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一起来

有的历史学家倾向于将主题人物的成长岁月一笔带过,拽着读者一路朝“趣事”发生的那一刻狂奔。但还有什么能比出生环境、童年挑战、百衲被上的碎布块儿更吸引人呢?毕竟我们想要了解的人物,多少都是由这些东西延伸、拼构而成的。还有他们祖辈的峥嵘岁月,不更令人心驰神往吗?

约翰的一生中出现了许多强势又有影响力的男性,而占据主导地位的,或好或坏,都是女性。漫步于约翰先祖长河的浅滩,你会发现他父母的祖辈中,多的是极富勇气、坚韧不拔的女性。她们有的尝尽战乱饥荒之难,背井离乡之苦;有的常年挺着大肚子,拖儿带女十几口;有的因难产而绝望地死去;有的迫于贫困与寡居,不忍儿女挨饿,只能将亲生骨肉送进孤儿院。

尽管女性掌控着约翰的生活,影响程度却各有不同,结果也有好有坏,但约翰父母亲的祖上,都没有出现过杰出的女性。当然,这一结论取决于追溯多远。一些传记作家循着DNA的蛛丝马迹,期望找到创下丰功伟绩的约翰先人,证明约翰是得其荫庇,才有了那样的个性与才华。或许正因为人们急于发现约翰基因中的天才元素,才让约翰曾祖父詹姆斯的故事变得生动活泼。詹姆斯据传是船上的大厨,有时充当歌手,从利物浦移居美国。而詹姆斯的儿子约翰,又叫杰克(约翰·列侬的祖父),是个黑脸滑稽剧 演员,在19世纪后期民权运动尚未开始,奴隶制仍未废除的美国小有名气。据说约翰的祖父曾跟着“罗伯逊的肯塔基剧团”巡演,随后来到他父亲的出生地,定居在英国默西赛德郡。在那里,他的第一任美国妻子死于难产。如果这一切属实,那真是令人吃惊。可惜,约翰的出生证和1861年、1871年和1901年的人口普查结果表明,事实并非如此。列侬的传说和其他任何家族的故事一样,早已和幻想交织在一起。证伪杜撰之事困难重重。谣言和推测引人入胜。尽管事实确凿无疑,仍有人愿意相信闪闪发光的传说。

可以肯定的是,约翰的曾祖父詹姆斯·列侬和曾祖母简·麦康维尔并非出生于利物浦,而是出生在爱尔兰北部阿尔斯特的唐郡,并在1845年至1849年的饥荒时期携家带口横渡爱尔兰海。当时,爱尔兰仍是英国的一部分(直到1922年为止 )。詹姆斯是个箍桶匠兼仓库管理员,1849年在利物浦与简结婚,当时他二十岁上下,他的新娘只有十八岁。简死于难产,而此前,老天已经赐给他们至少八个孩子了。他们的儿子约翰,即人们 口中 的杰克,出生于1855年,是约翰·列侬的祖父。杰克从事运务兼簿记的工作,为人处世有点吊儿郎当。他常常会去一家很受欢迎的酒吧,以唱歌的方式换啤酒喝。杰克三十三岁的时候,与一个利物浦姑娘玛格丽特·考利结婚,两人生了四个孩子,但只有一个名叫玛丽·伊丽莎白的女儿活了下来。玛丽的母亲在生下她妹妹(也叫玛格丽特)的时候去世。杰克信仰天主教,丧妻不久,他便和信仰新教的玛丽·马奎尔“带着罪孽生活在一起”。玛丽大字不识,但似乎会通灵,人们叫她波莉。他们生了十四或十五个孩子(记载不一),其中八个夭折,两人最终在约翰的父亲阿尔弗雷德诞生三年后的1915年成婚。杰克于1921年死于肝硬化,当时他的小儿子阿尔弗雷德才八岁(或九岁),患有佝偻病——一种因缺乏维生素D而引起的儿童疾病,会导致骨骼软化、腿脚弯曲。阿尔弗雷德的双腿由于常年依赖铁支架,影响了正常发育。波莉一贫如洗,无法独自养家,不得已将阿尔弗雷德和姐姐伊迪丝送去城里严格的新教蓝衣学校孤儿院。阿尔弗雷德成了列侬父辈中受教育程度最高的人,并很快在利物浦的一家船运公司找到了薪酬不错的工作。

