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8 万夫趑趄:剑阁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诗仙李白穿行蜀道,过剑阁而叹息,触景生情,吟出了这首流传千古的《蜀道难》。剑阁的险峻也由此名声大噪。

李白并不是第一个题咏剑阁的诗人。早在晋太康初年,张载至蜀地探望父亲,路过剑阁,有感于地势险要,写下《剑阁铭》,其中有句:“一人荷戟,万夫趑趄。形胜之地,匪亲勿居。”同时感叹国家的存亡“兴实在德,险亦难恃”。这几句都是李白《蜀道难》的灵感来源。太康初年距离蜀汉的灭亡不过二十年左右,张载来到剑阁之下,回想起并不久远的历史,感触自然最为深切。

剑阁到底有多险,只有你走到了那一座座如宝剑一般直入云霄的山岭之下,脚踏蜿蜒曲折的古蜀道,仰望那座被山石相挟的关城时,才能真正体会到那些长途跋涉而来的远征者的绝望之情。

“一人荷戟,万夫趑趄”的第一次历史实践,正是蜀将姜维与魏将钟会的那场惊心动魄的剑阁攻防战。蜀汉举国的生死存亡,都赌在了这座雄关之上。

蜀汉景耀六年(263年),司马昭派遣征西将军邓艾、镇西将军钟会、雍州刺史诸葛绪兵分三路伐蜀。钟会利用姜维远在沓中(今甘肃舟曲)、汉中缺乏统一调度的良机,迅速夺取阳安关、关城,突破了蜀汉汉中防线。汉中一失,蜀汉门户洞开,姜维不得不与廖化、张翼、董厥合兵,退往剑阁防守。

从汉中前往成都,金牛道是当时的唯一通途。据传,秦惠文王时,秦国送蜀王一头可以屙金子的神牛,蜀王征召五名大力士开山破路,从关中将金牛带往蜀中,没想到秦军尾随其后,踏着这条路一举灭了蜀国,金牛道之名由此而来。金牛道自汉中沔阳(今勉县)始,出阳平关,途经关城、剑阁、涪县、绵竹、雒县直至成都。钟会想要像当年秦惠文王那样完成灭蜀大业,非走此道不可。而剑阁,正扼守在金牛道的咽喉要冲之上。

剑阁位于龙门山脉的支脉剑门山之间,剑门山全长70多公里,最高峰海拔约1200米。山脉其中有一处出现断裂,由72座像剑一般矗立的山峰组成。两山之间出现宽约20米的豁口,其状如门,故曰剑门。诸葛亮为相时,在此“凿石架空,为飞梁阁道,以通行旅”,又于豁口处砌石为门,置阁尉,设戍守,是为剑阁设关之始。剑阁所处的隘口北高南低,北坡十分陡峭,南坡则相对平缓,因此守城方据于关上可居高临下阻击敌人,而攻城者却需要攀登峭壁再攻城,且没有展开兵力的空间,难度可想而知。

正是在剑阁,姜维仅依靠三万人就抵挡住钟会十余万大军的猛攻,相持日久,魏军粮草不济,士气低落。纵使智谋超群的钟会,面对天险剑阁也无计可施,甚至已经与众将商议撤军事宜。可惜天不佑蜀汉,邓艾率军深入山林,凿山开路,出人意料地沿阴平小道直插江油,绕过了剑阁,兵临成都。后主刘禅不战而降,蜀汉终于灭亡。消息传到姜维军营,将士们恨恨地拔刀砍石,发泄心中的郁气。剑阁虽险,但拯救不了一个主弱国疑、江河日下的蜀汉。三十多年后,李特(成汉政权奠基人)跟随流民自汉中入蜀,路过剑阁,仰望关城,坐在地上长叹了口气:“刘禅有如此之地而面缚于人,岂非庸才邪!”

唐以后,剑阁又被称为剑门关。每逢天下大乱,必有人割据巴蜀以窥天下,剑门关则屡屡成为蜀中政权的咽喉要塞,亦屡屡沦为埋骨的战场。然而,尽管战乱纷扰,但剑门关始终保持着一个神奇的纪录,就是在冷兵器时代上百次战争中,从未被正面攻克过。

◎金牛道形势图,张珍绘

剑门关遗迹探访

剑门关因为地理位置之重要,在历史上被屡次拆除,又被屡次修复。隋文帝杨坚认为“巴蜀阻险,人好为乱”,将剑阁拆毁。明清时的剑门关一度雄伟壮观,但随着1936年国民政府修建川陕公路,剑门关成了“拦路虎”,遭到彻底拆除。因而长达半个多世纪,剑门关只见关口,不见关城。1992年,四川省剑阁县出资复建了剑门关关城,但新的剑门关命途多舛,先是2006年2月一场火灾,将关上木质建筑严重损毁。2008年汶川地震,剑门关又遭重创,成为危楼。

2009年,剑门关景区灾后重建,按照历史原貌复原了明清时期的剑门关关城,也就是我们如今在剑门关景区内看到的这座剑门关。关城立于两山之间,气势雄壮,上有双层关楼,悬挂“天下雄关”“眼底长安”牌匾,关楼内以浮雕的方式,展示剑门关经历的历次战事,以及曾在此镇守的武将与留下诗句的文人。关城之下,还有诸葛亮、刘备、姜维等三国人物的塑像。虽然关城已非历史原迹,但走在群山之间,仿佛依稀可以听到当年的鼓角争鸣之声。

◎剑门关,成长摄

值得一提的是,姜维虽然最终没能拯救蜀汉,但他在川中百姓心中一直有着崇高的地位。剑阁民众为纪念姜维,在当地建有姜维衣冠冢。原墓址位于关内金牛古道旁(今剑门关镇医院门口南侧),1936年修川陕公路将墓冢迁至大剑溪对岸(今景区停车场处),2010年迁至景区内靠近南门处,并修建了一座平襄侯祠,让游客们在游览剑门关的同时,也能凭吊这位蜀汉最后的守护神。更神奇的是,在剑门关楼西侧的峭壁上,有一处山石酷似一尊巨大的人脸肖像,远望过去,眉毛、眼睛、鼻子都清晰可见。当地传说,姜维死后魂归剑门关,化作这一面山石,从此永恒地凝视与守护着这座天下名关。

◎剑门关姜维墓,成长摄

◎昭化古城,黎云帆摄

昭化古城在剑门关以北,位于广元市昭化区,是汉末三国时期的葭萌城所在,位于白龙江、嘉陵江、清江三江交汇处。刘备入蜀之初在此驻扎,并以此为据点平定益州。史传中霍峻以数百人退敌万人,《三国演义》中张飞夜战马超都发生在这里。葭萌遂有“巴蜀第一县,蜀国第二都”之称。葭萌后改名汉寿,蜀汉大将军费祎曾在此开府治事,后为魏降人郭修所刺杀。今昭化古城保存着完整的明清城墙和古建筑,并存有部分汉代夯土城墙。城外有费祎祠墓及传说中关羽子关索媳鲍三娘之墓。 o+bVlZDl5miT+bJOFZfszdxxRYL3VfLW0tiqFO2LdXTiB5Ut2/Ic1S347jHk5zk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