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使用Blender时,首先应熟悉软件的操作界面与布局,为以后的创作打下基础。图1-4为中文版Blender 3.6软件打开之后的界面截图。
图1-4
Windows与macOS版本的中文版Blender 3.6在工作区的显示和软件的快捷键操作上几乎没有区别。
Blender软件提供了多个不同的工作区界面,以帮助用户得到更好的操作体验。工作区界面分为布局、建模、雕刻、UV编辑、纹理绘制、着色、动画、渲染、合成、几何节点和脚本。可以单击软件界面上方中心位置处的这些工作区名称完成在这些工作区界面间切换。图1-5~图1-15所示为这些不同工作区的软件界面布局显示。
图1-5
图1-6
图1-7
图1-8
图1-9
图1-10
图1-11
图1-12
图1-13
图1-14
图1-15
Blender 3.6软件提供了多行菜单命令,这些菜单命令有一部分是固定位于软件界面上方左侧位置处,另一部分分别位于不同的工作区界面中,如图1-16所示。
图1-16
在默认状态下,打开中文版Blender 3.6软件后,软件显示的视图为透视视图。可以执行菜单栏“视图/视图/左”命令,如图1-17所示,将透视视图切换至左视图。切换完成后,视图上方左侧的位置会显示该视图的名称,如图1-18所示。可以使用同样的方法切换至其他视图。
还可以单击“旋转视图”按钮上的“预设观察点”来切换视图,如图1-19所示。
图1-17
图1-18
图1-19
按住鼠标中键,可以对视图进行旋转操作。按住option(macOS)/Alt(Windows)键+鼠标中键,可以将透视视图旋转至正交视图。还可以按住Ctrl++组合键/Ctrl+-组合键来放大或缩小操作视图。按住Shift键+鼠标中键,可以平移视图。
Blender软件提供了“线框模式”“实体模式”“材质预览”和“渲染预览”4种视图显示方式。单击视图右侧上方对应的按钮即可切换视图显示模式,如图1-20所示。图1-21~图1-24分别为这4种视图显示方式。
图1-20
图1-21
图1-22
图1-23
进入模型的“编辑模式”后,视图还会显示构成模型的边线结构,如图1-25所示。
图1-24
图1-25
按Shift+Z组合键,视图可以在线框模式与实体模式之间切换。按Z键,弹出菜单,可以执行菜单中的命令来切换视图显示方式,如图1-26所示。
图1-26
可以滚动鼠标滚轮来调整视图的推进/拉远,按住Ctrl键+鼠标中键也可以控制视图的推进/拉远。按住Shift键+鼠标中键可以平移操作视图。仅按住鼠标中键可以旋转视图来调整观察角度。当然,Blender 3.5也提供了用于调整视图的按钮,这些按钮位于视图上方右侧位置处,如图1-27所示。
图1-27
旋转视图:将鼠标指针移至该按钮上,按住鼠标左键并拖动鼠标即可旋转视图,也可以单击上面的“预设观测点”来直接将视图切换至“前视图”“左视图”“顶视图”等正交视图上。
缩放视图:将鼠标指针移至该按钮上,按住鼠标左键并拖动鼠标即可对视图进行推进/拉远操作。
移动视图:将鼠标指针移至该按钮上,按住鼠标左键并拖动鼠标即可对视图进行平移操作。
切换摄像机视角:单击该按钮可以在透视视图和摄像机视图之间切换。
切换当前视图为正交视图/透视图:单击该按钮可以在正交视图和透视图之间切换。
与3ds Max、Maya这些三维软件相似的是,Blender软件也提供了“大纲视图”面板,方便用户观察场景中都有哪些对象并显示这些对象的类型及名称,如图1-28所示。可以看到,新建一个场景文件时,场景内默认会有一个摄像机、一个立方体模型和一个灯光。建模时,可以单击“大纲视图”内对象名称后面的眼睛图标来隐藏摄像机或灯光对象。
图1-28
“属性”面板位于软件界面右侧下方,由“活动工具与工作区设置”“渲染属性”“输出属性”“视图层属性”“场景属性”“世界属性”“集合属性”“物体属性”“修改器属性”“粒子属性”“物理属性”“物体约束属性”“物体数据属性”“材质属性”和“纹理属性”面板组成,如图1-29所示。可以单击“属性”面板左侧的工具图标来访问这些面板。
图1-29