至于约翰母亲一支,祖籍能追溯到威尔士。兼具爱尔兰和威尔士血统的约翰托庇祖荫,得以将两股凯尔特民族和文化兼收并蓄,呈现其显著而共通的特点——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偶尔的忧伤、执拗、热情、和气友善。

约翰原本还不明朗的威尔士血统如今已广为人知。他的外曾外祖父约翰·米尔沃德(John Milward,有时也会被拼成Millward)是弗林特郡高级治安官约翰·海·威廉斯爵士(Sir John Hay Williams)的主管园丁托马斯·米尔沃德之子。19世纪30年代中期,约翰·米尔沃德出生在他父亲工作的地方——宏伟的多尔宾官邸(Dolben Hall)。小米尔沃德在十几岁的时候成为威廉斯家族法务官的见习文员。二十几岁的时候,一次严重的打猎事故导致他的左臂被截肢。他在里尔的一家旅馆养伤时,爱上了玛丽·伊丽莎白·莫里斯(Mary Elizabeth Morris)。玛丽当时年方二十,家住威尔士海岸北部科尔温湾附近的利斯法恩(Llysfaen)村贝斯·依·格力德(Berth y Glyd)路。玛丽当时因为未婚生下了邻居的孩子而被逐出家族农场。这次她和新情人又有了孩子,两人担心再爆丑闻,于是逃往英格兰。约翰·列侬的外祖母安妮·简于1871年出生于切斯特的拜耳和比耶旅馆(Bear and Billet Inn)的长租房里,后来成了裁缝。这家人没多久就搬去了利物浦,母亲玛丽成了专断的一家之长,只肯讲威尔士语。夫妻关系从此破裂。约翰在五十多岁时穷困潦倒地死去,玛丽则活到了1932年,去世时八十有余。

在约翰的外曾外祖母玛丽这一支上,据说她的曾曾曾祖父是卡那封郡(Carenarvonshire)兰温达(Llanwnda)的理查德·法林顿牧师(Reverend Richard Farrington)。理查德是个受人尊敬的作家,写了不少介绍威尔士古迹的书。再往上回溯,约翰的祖先或许可以追溯到伊丽莎白时代安格尔西岛的高级治安官修之子欧文(Owain ap Hugh)。再向前推几代人,就能推到欧文·格林杜尔(Owain Glyndŵr)的兄弟格拉法德之子都铎(Tudor ap Gruffud),15世纪最后一位在本土长大的威尔士亲王。格林杜尔因为在莎士比亚《亨利四世上篇》中出现而名垂千古。这位威尔士的民族英雄于是成了约翰的先祖,约翰也因此被认为是13世纪统治威尔士的卢埃林大帝的直系后代。从卢埃林之妻琼(Joan)的家族向上追溯,约翰还是英格兰国王约翰、苏格兰国王马尔科姆、征服者威廉和阿尔弗雷德大帝的后裔。如果事实证明这一切都千真万确,约翰会如何看待如此显赫的家世呢?

约翰的外曾祖父威廉·斯坦利于1846年出生于伯明翰,二十岁出头的时候移居利物浦,在那里遇到了来自北爱尔兰的伊丽莎(Eliza),并与她结婚。两人在利物浦北部的埃弗顿定居。他们的第三个儿子乔治·欧内斯特·斯坦利(George Ernest Stanley)于1874年出生,是约翰的外祖父。乔治长大后成了一名商船海员,常年出海,同时从事高桅横帆船等远洋船只的制帆工作。他后来就职于伦敦、利物浦、格拉斯哥的拖船救助公司,公司负责当地的海事救助工作。他于19世纪90年代末遇到了前文提到的安妮·简·米尔沃德。两人在建立家庭之后完婚。尽管说法不一,但约翰同母异父的妹妹茱莉娅·贝德坚称两人的第一个和第二个孩子,即亨利和夏洛蒂,出生不久便夭折了,遗体埋葬在利物浦的圣公会大教堂里。他们的第三个孩子玛丽·伊丽莎白最终成了约翰传说中的咪咪姨妈,这名女子代替约翰的母亲将其抚养长大,并确实将他牢牢把控。对于乔治和安妮来说,一个非婚生子女显然已经足够,两人于1906年末完婚,之后又生了四个女儿,女儿们称她们的父亲为“大大”,之后又给他起了“老爹”的昵称。斯坦利五姐妹中的第四个孩子是约翰的母亲茱莉娅,她于1914年3月12日出生于利物浦南部的托克斯泰斯(Toxteth),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就要开始。

