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缘起

我涉足志愿填报这一领域纯属是无心插柳的行为。

我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自认积累了一些经验,想在网上分享一下。结果在网上写了一阵幼儿教育文章,发现没人看。初心易得,始终难守。这个时候我已经忘了自己的初心了,只懊恼写的东西没人看。

无意中,我看到网上有关于大学和专业的问答。我因为工作的原因,对部分大学和专业比较熟悉,发现不少回答存在错误,于是忍不住也回答了一些问题。没想到,这些回答阅读量不小,好多达到了几十万,甚至上百万。

一下子,虚荣心爆棚,我开始在这个领域深耕。

后来我才明白:第一,那时是六七月份,正值高考季,高考相关的内容最热门,所以平台推广力度大。第二,平台显示的数据有问题,上百万只是展示量,不是真正的阅读量。过了1年多后,平台修正了这个bug,结果阅读量缩水了90%,只有原来的1/10。悲惨。

但既然进入了这个写作轨道,我也就没有再换。因为除了发现幼儿教育自媒体门槛低,自己无法从中脱颖而出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我认为给大众普及一下大学、专业等高考志愿填报的内容也非常有必要。

我一开始想分享幼儿教育的内容,主要是觉得教育必须从小开始,才能事半功倍。等孩子成型了,过了青春期,家长再后悔,再用力,这个时候家庭教育几乎没有任何作用了。所以,父母越早学习,对孩子越有利。

不过,由于在网上写了有关大学和高考的文章,了解了一些网友的状况,我发现志愿填报也极其重要。如果家长和考生不懂高考规则,付出的代价非常大。

2019年,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在广东招收26名体育生,实际提档26人,但退档了25人,退档率达96%。原因是这些学生不符合北师大招生章程的要求,北京师范大学对体育生有双80%的要求,即广东省体育术科满分300,80%就是240分,理科优投线495分,80%就是396分。文化课和体育专业考试成绩均满足以上要求才能够报考。而这些学生没有看招生章程就直接报考了。

2017年,有位浙江考生考了646分,这个分能上大部分的985大学,而他填报的是同济大学浙江学院。这不是同济大学,而是同济大学的独立学院,是个本科二批学校(俗话说的“三本”院)——每年都有类似的情况发生。2020年,有一位广东考生考了632分,填报的是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这同样是一所本科二批学校。

浙江那位考生的错误,可能很多人会避免,但广东考生的错误,对于普通家长来说,不容易避免。因为在省招生计划书里,带有电子科技大学字样的有3个招生名称:电子科技大学(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沙河)、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

大家能分清楚上面3个名称的含义吗?前两个是真正的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和沙河表明是不同的校区,第三个则是其独立学院。

2021年,安徽师范大学有105位新生没有报到,主要原因是学生对专业或学校不满意。退学比较多的专业是生物类、环境类、新闻传播、旅游管理和工商管理等在网上被劝退的专业。学生在很短的时间里仓促做了填报决定,事后后悔。而这个后悔至少要浪费一年的时间。

学生寒窗苦读12年,高考都结束了,就因为不懂高考填报的一些知识,留下了终身遗憾。

因此,我觉得做高考方面的分享也很有意义。当然,这也是我想弥补自己的一个遗憾。我当年上大学前懵懵懂懂,家长也不懂专业,除了知道清华大学很不错外,对专业一无所知。我当时报的是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的电子物理专业,原因有两个。第一,电子最热;第二,我物理不错,因此,就选择了它。

我不仅不知道专业,而且也不知道到大学干什么,当年我把上大学当作终极目标,于是到了大学就开始迷茫,选择的专业又不是自己擅长的,蹉跎至今。到现在,稍微能看清了一些自己,知道了自己的追求,但从时间上来说,终究是晚了。我只能以“朝闻道,夕死可矣”来勉励自己。但我希望自己的下一代和其他孩子不要重蹈覆辙,少浪费点时间,少走点弯路。

于是,我就坚持下来了。

不过,虽然我原来对大学和专业比较熟悉,但毕竟了解的数量非常有限。全国有3000多所学校,792个专业,其中很多内容超出了我的熟悉范围。

为了成为这个领域的一位专家,对整个领域的情况做个梳理是最起码的要求,因此这几年来,我对大学、专业做了一些梳理,所以本书也是我的学习笔记。

很多人觉得我对专业和大学了解很深,其实我就是靠写这一篇篇文章积累而成的。我搜集资料,通过自己的理解写成文章并请朋友对文章提出意见,再行修正,在这种来回过程中,我慢慢熟悉了这些大学,仿佛已经了解它们很久了。专业也是如此,专业的内容非常庞杂,即便是我比较熟悉的电子信息类、物理类专业,我原先也只了解一些基本课程内容,对这些行业的热点方向、就业形势及各个学校的培养方向等都是后来慢慢了解的。

