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
一种完全没有“性别差异”的哲学?

混合类别见证了创作者对自身力量的不信任[……]——诗人借助哲学,音乐家依靠戏剧,思想家运用话术,皆是如此。

——《人性的,太人性的》,
第二卷,“杂乱无章的观点和箴言”,第139节

我们的确需要哲学,但应当是一种新型哲学,来自新型哲学家——或许,我们可以称它为“无性别”哲学。

“无性别”(或拒绝二元概念)是一个相对较新的辩论主题,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有些人甚至讽刺它的整体立场。不过,在尼采看来,的确存在一些真正的哲学理由来严肃对待支持“无性别”主张者的意见。

尼采认为,与性别严格有关的任何问题都应当以“拒绝二元论”为前提,也就是说,不需要知道谁是女人、谁是男人,或者谁不是男人、谁不是女人(在选项间进行严格划分,这种行为显然标志着二元思想的贫瘠)。表面上,尼采在文章中会使用“男人”和“女人”这两个词。他有时会使用形容词“女性化”,时而为了表达贬义,形容缺乏意志的坚毅;时而为了表达褒义,描绘音乐的 女性 特质。

一旦我们允许自己超越表面现象——并把“尼采只是个有厌女情结的卑鄙小人”这个想法放到一边,那么,我们就能意识到,在他的笔下,“男人”和“女人”并非二元对立,也就是说,并非在本质上对立的概念。为什么要超越善恶之分去看待事物呢?原因在于,如果需要处理的是两个互相对立的类别,我们就会觉得一切都非常简单。可这样的参照点尽管拿来即用,但也是刻意且贫瘠的。事实上,所有事物都处于两极之间。 那么,为什么要禁锢我们的思想?为什么要把自己锁在二元逻辑里? 将事物过于简单地分门别类会阻碍我们,让我们无法看到其真实面目。我们总是试图将现实锁定在贫瘠的门类里,尤其是在互相对立的门类里,但现实本身远比这些门类标签缤纷得多。

敢于超越门类标签去思考并肯定自己!

尤其是当这些标签声称二元逻辑下的解决方案能够让你的生活更加轻松时,就更要格外留意了!

→像尼采一样思考

那么,你对将事物分门别类地看待有何看法?你一定也经常怀疑二元对立的逻辑太过绝对吧?尼采也站在你这一边。你认为,思考问题时进行门类划分有助于提供可靠且明确的标准,还是说,你觉得这种做法只是为了让自己明确方向的权宜之计?你会把自己对现实的看法限定在这些门类里,还是只会把它们当作一个起点,在此基础上打开思路、发展判断?拒绝简单的对立思维,这种做法能否帮你更好地理解情况的复杂性,能否让你看懂亲密关系中的微妙行为?也许你已经注意到,你脱离了二元逻辑。尼采将会为我们解释个中原因。不用去做“既不是……也不是……”这样的否定,尼采会给我们带来更好的建议,他会邀请我们去肯定什么“是”。

个性化路线

你觉得尼采很大胆?

你会质疑他这种性格的合理性?

请前往第22章 :羊群心态是一种社会疾病

你对超越二元对立逻辑的思维方式感兴趣?

请前往第31章 :追求精神 /31Ym1EXxv9Od2s08tl9CL2c3OVz4WJcpT/Ne2y3bPuLK6XUX6DhpyL6/SLGfNQ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