如果你对她有所了解,你觉得她是什么样的人呢?你是否觉得她行为放荡,却又心地善良?是否觉得她为人轻浮、不守妇道,在特罗卡德罗影院当服务员时看了太多银幕上好莱坞电影的超现实场景而失去理智,想法超越了自身所在阶层与经济实力?茱莉娅颧骨突出,说话刻薄,体态婀娜,穿着空姐制服,戴着药盒帽。她是那么注重自己外表,睡觉时都带着妆。她穿着褶边裙,鬈发飘香,经常出入利物浦的俱乐部和舞厅,和海员、士兵、码头工人、服务员鬼混,对别人的事问这问那,对自己的事微笑带过。她是否对所爱之人满不在乎,生下了孩子,接着把孩子送走,丝毫不关心?还是说,这位遭人误解、重重诽谤的茱莉娅·列侬(娘家姓斯坦利)深得你心?将这些幻想与先前关于她的数十万字的文章、言论、假设放在一边,你能否像我一样承认,现实生活中的茱莉娅和所有人一样,徘徊在两个极端之间?她既不是罪人,也不是圣人吧?她根本不像传闻中那样十恶不赦?约翰的生命历程由她而起,从两人出生的城市开始。约翰将她奉为偶像,为她流血,在《母亲》《茱莉娅》等痛苦的歌曲中,谴责又渴求着她。

利物浦绝非约翰母子的唯一共同点。他们都有着凯尔特人淡红褐色的头发(不过他们的眼睛并不像,茱莉娅是淡蓝色的,而列侬则是浅褐色的)。两人都在世界大战爆发前后出生,并挨过了战争时期。两人都是有音乐天赋的不合群者,都独来独往、鲁莽大胆、极受欢迎,都是焦点人物,但本质上十分孤独。两人婚姻都不美满,且都不把家庭当回事。两人都以露骨的、令人心碎的方式成为对方的灵感之源。两人都在四十多岁的时候横死于他人之手,留下了永远无法愈合的后果。

1914年的利物浦,依然是一个骄傲、富庶、强大的城市,有着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筑和惊人的成就。冠达邮轮 于1839年在这里诞生,引领了远洋革命。据说1870年时,利物浦的所有居民要么自己在这家伟大的航运公司工作,要么就认识在里面工作的人。农业和工业革命调动了市民的积极性,该市人口从一个世纪前的不到10万,到20世纪20年代时已增加到8倍以上。弗吉尼亚州的烟草和西印度群岛的糖是该市的主要进口商品。为加工这些商品而发展起来的工业规模巨大。酿酒业、银行业、保险业与大西洋奴隶贸易一样,都带来了财富。在天平的另一端,成千上万人在工厂和磨坊里艰苦劳作,在乱糟糟的造船厂干着危险的苦力。上层工人阶级和下层中产阶级往往从事与商业相关的工作,担任经理、文员和办公人员。具有一技之长的裁缝、制衣匠、毛皮加工商和女帽制造商满足了富裕精英对服装的需求。北部的名流和首都的绅士一样衣着考究。尽管许多工人阶级女性在学校、商店、工厂和服装厂工作,但这只反映了一个侧面。与前者相较地位更低的女性数量庞大,她们只能在富商家里辛苦地充当女佣、清洁工、厨师、保姆。许多已婚和守寡的妇女靠在家帮人洗衣服挣钱果腹。在光鲜亮丽的大厦和富饶的氛围之外,普通人的生活被煤炭染得漆黑。空气中弥漫着煤烟,以及马粪和人粪的臭味。那些穿及踝镶边裤,脚踏平头钉靴,在铺着鹅卵石的道路上快速行走的人,那些轰隆隆驶过的马车,让穷人们的生活举步维艰。在被社会抛弃的人居住的贫民窟深处,暗藏着一个匮乏和穷困的地狱。