离成为专家的路途还比较遥远,我自己仍在路上。不过,我觉得这些知识足够应对志愿填报这件事了。读者能把我整理出来的这些内容认真学习的话,应该会有所收获,能很好地填报志愿。

这话我不是自吹自擂,因为已经有不少家长这么做了。有些家长翻看我在微信公众号上发表的文章,并认真做笔记,最后填报的志愿非常好。很多规划师也如此,通过阅读我的文章来学习大学和专业方面的知识。

微信公众号的文章比较散乱,编纂成图书,相对来说,学习难度又小了很多。不过,写书跟写公众号文章不一样,虽然我在公众号上写了上百万字,认为编撰一本书很容易,结果从写第一稿开始到现在的定稿,又花了3年时间。本书的内容跟一开始的初稿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不过,我认为对于读者来说,应该会更有针对性一些。

志愿填报的知识

很多家长和学生对于志愿填报是发怵的,因为内容太多了,几千所大学,几百个专业。这些大学有的是985,有的是211,现在又改成了“双一流”。这些名称有什么不同?有“帽子”的大学除了好听之外,还有没有什么实质的好处?有些大学隶属于教育部,有些大学是省部共建,有的隶属于部委,这些大学之间有什么区别?

专业也让人迷惑,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竟然不是计算机类专业;数字媒体艺术和数字媒体技术,一个属于艺术类,一个属于计算机类专业;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跟生物工程专业是两回事;园艺、园林和风景园林也各不相同;眼视光医学、眼视光学,一个能当医生,一个不能当医生……

高校推出的大类招生,大一、大二的专业分流政策,让学生们非常摸不着头脑,糊里糊涂上了大学,最后可能会被分到一个自己根本没有考虑过的专业。

另外还有各种名词。“新高考”,以及“新高考”带来的新事物——选科,都是热门话题。理论上,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擅长的科目来自由选择参加高考的科目,但另一方面,不同科目可以选择的专业不一样。例如,不选物理、化学,很多热门工科专业,像计算机、电子信息、自动化等专业都不能填报——但这个政策还有变化。不少家长对高中选科也非常头疼。

伴随着“新高考”而来的还有多元招生途径,比如综合评价招生。部分省份或一部分大学除了要有高考成绩外,还要求参加学校组织的考试并考查高中的成绩。这些招生名额并不太多,但这可能对于某些学生来说,是上更好一点大学的机会。

还有“强基计划”,什么样的考生适合报“强基计划”?“强基计划”的培养方案是怎样的?“强基计划”跟提前批不是一回事。军校、警校的公安专业,还有一些特殊学校或特殊专业也在提前批招生,例如公费师范生、公费医学生和定向招生等。

各个地方还有国家专项,学校有高校专项项目,相关政策经常变动。

好不容易把这所有事了解清楚了,家长在填报志愿的时候还是担心,志愿填得是否合适,会不会被调剂?被退档?

高考志愿填报这门学问真要深入研究的话,知识点真的非常多。

写初稿的时候,我把这些内容都写上了。但写完之后发现了一些问题,首先是内容过多,虽说我力求言简意赅,但是一本太厚的书,读者要“啃”起来不容易,反而背离了我的初衷。其次,各个省的报考规则不一样,而且时不时有变化,写在书上容易过时。最后,还有报考数据,这是报考的重要依据,但也囿于篇幅,不将这些内容放在书里。有需求的读者,可以关注本人公众号获得这些资料。

认清自己

了解了大学、专业和报考规则,我们就可以进行志愿填报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

我问大家一个最极端的问题,上清华好还是上北大好?上清华、北大的冷门专业好,还是上北航、北师大的热门专业好?

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部分人会说上清华、北大,一部分人会说上北航、北师大。

经济学家管清友曾经说过一句话,引起了轩然大波。他说,年轻人不要把时间花费在来回通勤上,因为不少北京的年轻人为了省房租,住到了很远的燕郊。管清友认为大家应该尽量在公司、单位附近租住,把时间花在自我提升上面。

有人赞成,有人反对。持不同意见的人可以说是势均力敌。在这些问题上,没有对错,没有唯一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每种选择都是对的,只要适合自己就行。

填报志愿也是如此,看着是要学习各种知识,其实更重要的是你对自己的定位,你想要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想要什么样的人生。

