需要一年左右,这就是供应商产能建设的过程。时间是刚性的,着急也没用。

仔猪没办法一瞬间长大呀!

如果遇上猪瘟等情况,大量生猪病死,养猪场破产,猪肉供给就会大幅度减少。

即便人们仍然很需要吃猪肉,养猪场的产能一时半会也恢复不了。于是,当猪肉供给减少,需求却基本保持不变的时候,猪肉价格就会大涨。

猪肉供给不容易增加,也很难一下子减少。改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就是“刚性”。

供给有刚性,需求也有刚性,刚性需求简称“刚需”。一般认为,人们吃猪肉的需求比较稳定,就算价格波动幅度较大,人们仍然保持了一定的猪肉消费量,这就是刚需。

*即non-player character的缩写,意思是非玩家角色。——编者注

但是刚性并不是绝对的。与“刚性”相对的是“弹性”。需求和供给越容易改变,二者的“刚性”就越小,“弹性”就越大。很多人认为刚需产品就是无论价格如何上涨,需求也不会明显减少的事物,比如日常消费的油盐酱醋、用于自住的房子等,需求都基本是不变的。不过,这里容易产生误区:“刚”只是意味着相对不那么容易变化而已,并不等于完全不会变。

比如吃猪肉是一种基本民生需求,以往就算猪肉价格翻倍,猪肉的消费总量也较为稳定。但是如果种种原因导致猪肉供给量不足,猪肉价格飙升,而人们的收入不变,那么猪肉的消费总量就会明显减少,所谓的刚需也就消失了。

现实中,不仅价格上涨会导致刚需不“刚”,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价格下跌也会导致“刚需”瓦解。这种情况常常发生在具有投资属性的商品上。

在投资市场上,如果有一种受人追捧并且被普遍认为安全性也很高的产品,就很容易引发全民投资热潮,人们争先恐后地去买,生怕自己买晚了,甚至不惜借钱也要买。这样的产品往往呈现“买涨不买跌”的状态:价格越是上涨,人们购买的需求就越强烈。

价格上涨,成为“刚需”;价格下跌,“刚需”瓦解。

所以绝对的刚需是不存在的,只有相对的“刚”——相对弹性较小。实际上所有需求和供给都受成本的影响,并没有真正固定不变、永恒的供给和需求,有的只是供给和需求之间的互动变化。

世界上从来不存在这样的商品:无论价格如何变化,人们总是需要它。同样地,不生产某种商品就不行,或者不拥有某个东西就不行,这种事从根本上来说也是不存在的。

真正持续存在的或许只有“需要”——人们的欲望。

就比如,最简单的一日三餐是真正的刚需吗?并不一定,当收入微薄到无法负担足够多的食物时,人们会自动调整这种所谓的“基本”需求,比如减少为一日一餐。

*凡尔赛,网络用语,委婉地表达自身优越感。

吃饭,是生存的需要,是真正有刚性的,人们无论有钱没钱都需要吃饭,否则就无法生存。

但是如何满足这个需要,就要看人们有多少钱,可以负担得起什么样的食物。所以如果硬要说存在“不变的刚需”,那么,吃饭是刚需,生存是刚需,至于怎么吃、吃什么,这些都是吃饭的形式,并不是刚需。 usxbfKyo354VYm8TEYZ/Rq/p44uNh8HDF6cbRqr90EiJAVMQflj6lzJQFyJUy/L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