不列颠不再是海上霸主。乔治五世统治下的英国,失去了世界最强工业大国的地位。外国竞争愈加激烈。英国原先在海上立于不败之地,有着一种优越的情结,而利物浦曾是海洋时代的中心,如今,这座城市的地位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再度提升。默西河岸,利物浦的船坞绵延数英里 ,这座城市与大西洋彼岸的纽约之间直线距离不到三千五百海里,有着作为深水港的战略地位,还是通往欧洲的大门,种种因素让利物浦成为协约国抵御德军的前沿阵地。重要的货物、食品、燃料、制造用物料、军队、医疗队、战俘、难民在利物浦的码头川流不息。

这座城市的年轻人踊跃参军。超过一万两千名利物浦男性应征参加海军。还有三千多人响应基钦纳勋爵的战斗号召,应征加入陆军。大约一百万妇女承担起军工厂、公共交通、警察局、政府部门和邮局的工作,穿着又长又脏的裙子清扫鹅卵石铺成的街道。早在1918年,一些妇女已经赢得了选举权。但直到1923年,议会中仍只有八名女性议员。直到1928年,年满二十一岁的女性才有资格参与选举。同时,20世纪20年代的利物浦,社会变革风起云涌。在战争期间经历巨大牺牲和苦难的工人获得了权力。社会变革与其说是寻求的,不如说是要求的。公营房屋以史无前例的规模兴起。虽然英国直到1948年才真正成为“福利国家”,利物浦下层阶级的希望和期盼正与日俱增。

对于自己历经战争磨难的幼年时期,茱莉娅没有清晰的记忆。她有三个姐姐——玛丽·伊丽莎白(也就是后来的咪咪)、伊丽莎白·简(外号贝蒂或丽兹,后来在家里被称作梅特)、安妮·乔治娜(姐妹们叫她安妮,但后来被称为南妮)。作为小妹妹,她备受宠爱。“大大”会弹班卓琴,并将这门技艺教给了四女儿。没过多久,茱莉娅就能在刚听完乐曲的时候,自信地自弹自唱了。她还熟练地掌握了尤克里里和手风琴。斯坦利家第五个女儿哈丽雅特(昵称哈丽雅)出生时,茱莉娅已经成长为家族中早熟的“漂亮姑娘”,“害群之马”的气质已初现端倪。家人看不惯她的做法,但又漠然置之。她还是家族中的“小音乐家”。因为这一点,也因为她那热情洋溢的性格,她一直被纵容着。她无心学业,1929年时,十五岁的她便早早辍学,前途渺茫。她在利物浦的塞夫顿公园的湖边巧遇阿尔夫·列侬(Alf Lennon)。两人调笑嬉戏。这次相遇就算不是一见钟情,也必然奏响了爱情序曲。