了解自己将是最为关键的事情。很多学生和家长经常会问我,是学计算机好,还是学医好?是读博好,还是读硕好?我每次都回答,不要问我,问你自己,只有你才最了解自己。

了解自己,除了要直面自己的内心、自己真正的想法外,也需要跳出自身,把目光放远一些,从更高、更宽、也更深的维度来审视自己,把自己放在社会的大环境里来审视,来预测,来思考。对此,翟东升教授为本书写了一篇非常精彩的序,读者们可以看一下,我这里就不再展开论述了。

我在写作本书时,也注意尽量把文章写得视野更开阔一些,知识更丰富一些,有时会加上一些文化、经济、科技发展的内容。希望我能通过提供足够多维度的细节,帮助大家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获得一个相对确定的答案。

本书的安排和特点

本书的主书名叫《选好专业,挑对大学》,因为好专业和好大学都是相对的,清华、北大虽好,但如果学生不适应,挂科甚至被退学,不如读其他大学。合适才是最好的,大学如此,专业也如此。

目前我国有3000多所高等院校,93个专业类,792个专业,要在本书中逐个介绍的话,这将是一本极厚的书,而且内容琐碎,不容易帮助读者形成清晰的认知。

因此,我挑选了学生和家长比较关心的33个专业类,超过总专业类别和专业数量的1/3,就读学生的比例超过一半。每个专业基本分成4个部分来介绍(个别专业的行文结构不同)。

第一部分:专业简介。这个专业主要学什么,为什么大家关心它,发展前景如何。

第二部分:学科评估。某个学校的专业好不好是很难评判的事情,社会上有各种标准、排行榜。我选择了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以及“双一流”评选结果。因为这是官方的结果,更有权威性。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也已经结束,不过教育部目前还没有发布结果,部分学校发布了结果,但很多学校没有发布,所以不做使用。

第三部分:特色学校介绍。在高校介绍中,我尽量把顶尖大学、普通大学都进行了介绍。尤其对于一些行业院校进行了重点介绍。有时学科评估也不能完全反映真实的情况,而行业院校,不论是口碑还是学科水平,都是被业界认可的。对于学生来说,不论将来读研还是就业,行业院校的认可度都不错,需要重点关注。

第四部分:专业辨析。一个专业大类下往往包括好几个专业,这些专业又有何异同,我在这部分进行了说明。

通过专业这条线索,我将学校也进行了介绍。本书主要关注的是公立本科院校,在本书中出现的学校数量近500所,约占总的本科院校的1/3。(注:本书在分析高等学校专业排名时,仅讨论中国大陆的高等学校,不包含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高等学校。)

致谢

本书是我从事自媒体写作后一路走来的记录,其间获得了太多人的帮助。

一开始,中国农业大学的陈奎孚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的赵峥教授、燕山大学的朱艳英教授鼓励我去公共平台上写作。在写作过程中,从事自媒体的朋友们,像“高校专业那些事”“爱较真的戴老师”“文先生说”等给了我很多写作的建议。

在大学和专业的资料搜集上,很多大学老师也提供了诸多帮助,像陈奎孚教授,以及清华大学的余志平教授、赵彬教授、孙长征教授等经常解答我的各种问题,还有更多为我解答各种问题的老师无法一一列举,感谢你们的帮助。

这里要特别感谢山东的张伯乐老师,是他引领我走进了规划师这个行业。中国高考规划行业联盟的会长赵京老师也指点了我不少,尤其给我提供了数据卡,让我真正明白志愿填报是怎么回事。另外,北京的薛敬老师、江苏的毛学恒老师、河北的张晓华老师、湖南的范崇源老师和陈怡华老师、山东的褚福刚老师、黑龙江的袁长龙老师、浙江的贺文璞老师也给了我很多启发。还有更多规划师也给了我很多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我最为感谢的是姜萌老师和何树德老师。为了本书,我们三人讨论了多次,何树德老师为书名提供了建议,姜萌老师定下了本书的写作风格、目录大纲,并做了最后的统稿工作。本书副主编、编委在成书过程中也付出了很多心血,一并表示感谢。最后要感谢中国人民大学的翟东升教授,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为本书作序,让本书增色不少。

关于谬误

本书涉及很多学校、专业和各种名词,我力求准确,并且不少章节找专家审查过,但不出错只是我的愿望,基本不可能实现,书中难免有错误。

有错误,虽然让我羞愧难当,但我深知,如果不把书写出来,自己闷头关在家里修改,穷其一生也无法完稿。不如我写出来,让大家一起来挑错,虽然难堪一些,但在大家的帮助下,没有错误这件事还是有望达到的。

因此,非常诚挚地希望读者朋友们对拙作给予批评指正,不胜感激。

颜学姐
2023年8月6日 Ome/86yAKc+VcXRFcrOQ7FdSKPBjMg871t7Eed9dvUiquOpuCBy7yBdkqYJMK3m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