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1 我国高等教育专业概况

高等教育简介

2023年,家里有几位小孩考上了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每年总有几位亲友的孩子上大学。在我的后一辈中,每个孩子都上了大学,好几位读了研究生,甚至还读了博士。

在我的这一代,考上大学是一件大事,因为家里是农村的,考上大学就相当于跳出农门,所以非常看重。不过,家里的亲戚朋友中我这一代的只有一半的人上了大学,上本科的更少,有几位硕士,没有博士。

在我父亲那一代,读大学更难,家里只有父亲读了大学和研究生,伯父读了中专,小姑妈读完了高中。大部分的亲属读到了初中毕业,有的甚至连初中都没上。

在我爷爷那一代,那是新中国成立前,他因为舅舅是老师,所以读了几年私塾,算是文化人,奶奶和其他同辈的亲戚大部分是文盲。

我家的情况应该是我国几代人高等教育的缩影。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80%的人是文盲。在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上大学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在20世纪90年代初,全国上大学的人数只有五六十万,1999年大学扩招前,每年上大学的人数刚到百万,每年研究生招生人数不到10万,大学毛入学率不到10%。

到现在,每年上大学的新生数量超过1000万。据教育部介绍,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2022年我国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4655万人,比上年增加225万人;毛入学率达59.6%。

研究生的招生数量也大幅增加,超过120万;博士招生数量也大幅增加,超过了10万。

中国现在有着世界上最庞大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数量。这也是我国快速发展、成为制造业大国的最根本原因。

这么多大学生,就意味着有很多大学。

根据教育部官网的信息,截至2023年6月15日,全国高等学校共计3072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820所,含本科院校1275所、高职(专科)1545所;成人高等学校252所。这里面未包含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高等学校。

每所大学又包括很多专业。2023年,教育部的最新数据是:截至目前,本科专业目录共包含93个专业类、792种专业。

3000多所大学(本科院校1275所),792个专业(每年都在增加),要在这么多专业和大学中选择,很多家长就犯怵了,填报志愿这件事也就变成了一件技术活。

大学的发展

志愿填报的三要素:大学、专业和城市。本书主要以专业为主线介绍大学,不过为了让大家对整体概貌有个了解,有必要讲一下我国大学的发展历程。我国大学的历史不算长,但变化较多,尤其新中国成立后的院系调整、“985工程”和“211工程”的建设对学校的影响非常大,我们了解了这些历史,才能深刻理解学校和专业之间的关系,也会明白学校的特色所在。

我国现代化的高等教育起始于清代末期,当时的中国受到列强欺凌,一些有识之士认为中国当时的教育环境不佳,所以采取了把幼童送到国外留学的举措,例如建造京张铁路的詹天佑就是第一批留美幼童。后来开始在国内建造现代大学。

比较有名的大学有,1895年创建的北洋大学堂,也就是现在的天津大学。北洋大学堂创建者之一是盛宣怀,盛宣怀1896年在上海创建了南洋公学,是后来交通大学的前身之一。北京大学的前身则是创建于1898年的京师大学堂,这是戊戌变法的产物,当时京师大学堂既是中国的最高学府也是最高教育行政机关。清华大学的前身是1911年创建的清华学堂。

在民国时期,我国的大学教育有了一定的发展。国立中央大学号称是亚洲最大的大学,目标是学生接近1万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交通大学、武汉大学等都是当时的名校。在抗战时期,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在昆明组成的西南联合大学,到现在为止,还经常被人称为中国最好的大学。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是一个农业国家,为了尽快从农业国家发展到工业国家,需要大量人才,在这个形势下,从1952年起,我国合并、分拆、创建了很多行业性院校。

例如,我国在全国范围布局了师范类院校、航空航天类院校、机械类院校、农业类院校、财经类院校、医学类院校、电子类院校、邮电类院校和电力类院校。这些院校分属不同的部委,电力类院校一般隶属于原电力工业部,医学类院校隶属于原卫生部,财经类院校隶属于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财政部委,航空航天类院校隶属于原航空航天工业部。

由于这些学校隶属于相关的部委,为相关领域培养高级人才,因此,王牌专业都跟本行业密切相关。例如,合肥工业大学、燕山大学、江苏大学原先都是原机械工业部下属的院校,其机械类专业都非常强。另外,由于是行业内院校,本行业内的就业就向这些院校倾斜,这些行业院校在本行业内有着极广泛的人脉。例如,法学界的“五院四系”中的五院大部分是“双非”大学,但在法学界的地位很高,等同于其他211大学,甚至985大学。

除了这些行业类院校之外,当时还把大学分成了文理综合性大学和工科大学。例如,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属于文理综合性大学,有人文社科专业、理科专业,但几乎没有工科专业。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属于工科大学,工科专业非常强,没有理科和人文社科类专业。直到现在,虽然高校都在往综合性大学上发展,但北大的工科专业比不了清华的理科专业,尤其是人文社科类专业还是相对薄弱。

这些院系调整极大地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但发展了几十年,改革开放以后,大家发现在部委领导下的行业院校有一些弊端:条块分割,不利于教育部的统一管理;不少学校的专业设置重叠,一些优秀的大学由于缺少某些专业,不能更好发展。例如,当时清华大学把数学、物理等基础性专业分出去后,像杨振宁、李政道等著名科学家都表示不赞成,希望能重建这些基础学科。

因此,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把部委隶属的大学重新做了调整,一部分划归给教育部,一部分划归给省里,只有少部分学校还隶属于部委。例如,著名的国防七校: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还保留在工信部;原卫生部保留了北京协和医学院一所院校,等等。

另外,通过“985工程”“211工程”,我国的大学大范围地进行了合并整合。例如,1998年,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和浙江医科大学合并成新的浙江大学。这些大学原来都是从老的浙江大学分出去的。合并让很多大学发生了巨变,改变了学校的面貌,也改变了不同学校之间的格局和层次。原先的华中工学院(华中理工大学)和同济医科大学合并成为华中科技大学后,华中科技大学成功地成为一所综合性大学,而不再是纯工科大学。

“985工程”“211工程”不单单让大学进行了合并整合,更重要的是让大学分层。不同大学培养人才的目标不完全一致,像985大学,主要是培养各种可以成为科研人才、专家的研究型人才。从目前国家选拔选调生的情况来看,我们各级政府的后备干部也主要来自这些大学。有一些大学则主要培养工程师、掌握技术的工人。

除了院系调整、“985工程”“211工程”外,有些学校还进行了办学地点搬迁,例如在20世纪70年代初的时候“京校外迁”,有13所在北京的高校搬到了京外,例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从北京搬到了合肥。有些学校想办法回到了北京,有些学校则在北京办起了校区,然后分成两所学校,像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就属此类情况。

到了21世纪后,我国对大学发展的规划发生了改变,认为大学不单单要求大、综合性强,更要求专业精度高。因此“双一流”工程应运而生,“双一流”工程关注的是学校的王牌专业,而不是整个学校。

在这种情况下,当然也是科技发展的要求,现代企业对人才的技能要求越来越高,不少工作有很高的专业门槛,因此,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大家对专业也越来越重视。 4kSm/8b7OsN/zpG0fFPixGlbRRnl9oN9lJ75mmOQZ6at2Ox7B2xrvZSOuQRkiaD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