但阿尔夫早已情有所归,汹涌的大海在向他招手。年轻的他放弃了陆地,选择在波涛之上开启新人生。他报名成为商船海员,出航探寻世界。他被人们唤作“弗雷迪”(Freddie)或“列尼”(Lennie),从事日进斗金的工作——他所喜爱且暴利的走私行当。他一路晋升。这个乳臭未干的门童一路爬到了资深海员的位置,嗜酒如命,一步步艰难前行。他给自己的心上人写浪漫的长信,但从未得到回复。和茱莉娅一样,他对音乐也很有天赋。阿尔夫的口袋里装着一支口琴,心中藏着一首歌。茱莉娅几乎没有动情。她根本不在乎。她很清楚家人觉得列侬这个小伙子配不上她,美丽、倔强、迷人的茱莉娅给自己留有选择的余地,绝不轻易交心。她四处留情。在阿尔夫时远时近的日子里,两人似乎都不可能对彼此保持忠贞。或许阿尔夫在每个港口拈花惹草——老水手都擅长这种把戏。或许对茱莉娅着迷的追求者中有那么几个能让她接受,无法拒绝。或许如传闻中那样,她自己向阿尔夫求婚,以此奚落对方,也可能阿尔夫最终向她求了婚,茱莉娅嘲笑她身材矮小的男友永远都成不了男子汉。不论真相到底如何,两人于1938年12月3日在博尔顿街登记处结了婚,距离两人初次见面大约过去了九年。茱莉娅当时二十四岁。双方家属都没有接到通知,没人来参加两人的婚礼。两人在电影院度了蜜月,新婚之夜就分居——她住回娘家,他住回自己租的房子,似乎准备迎接来自家人的愤怒。第二天,阿尔夫就出海了。他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往返于西印度群岛。

*

除伦敦外,没有哪个英国城市遭受的轰炸比利物浦更严重。利物浦之所以成为目标,因为它是英国西海岸最大的港口,运送着重要的食物补给和其他货物。切断这条补给线必然会导致英国战败。1940年8月至1942年1月,纳粹德国空军在默西赛德郡发动了大约八十次空袭。在1941年5月,空袭强度达到顶峰,一连持续了七晚。虽然码头、工厂、铁路是主要目标,但默西河两岸的大片区域也被夷为平地或遭到严重破坏。德国轰炸机从法国、比利时、荷兰、挪威等被征服国家的机场起飞,向利物浦发动了奸诈的夜袭,以此加大打击力度。1940年8月28日,一百六十架轰炸机在默西赛德郡投下炸弹,当时茱莉娅·列侬腹中的约翰已经六个月大了。那年圣诞空袭,利物浦城遭受了最为严重的打击。约翰生命最初的六个月里,空袭不断发生。到1941年4月末,大利物浦地区遭受了六十多次空袭。码头被炸毁,船只被击沉。包括著名的棉花交易所(Cotton Exchange)、海关大楼(Custom House)在内的公司大楼,以及罗屯达剧院(Rotunda Theatre)、医院、教堂、学校、房屋等都被夷为平地。公路、电车轨道、铁路等都遭到损毁。截至1942年,大约四千人丧生,还有数千人受重伤。这些破坏多数要历经多年才能修复。

尽管十八至四十一岁四肢健全的男性被强征入伍,当时二十六岁的阿尔夫·列侬却因为从事海上工作而免服兵役。茱莉娅的双亲——老爹和妈咪,以及女儿咪咪、安妮、茱莉娅,从内城区撤了出来,租住在纽卡斯尔路9号,韦弗特里郊区的便士巷。阿尔夫的船靠岸后,他直奔妻子身旁,后来声称他们在斯坦利家连排屋的厨房地板上怀上了约翰。就算是最有经验的妇产科医生,怕也不能把怀孕时间计算得如此精准吧?阿尔夫又走了,上了一艘保护北大西洋贸易航线的船只,不知是否能和自己的爱人再相见。

尽管宠爱约翰的咪咪姨妈一口咬定约翰在空袭期间降生,但并非如此。茱莉娅在牛津街的利物浦妇幼医院生下自己第一个,并且也是唯一的儿子时,一切太平。这家医院现在是学生宿舍,如今依然保留着当时弹片飞溅的痕迹,以及一块宣称约翰·温斯顿·列侬于此地诞生的纪念匾。拜访这座建筑是一次令人难以忘怀的经历。我去过好多次中央公园纪念约翰的草莓地,几乎不为所动,但这座建筑的记忆让我好几天心绪不宁。没去过?去看看吧。

