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之前,哲学家中有谁是心理学家呢?有谁不是心理学家的对头,不是“超级大骗子”“唯心主义者”呢?在我之前,根本就没有心理学。
——《瞧,这个人》,“为什么我是命运”,第6节
尼采是位敏锐的心理学家,非常敏锐,他自己也知道这一点!这么看来,尼采也有点儿……太自命不凡了吧?首先,请注意一点,他说自己是 心理学家 ,而不是“心理学家”。(请明确,这里的楷体内容与引号中的内容代表着完全不同的概念!)他的意思是,他研究的心理学与大家说的心理学不一样:与他那一代人的伪心理学不一样,与过去那种伪心理学更是不同。当尼采研究心理学的时候,他并没有把我们关在自身思想的迂回之中。尼采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更深入、更广泛。
1900年,弗洛伊德首次发表了关于无意识的研究。尽管在此之前尼采已经将意识视为对无意识领域的展现,但尼采终归不是弗洛伊德,他观察到的机制与这位精神分析之父的见解存在很大不同。尼采的兴趣并不在于寻求 解释说明 (类似于:罪魁祸首嘛,就是某某事或某某人,比如没能陪在我身边的父亲),而在于 评估 我们的信念。尼采所说的审视自我,其目的并不在于诠释意识活动并阐明其隐藏含义,而在于试图 重新建立起一条亲密纽带,这超越了严格意义上的我们的“个体”。 乍一看,这可能有些奇怪,但作为心理学家的尼采探讨的并不仅限于 我们的 意识或 我们的 心灵。他探讨的是整个存在的内在!
尼采认为,他的心理学是一条路,通往那些根本的问题。它是一种情感心理学,一种处于意识之下的冲动心理学。尼采心理学率先使用了某些语义要素,这些要素之后被精神分析学吸收,并加以深化。不过,精神分析学毕竟根植于另外一套完全不同的体系。尼采谈到无意识的时候并没有做任何划分,在他看来并不存在生理与心理、肉体与精神之分。作为心理学家的尼采也是医生和生理学家,因为人类首先是一种生物:无论人类有多复杂,他们最鲜明的特质依然是“活着”。
为了揭示无意识这片极其广阔的心理领域,有时必须使用一些非同寻常的词语。我们有必要回到我们诠释生命的源头,有必要再去看看推动我们实现自我的那股动力。从这个层面上说,尼采心理学甚至也在邀请我们展望未来。
通过实践尼采语境下的心理学,你将窥见存在的深层意义。
你是否意识到了审视自我的力量有多强大?也许你已经尝试过这种审视自己内心的方法,并从中得到了满足。但是,你是否注意到,望向自己内心深处的时候,显露出来的并非只有 你自己的 生命?你是否已经感受到,我们的感受、记忆,甚至那些被我们视为“隐私”的东西,其实并不只属于我们自己?在我们的内心世界里,在我们的往事中,也混杂着他人的过去,而我们自身的社会发展经历以及所有情绪价值也在其间纵横交织。我们必须用尽全力,才能从中找到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尼采将告诉我们如何从中找到 自己 。请跟随指引。
“你是什么,就成为什么。”这是尼采的至理名言。
生命与意志的一切发展都具有历史性,
所以关于这个话题也催生出许多分支。
你认为没有人类对人和世界的看法就没有心理学?
请前往第24章 :虚无主义
你认为思考时有必要超越界限?
请前往第3章 :一种完全没有“性别差异”的哲学?
你更倾向于立刻了解尼采如何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心理学研究?
请前往第9章 :找到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
或第10章 :关于道德的谱系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