不久后,爱国的茱莉娅(她为儿子取的中间名,就是在为祖国摇旗呐喊 [1] )把自己的孩子带回了纽卡斯尔路上的家。咪咪终于嫁给了那个几乎要放弃她的痛苦的求婚者,成了乔治·史密斯太太。她的丈夫是当地的奶农,在几英里外的伍尔顿有一间继承下来的农舍,茱莉娅和她的孩子,偶尔还有阿尔夫,有时会去那里避难。约翰直到两岁多才知道自己父亲是谁。茱莉娅在丈夫长期离家的时候,并没有独守空房,而是像所有战区醉生梦死的姑娘一样肆意寻欢,和军人厮混。阿尔夫也并非善类:他不仅擅自离船,还在另一条船上偷窃货物,最终被逮捕,拘留在阿尔及利亚。习惯收取阿尔夫寄回家的部分工资和不知所云的信件的茱莉娅发觉,商船局里没有寄给她的东西了。没有来自阿尔夫的消息,也不知道他遇到了什么事,茱莉娅一定以为他无情地抛弃了娘俩,于是决定和阿尔夫恩断义绝。为了生计,她在当地一家酒吧找到了一份女招待的工作。就在那里,她遇到了一个全名不详,被称作“塔菲·威廉斯”的威尔士军人。一年半之后,阿尔夫敲开家里的大门,发现他的妻子显然怀上了塔菲的孩子。于是两人闹了个天翻地覆,约翰长大后应该还记得此事。但茱莉娅矢口否认,坚称自己是被一个不知名的士兵强奸了。她确实有可能不知道孩子的父亲是谁。威廉斯不假思索地否认了孩子并非自己骨肉的想法,愿意抚养母子俩。但他要茱莉娅抛弃幼子,这个要求终结了他和茱莉娅在一起的可能。茱莉娅拒绝抛弃约翰,于是她和威尔士人的关系走到了终点。阿尔夫请求茱莉娅,让他能以父亲的身份抚养还未出生的孩子,组建起四人的家庭。茱莉娅没有答应。按理的确可以设想她正直的父母和强势的姐妹担心社交上的尴尬,害怕邻居们会怎么看,一定也担心自己深爱的小外孙和小外甥会因此不幸福。

阿尔夫并没打算放弃自己的儿子。不知道他通过什么手段,说服约翰离开了斯坦利家,住在他哥哥希德位于马格尔的家里。茱莉娅怎么就允许他将儿子带离自己身边,住到利物浦以北几英里的希德家,一住就是几个星期,后来又连续住了几个月?或许她的抑郁症是原因之一。希德的妻子玛奇四处打听,试图让约翰留在当地读书。希德夫妇对约翰尽心尽力,甚至想要争得约翰的合法监护权。约翰的父母哪里去了?在此期间,希德和玛奇连茱莉娅的影子都没见到。1945年春,任性而为的阿尔夫毫无征兆地造访,告知兄嫂自己是来接儿子的,这让希德夫妇伤心不已。

茱莉娅·列侬于1945年6月19日在当地的救世军妇产医院——榆林医院(Elmswood Infirmary)生下了第二个孩子。茱莉娅家人强烈谴责了她的放荡行为,认为她让斯坦利家族蒙羞。迫于家庭压力,她不得不答应让人领养自己的孩子。她给小女儿起名为维多利亚·伊丽莎白·列侬(Victoria Elizabeth Lennon),然后送给了当地的一对夫妇——佩德和玛格丽特·佩德森,丈夫佩德出生在挪威。佩德森夫妇将领养的女儿改名为莉莲·英格丽德·玛利亚(Lillian Ingrid Maria),在茱莉娅常住之处只有几英里的克罗斯比抚养她长大。但这个被人唤作英格丽德的姑娘从未见过自己的亲生父母,也没见过同母异父的哥哥约翰。直到她决定结婚,需要出生证明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真实身份。英格丽德吃惊不已,但她态度坚决。她做不到在养母还在世的时候去找亲生父母。1998年,玛格丽特·佩德森去世,英格丽德这才行动。她似乎一度认为自己的养父其实就是自己的生父,有传闻海员佩德与茱莉娅发生过婚外情。维多利亚·列侬的出生证明上,并没有写父亲的姓名。 FyYcYT8kHQZOLqLKikSz0PvV2S4VcNJxeqQaA3ZLmg824DsjSAQwxQY39jlJgPu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